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介记忆在数字时代的个体化转向要求我们检视它何以形塑集体记忆与书写公共历史.从公众史学的角度观照媒介记忆,公众应当以"公共理性"为约束来践行"公共历史学家"的责任,谨防权力与商业的双重干扰.  相似文献   

2.
陈呈  何志武 《编辑之友》2023,(5):93-101
媒介记忆研究业已成为一个具有传播学面向的交叉研究领域,但其研究范围的宽泛和驳杂也导致媒介记忆研究的理论旨趣分散,缺乏兼具传播学视角和解释力的理论分析框架。文章借助媒介学的研究方法,将媒介视为技术—文化的二元整体,摒弃了传统的二元性,以实践取向的过程性视角将媒介内容与媒介形式对记忆机制的影响同步纳入分析框架中,同时,基于互动性的物质性内涵来理解媒介形式对记忆机制的影响,进一步补充完善媒介形式作用于记忆实践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3.
冯馨可 《今传媒》2024,(3):122-125
数字媒介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是人类记忆传承中必需的空间载体与海量容器,还在重大历史事件记忆的拼接和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可以在互联网媒介空间中上传个人“自传式记忆”,与其他网民交流互动,建立线上展馆和纪念馆来构建集体记忆,并随时存储或查看自己和他人的记忆。数字媒体技术塑造了人们关于各类大型事件多模态式、拼图式的记忆内容。然而,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也使人们的记忆变得坚韧而又脆弱。本文对数字时代下人们关于重大事件的集体记忆行为进行了分析,旨在探索媒介技术的转变带来的全新集体记忆书写方式以及集体记忆内容的重塑。  相似文献   

4.
当代社会的认同危机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公共记忆、日常生活与媒介话语关系的分析,从传播理论和案例的视角揭示当代社会断裂的深刻根源和重构社会认同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5.
日常生活总是以其私密性抵抗着媒介话语将其公共化,日常生活与人的生命体验是紧密维系在一起的。在媒介话语不断制造意识形态的情势下,公共记忆作为社会整合的要素很有可能出现中心空洞化的现象,那么日常生活扮演的角色就是精神突围,即祛除媒介话语的夸饰与虚假,回归真实的存在。公共记忆对日常生活的收编与整合必须借助于媒介话语。  相似文献   

6.
袁婕 《新闻实践》2013,(12):46-47
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运用议程设置功能,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读者眼球。本文以南方都市报"小三广告"为例,分别从纸媒现状和媒介素养两个角度来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对策。2013年8月20日南方都市报A16版整版刊登一篇广告,内容是"现任张太"呼吁"前任张太"放手。短短38个字,包含的信息量却让人浮想联翩,转正"小三"花费高价(传言近20万)对原配公然叫嚣,以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把两个女人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摆上了公共话语平台,再次引发人们对灰色地带的"小三现象"及婚杰道德话题的热议,吸引了大量读者的眼球,达到了传播.  相似文献   

7.
夏仕欣 《新闻前哨》2023,(14):71-74
数字时代,短视频、直播等新型视觉媒介形态与现代记忆的构建紧密相连,在带给人类大批量、可检索等便利的同时,数字记忆也有其脆弱的一面。本文在简述斯蒂格勒三种记忆尤其第三记忆的基础上,以他的视角为窗口对当下文化工业化背景下的媒介记忆进行反思性批判。  相似文献   

8.
谢宁倡 《青年记者》2007,(16):123-124
网络、通讯、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毫无疑问对报业的发展带来威胁和挑战,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在数字时代,在中国这个特殊的报业市场中,决定报业是受挤压还是大发展的,不是市  相似文献   

9.
文章立足于媒介记忆对社会的建构性作用,以党史纪录片为考察对象,在媒介记忆作为总体关系的认知前提下,分别就媒介记忆的形塑模式、底层逻辑与话语实践三个维度,对党史纪录片中的媒介记忆实践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再现模式、沉浸模式、口述模式是党史纪录片媒介记忆形塑的三种基本模式,而情感介入则是党史纪录片媒介记忆建构的底层逻辑。党史纪录片媒介记忆的形塑建立在社会话语实践的基础之上,以影像化纪实的手法唤起人们的集体记忆,完成了关于记忆框架的锚定与认同,并最终依据党史纪录片的媒介记忆凝聚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0.
媒介记忆是传播学与心理学的交织领域,信息的传播可以作为记忆形成的途径,人与媒体之间的不断互动形成了交互记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与媒介相互依存、相互成全,但在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个人记忆与媒介记忆和交互呈现出新的变化,媒介记忆形成途径更加多元复杂,于是个人记忆的形成拥有了更多来源,却面临着信息庞杂性、无效性、虚假性的多重挑战,这都于新媒体的环境中形成了记忆领域的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大众媒介如今体现出显著的记忆功能。通过对知识的有机利用、符号的意义凝聚,以及对情感的激发调动,媒介发挥了共同体凝聚的功能,但是媒介记忆的传播手段正在受到挑战。过度娱乐化和个体异化等消解着媒介记忆的教育引导效果,流行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话语冲击了媒介记忆的基础,因此应对现实挑战、培育媒介素养是媒介记忆建构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最简单的定义是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I·浦尔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  相似文献   

13.
在新兴的媒介策略研究领域,媒介日益成为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相比之下,中国的新闻媒介市场是较迟进入细分化时代的,竞争的日益激烈是促使新闻媒介细分市场的关键因素。媒介行业的市场格局时刻都在调整变化之中,尤其是年底年初的时间段,是各类新闻媒介对于市场最为敏感的时期,许  相似文献   

14.
梁雯 《传媒》2024,(4):43-44
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下沉应用,智媒体时代正在加速到来。面对全新的生态格局,在技术、市场、受众等多维因素的影响下,音频媒介的发展也出现了时代转变,全景化、社群化、全产业链化开始成为关键词,如何发挥技术优势,拓展市场空间,满足受众需求,将是下一阶段音频媒介发展中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考察媒介记忆被书写、承携和消费的过程,以受众为出发点讨论春晚和媒介记忆,即春晚是谁的和什么样的集体记忆,同时透过受众记忆讨论春晚长期社会文化影响,与现有关于春晚如何建构"家-国"意识形态的观点对话。研究以动态、实践和流变的视角认识记忆建构,强调大众传媒既是行动主体也可能是记忆实践的途径和对象。笔者区分"中介化"(mediation)的集体记忆实践和"集体记忆化"的媒介实践,认为春晚内容单独不构成集体记忆,作为记忆实践的春晚是形成记忆机制的关键。春晚在受众主体的记忆实践中,成为记忆之所,记忆唤起和记忆操演的承携者,以及讲述和理解家庭、民族和阶层身份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媒体传播逐渐呈现出全民化、多元化、草根化、泛政治化等趋势,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主动参与传播,传播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政府和官员有关的议题更是成为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面对全新的媒体环境,我们的一些官员缺乏应有的媒介素养.不能与时俱进地应对媒体.提高媒介素养,增强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对于当代官员越来越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媒介时代的"舆论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蕉 《当代传播》2006,(5):79-81
本文首先以图形直观描述出“舆论循环”的概念和特点,进而研究“媒体”在“舆论循环”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提炼它的不在此正效应和负效应。在此基础上得出:提高“舆论循环”的“循环质量”,不能仅寄希望于媒体的“新闻道德”,实现公众、媒体、政府三者之间的多元平衡才是真正使其改善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化媒体盛行的"后真相时代",信息生成与传播机制发生了根本变革."内容"不再是信息体系的唯一支柱,"关系"甚至超越了内容,成为整个信息系统的核心:信息以"关系"为纽带而传输,要素围绕着"关系"而布局,"关系至上"的理念或将超越和取代传统的"内容为王".于是,注重关系,发现关系、经营关系,通过关系之桥梁寻求和强化同用户、市场的普遍连接,是社会化媒体时代社会组织尤其是媒介机构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邵鹏 《当代传播》2012,(4):26-28
人类曾过度强调个体的脑力记忆,其实两人间的结构性交互记忆、群体间的合作性记忆以及借助科技的渠道性、媒体性记忆似乎注定要为记忆带来革命性变化。个体记忆、群体记忆和媒介记忆共同构成的交互记忆系统,不仅影响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也影响大众媒介传播。于是,了解、掌握交互记忆系统背景下媒介记忆的独特性以及媒介记忆与个人记忆交互关系所产生的利弊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