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香是纸质阅读研究的重点,也是书香中国建设与数字阅读的重要命题,但以往的研究大多将书香作为一种既定的现象和精神符号,鲜有从物质性角度深入考察。本文运用身体感理论与访谈法探讨书香阅读的物质性流变与仪式构建。研究发现,书香的存在意味着阅读首先是感官感知的启动,再通过感官间次序性作用形成身体认知;由于多次的经验性认知身体感存储特有的书香记忆,身体感与书香的互动形成特有的阅读仪式;通过纸质阅读特有的书香仪式,使得读者沉浸于书香意境之中,实现身心一体的对话与思考,这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典美学的全身感知经验研究对于身体感理论与规避技术奴役是一种补足。  相似文献   

2.
杨逐原 《新闻知识》2023,(2):3-7+93
技术能够引发人关于附加肢体甚至整个虚拟身体的幻觉,VR等技术能够让人的整个身体都被虚拟化、被延伸到包罗万象的虚拟空间之中,当有外部刺激发生时,人们对虚拟身体的感觉会尤为强烈,进而产生虚拟身体所有权感应。在虚拟身体所有权的作用下,人的肉身和虚拟身体会融为一体,呈现出虚拟即自我的情况。由于虚拟身体所有权能够受到有效的控制,因而运营商能够巧借读者的虚拟身体所有权,构建起极具体验感的阅读场景,并在此场景以全息具身的手段聚集读者的多重感官,让读者在相应的平台上开展沉浸式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3.
与自发性阅读不同,阅读疗法帮助读者在阅读中实现自我情绪调节,缓解其不良情绪,释放精神压力,从而达到身心平衡。以苏州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研究阅读疗法在高校图书馆的实践情况,探讨适合高校师生读者的具体阅读疗法方式与内容。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图书流通服务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之一,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发展,纸质图书借阅量逐年下降,同时受限于场地、资金问题,图书复本数减少,导致图书流通过程中读者体验感降低。本研究旨在通过简化图书流通过程中的部分环节,缩短读者借阅的等待时间,提高图书流通率。[方法/过程] 在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C2C(Consumer to Consumer)视角下馆外图书流通服务,通过该服务读者间可以不通过图书馆的流通系统和工作人员,在实体图书馆之外完成图书的转借。本研究从具体实践出发,并结合问卷调查,了解该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结果/结论] 实践表明,C2C视角下馆外图书流通服务减少了传统图书流通过程中"一还一借"流程,尤其是在馆藏资源复本有限的情况下,能节约读者时间,提高读者阅读意愿和满意度,同时可以盘活馆藏资源,提高图书流通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图书流通服务创新和图书流通服务模式变革。  相似文献   

5.
“碎片化”“快捷化”的电子阅读普及的时代,纸质阅读却激活了身体的感知,成为不可替代的阅读方式.文章以物与“身体感”的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比分析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在身体感知方式层面的差异,回到身体的维度探究纸质阅读在新的媒介时空如何焕发生命力;从传播形态变迁的历史语境中,梳理人与媒介间交互影响的脉络,以“体物入微”的概念重新阐释纸质阅读在数字化语境中的文化意义.实体书店的空间也从传统的单一零售空间转变为具有美学价值和交流意味的多功能文化复合体,空间属性的变化重构了身体与客体空间的关系,客体空间通过“身体”的参与具有了体验的意义,身体空间也成为一个空间结构及其意义分布不断变化的异质空间.  相似文献   

6.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演化,聚焦于传播中身体问题的研究愈发涌现,不过现阶段的身体研究大多聚焦于身体观念问题,但缺乏溯源意识。究竟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对于身体媒介的认知?身体因何缺席退场?研究结合媒介时空观的理论视角,从媒介的时间偏向去考察身体问题,并将媒介的去空间化趋势和身体缺席联系在一起。基于此,研究以身体媒介作为对象,探讨媒介时间观念变化对身体缺席的影响以及媒介时间偏向下身体的空间意义的弱化,同时对身体缺席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图像-媒介-身体”这一三位一体的图像人类学理论将媒介规定为经验图像的中介场所,并且强调“身体”这一活媒介,为我们重新理解人和媒介、身体传播实践提供了新视角。作为精神图像神明无法自现其身,因此俗民需通过一系列幻想媒介才能完成人神交流的目的;俗民和演员的身体是一种活的媒介:俗民对乡土、宗族、神明的记忆与想象的图像在身体这生命的媒介中生发和被体验;演员将其身体作为媒介提供给无法自显其身的神明,使其向俗民传达神明和达官贵人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私人阅读品牌共建能激励更多民众参与图书馆体系建设,提升全民阅读推广的效果。基于满足体验者提升个人能力、充实空闲时间等需求,探索阅读品牌共建中读者参与动机,能在提升体验者获得感、幸福感的同时实现品牌价值。文章从体验驱动视角出发,以“小妃书屋”阅读品牌为例,分享了如何通过创建“有趣”的体验情境和“四位一体系”的体验与传播模式,聚集和激励更多体验者共建阅读品牌的经验,揭示了体验者追逐“有趣”心理内因。私人阅读品牌共建应融入图书馆管理、美学、心理学、营销学元素,在阅读推广活动中“根植美文化”“提升活动品味”“激励用户传播经历”,以达到提升品牌影响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刘国强  韩璐 《当代传播》2020,(2):73-77,88
移动媒体、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演进,使社会交际中的身体与空间关系发生了极大变化,身体被重新定义。本文试图通过大样本分析,呈现技术与身体传播研究关系的变迁。文章以Web of Science(WoS)引文数据库中以身体研究为主题收录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利用citespace数据可视化软件,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一键借阅·满城书香”行动为例,介绍了杭州图书馆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实践探索。服务效能提升行动立足“惠民”,从提升读者满意度、获得感角度出发,通过简化在线借还图书操作等五方面的措施,为读者打造了“快捷”“温馨”和“丰富”的阅读体验,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营造城市的阅读氛围。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探索的经验对其他公共图书馆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骏  袁曦临 《图书馆杂志》2012,(8):17-20,24
数字化期刊的移动阅读行为研究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本调查基于超星Pad学习终端,采用各大"阅读指数"调查机构主要的"阅读指数评价标准",调查了数字化期刊移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阅读意识、阅读倾向、阅读场所、阅读时间和阅读满意度等方面,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改进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中女性身体主动分享和被观看的行为,结合视觉消费文化中具体的女性身体消费现象,分析女性身体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加剧商品化和物化的趋势,并提出对当前女性身体消费研究需重视主体意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发生了变化,线上阅读推广活动已成为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主要方式。对线上阅读推广活动的效能评估可优化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促进馆员职业成长、与线下阅读推广活动互为补充。本文从图书馆和读者两种视角分析线上阅读推广活动效能评估所包含的元素。从图书馆视角来看,应从图书馆线上阅读推广活动的推送量和浏览量、参与度、社会投入等因素进行评估;从读者视角来看,应从读者对线上活动的关注度、获取活动信息的便利程度等因素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4.
于小艳 《出版广角》2013,(23):78-80
阅读舒适感是包含阅读的顺畅性,阅读时视觉、嗅觉的舒适性,阅读时身心的平和与愉悦等在内的一系列感官感受的总和。学术期刊阅读舒适感的提升不仅有利于提高读者阅读需要的满足程度,间接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出版单位的竞争力,提升刊物的发行量和销售量。学术期刊阅读舒适感的改善应关注两个方面:物质载体和版式设计。前者指纸张、油墨、印刷过程应力求健康环保,体现人文关怀,提升视觉、嗅觉等舒适感;后者指封面、栏目、内文简洁明了,层次分明,清晰流畅,降低眼脑疲劳。  相似文献   

15.
身体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作为劳动的身体却极少受到学界关注。文章以平台劳动下的外卖送餐员为例,通过田野调查与深度访谈的方式,探究平台劳动者的身体如何作为一种媒介,在城市化过程中通过时空、流动、病痛、个体认知等视角形塑自我的基础设施属性。调研发现,外卖骑手的身体是一个多方协商和博弈的场域,在此过程中,身体经历了标准化与职业的“适配”,经历了伤痛、区隔和作为“肉身电池”的使用,同时尝试通过反抗性、策略性的身体技术,来生产劳动者新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身体作为基础设施”的研究视角,不但扩展了我们对于“基础设施-平台”关系的理解,同时也提醒我们需要对基础设施的研究投射更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9,(6):39-48
20世纪以降的视觉时代,图像研究逐渐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更深度介入政治领域,充分打开图像政治的可能。但是,既有图像政治研究往往忽略图像与政治这一二元辩证关系中不可或缺的身体因素。因此,本研究将聚焦于身体视角下的图像政治,特别是借鉴既有的表演视角,将网络名人身体视作具体的政治表演场域,详细考察网络名人如何通过身体展示、身体抗争和身体戏仿三个具体路径创造身体表演场域,塑造身体图像政治,并最终打开图像政治显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里昂·卡诺夫斯基是美国图书馆学芝加哥学派阅读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以调查研究见长,通过开展广泛的阅读调查,丰富阅读研究内容,完善研究方法;强调阅读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倡导“价值论”基础上的选书与阅读指导;注重阅读研究的跨学科视角。卡诺夫斯基的阅读研究给我国阅读推广的启示主要在于:应重视阅读研究,强调研究的实践应用价值;拓宽研究视角,深化跨学科背景下的阅读研究;实践层面应读者与读物并重,在建设高质量馆藏的基础上重视阅读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18.
媒介延伸了可见,并建构出先得以可见、再得以沉思的新世界。随着数字阅读的日益普及,爆发式增长的数字阅读数据使阅读接受和反应、平台决策和发展具备了更高的可见性。文章以数字阅读痕迹为研究对象,从数字阅读痕迹之于理解阅读的新意涵出发,以可见性理论为视角,解析数字阅读痕迹介入阅读实践后的多重转向,通过聚焦读者和平台就数字阅读痕迹可见性的媒介实践,探究其创新使用与管理策略背后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9.
阅读疗法的"离身认知"原理基于身心二元理念,构建了"阅读—认知心理"之间的直接关联,由于排斥人的身体经验和环境作用,此原理缺乏现实性和生态性。阅读疗法的"具身认知"原理则基于身心一体理念,试图揭示"阅读—具身体验—认知心理"三者的关联,为阅读疗法实践中的书目选择、过程引导和环境设置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刘瑀钒  冉华 《编辑之友》2023,(7):72-79+96
在身体传播的实践中,社会性从未缺席,数字交往者的主体性只有通过社会身体才得以持存。文章从社会身体的基本面向出发,以阿瑟·弗兰克的身体行动观为逻辑起点,结合社交媒体平台的身体呈现现象,建构了数字时代“社会态”身体的理论内涵与框架。文章认为,“社会态”身体的理论意涵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作为社会空间人际交往媒介的物质性身体质态,其二是受到数字文化规范形塑的视觉性身体形态。在社交媒体环境中,图像是身体表征的普遍载体,揭示出身体、技术与文化的勾连,“社会态”身体以社会身体为基石,呈现出“镜像态”“交际态”“规训态”的三维特征。“社会态”身体的理论建构为身体研究开启了新的视角,并强调了数字空间中身体属人的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