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商务印书馆创立于1897年,她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事业的发端。夏瑞芳作为创始人之一,自然就以其抱负,开创性的事业以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和深远影响,成为中国近现代民族出版业的第一人。然而,人们谈起商务印书馆的时候,总是首先想起把商务印书馆带到世界前三、亚洲第一的张元济和王云五,总是想到茅盾、郑振铎和胡愈之这样的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2.
王云五是一位富有学习精神的出版家,他出国考察科学管理理论及实践;王云五更是一位勇于创新的实干家,他把科学管理理论与商务印书馆的实践相结合,创造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辉煌,展现了一位优秀的出版家的世界眼光与本土情怀。  相似文献   

3.
闫卫平 《青年记者》2016,(35):107-108
王云五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出版家、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作为一个成功的出版家,王云五对社会、对朋友都有正确的认知和实践.常怀感恩之心,长存敬重之念,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境界,具体化为他对社会的回报、对朋友的敬重.  相似文献   

4.
向敏 《出版科学》2010,18(3):102-105
王云五作为上个世纪20至40年代商务印书馆的掌门人,被誉为民国,"一流的出版家,甚至可能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家"。他在带领商务印书馆走向新的出版辉煌的同时,也创造了众多后来者难以企及的出版高度。本文试对其出版思想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出版家之一,王云五以文化为己任。王云五的文化生涯可以归纳为"述而又作":知识与智慧兼具,传旧与创始并举。出版理念上,王云五指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出版事关中国文化前途;出版实践上,王云五领衔的商务印书馆发扬固有文化与介绍西洋文化并重,开创了20世纪中国出版史上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王云五全集》简体版2013年在大陆出版,王云五这位商务印书馆前总经理再次引发业界关注。作为一位像富兰克林、绥青一样自学成才的文化大家,王云五向来被视为与张元济比肩的出版人,其奋斗的一生,如同一出励志长剧,在近代中国出版史上流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影响至今。时下,新闻出版领域的变革推陈出新,重温王云五的出版经验以及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历程,或许有助于以史为鉴,老树开新花。北京大学与商务印书馆向来被视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双子星座"。1921年7月16日,北大教授、  相似文献   

7.
惠萍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26(5):124-127,139
凭借一套书建立若干个图书馆的传奇,这在今天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谈。但它确实在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出版史上存在过。它就是解放前主持商务印书馆的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简要介绍了王云五策划《万有文库》与图书馆的因缘际会和《万有文库》的策划思想以及《万有文库》策划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辉 《编辑之友》2005,(3):75-77
1967年商务印书馆成立70周年,这一年也是王云五入主台湾商务印书馆恰满两年.与商务印书馆的渊源,年届八十的王云五在<七十年与二十七年>中回忆起当年被胡适推荐加入后,"卒结下不解之缘,蝉联八年,短期他就又被坚邀返馆,主持全局;复经十七年,连前八年,人生百年已耗其四分之一于此,盖势成骑虎,欲下不能;又以迭遭丧乱,欲去亦有不忍."商务印书馆历经三次战争劫难,幸赖王云五救危扶颠三度复兴.1964年秋加入台湾商务印书馆后的王云五自称进行第四度复兴.本文拟通过对台湾商务印书馆这一个案评析王云五对文化事业的贡献,并对其出版理论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抗战胜利,商务印书馆受形势鼓舞,上下一心,徐图复兴。1945年9月15日,张元济主持的董事会第460次会议即议决“本馆复兴计划拟由本会授权王总经理全权办理”。此时王云五已决计摆脱商务印书馆馆事,一再向张元济表示辞意而未获同意。直到第二年5月20日,王以就任政府经济部长为由再次请辞,才获得董事会同意。总经理一职由年老多病的李宣龚(拔可)暂代。  相似文献   

10.
成立于1897年的上海商务印书馆在20世纪上半叶特别是二三十年代,创造了中国出版业的辉煌.其成功主要得益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逐步完善.本文通过对晚清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在管理制度的科学化方面的梳理与探讨,以期为当今中国出版文化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抗战后王云五与张元济往来函电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元济和王云五都是近代中国著名出版家。王云五进商务印书馆之前,该馆编译工作由张元济主持。1921年秋季起王云五任商务编译所所长,后来又担任该馆总经理,在他主持商务出版和统领馆务25年中,得到元老张元济多方支持。但在抗战期间,因两人处于不同环境下,交往不多。抗战胜利后,在如何规复商务事业,尤其在人事安排上,两人发生了矛盾,最后因选择不同政治道路而分道扬镳。本文以战后张、王函电为主要线索,述评他俩关系趋于破裂的经过与原因。1937年12月初,经王云五提议,商务董事会决议:总管理处暂迁长沙,在上海、香港设总管理处办事处,总经理王…  相似文献   

12.
张元济与涵芬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因参与戊戌变法失败而留居上海的张元济应好友夏瑞芳之邀,辞去南洋公学职,正式进入商务印书馆.从此开始了他一生辉煌的文化出版生涯。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王云五个人著述及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出版,学术界兴起了王云五研究的热潮.这些研究主要涉及王云五与出版、王云五与图书馆、王云五与近代政治、王云五与近代经济、王云五与近代教育、王云五与同时代名人等方面.当前的王云五研究虽已有斐然的成果,但仍有继续深入的空间和可待挖掘的方面,如:加强各领域中王云五的资料整理和系统性研究;深化王云五与同时代名人的比较研究及联合研究;重视王云五等为领军人物的近现代出版人群体的研究;融合多学科视域开拓王云五研究;王云五研究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4.
《现代出版》2014,(4):F0002-F0002
正夏瑞芳(1871一1914),江苏青浦人(今属上海),早年在英又《文汇报》《字林西报》等报馆任排字工人。1987年,夏瑞芳与好友鲍咸恩、鲍咸昌和高风池等共同集资,创办了商务印书馆,被公推为经理。创业初期,夏瑞芳把握机会,布局有方:首先,他聘请原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的张元济出任编译所所长,这为商务后来的发展准备了人才资源和思想条件;第二,顺应时代潮流,及时出版了《华英初阶》《华英进阶》《最新教科书》等教学用书,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第三,1900年收购了日本人在上海所  相似文献   

15.
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的掌舵人,王云五身在出版,情系文化.他的出版理念体现在:出版的目的在于"中国文明之再造";出版要"有功文化,纵有亏损,亦义不容辞";出版机构"必须先能自立,才能对社会有贡献".王云五的出版理念为当下出版企业改革与发展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借鉴:出版要明确社会效益第一,社会价值优先;出版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出版企业要通过深化改革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6.
王云五晚年入主台湾商务印书馆之后,在出版理念、出版经营及"创造性出版物"等方面,全面复制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的经验,并大力创新图书宣传、销售政策、出版形态、学术出版等方面,实现了对商务精神的光大和创新,具有不可忽视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上海是我国近代出版业的发祥地,从清末民初开始,已有百年历史。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在上海成立,创办初期以印刷为主,至1901年改为股份公司,次年建立编辑所,标志着商务印书馆在出版业上的一次跃进,也是我国近代出版业上标志性事件。中华书局成立于1912年,以编印新式中小学教科书为主要业务。1930年龙门书局在上海成立,1938年更名为龙门联合书局,以出版和引进国外教材、辅导及学生课外读物著称,偏重影印图书的引进和出版。至20世纪30年代,全国60%的书店(书局)在上海,这些书店(书局)集出版、印刷、发行三位一体,传播新思想、新观念,编印新式中小学教材。上海民营书业的兴起与发展,把“科学”、“民主”思想带进中国,这些都可以追溯为中国民营书业的开篇史。    相似文献   

18.
欧阳敏 《编辑之友》2021,(4):100-105,112
关系网络普遍存在于各类组织(包括企业)之中,有强弱之分.自1914年时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的夏瑞芳遇刺身亡,到1929年鲍咸昌病故于总经理任上,此十多年间,张元济与"教会派"主要人物高凤池之间围绕人事问题进行了长期博弈.高凤池等"教会派"人士倾向于依靠强关系网络(人情网)来选拔人才,所进中高阶人才多与"教会派"沾亲带故,这在早期曾促进商务印书馆迅速起飞,但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人情网逐渐成为其发展的桎梏.张元济则致力于制定一系列基于弱关系网络的制度,以科层制消除人情网的负面效应,并引进王云五,实现了弱关系心态的代际流动.张元济的关系网络心态是中国出版业现代化转型在个人身上的投影,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国近现代出版企业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夏瑞芳,字粹方,江苏青浦县人,1871年生。就个人学业教育而言,夏瑞芳算不得有很大学问,但他却以精明的经营头脑,开明的人才观念团结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从而以4000元资本起家,苦心发展商务印书馆,使其资本在17年的时间里平均每年增长499倍。商务的雄厚财力与广大编辑的才力,成就了夏瑞芳的远大理想。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日本“新学”著作的挫折使夏瑞芳意识到编译人员的重要,于是在  相似文献   

20.
香港商务印书馆总经理陈万雄在一次座谈上指出,海峡两岸三地经济上的开放,打破了彼此间图书市场长期隔裂的局面;90年代以来,三地皆十分注重建立版权法,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