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积的认识是一节典型的几何初步知识概念课,纵观教材的编排,学生已经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和平面图形周长,积累图形平移、旋转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形象地感知"周长"和"面积"的不同,从而建构起"周长"是"线的长短"、"面积"是"面的大小"的概念表象。  相似文献   

2.
朱瑜  韦劲文 《广西教育》2014,(10):85-86,103
阐述"学习任务单"的概念与作用,将"学习任务单"应用于中职水产养殖专业鱼类学课程教学中,提出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单"应做到因教学内容而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做"合一,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贴近生产,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3.
<正>"认识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有三:(1)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丰富对周长"形"与"数"的感知,理解周长的概念。(2)在围、量、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本质,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了解"变与不变""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空间观念。(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一、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数学王国里的一位  相似文献   

4.
本次暑期培训,收获颇多.感受最深的就是《数学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正确定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坚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这理解起来很容易,可真正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我不禁想起前年参加学校青年教师赴灌南支教优质课展示活动时,我选择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这节课.这是一节概念课,主要是分四个层次来教学,一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周长,二是让学生探索一些测量周长的方法,三是让学生能够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四是让学生体会周长在生活中的运用.而我在第一次试教时认为周长这一定义不难,学生肯定能很容易理解,所以在设计教学时一带而过.  相似文献   

5.
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中,“周长”和“面积”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对此,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六册,在让学生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安排了一节“面积与周长的比较”内容的学习。旨在对已学知识加以区分和归纳,同时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扫清障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此教学时,重点应落实在“比较”二字上,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确“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其识别能力和思维能力。下面是一位教师在该节课教学中,用六个环节让学生对周长和面积进行全方位…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中,“周长”与“面积”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对此,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七册教材,在让学生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特意安排了一节“周长与面积的对比”内容的学习,旨在对已学知识加以区分和归纳,同时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扫清障  相似文献   

7.
学会,会学,一个是"学"字在前,一个是"会"字在前,意思不一样,学习的着重点也不同。学会,是指对某一具体问题不懂不会,经过学习以后,懂了,会了。会学,是指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规律,以后再遇到问题,就知道如何研究和解决。也就是说,学会只解决了某一个或几个问题,而会学则能解决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是有学习能力的表现。小学数学不仅要求小学生"学会",而且要求"会学"。下面结合《圆的周长》一课时中"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这  相似文献   

8.
教学"认识周长"时可以分解概念要素,组织有效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中建构对周长概念真正的理解。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数学本质出发,展现数学的独特魅力,为今后学习图形的面积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9.
一、课例研究内容的确定“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上海“一期课改”第五册教材的内容,学生在此初次接触周长概念,至第十一册还有一次圆周长内容的学习。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把重点放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建立上,关注让学生会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技能,相对忽视了学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3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丰富对周长的“形”与“数”的感知,理解并内化周长的概念。2.在画一画、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了解变与不变、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空间观念,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朱颖老师"认识周长"这节课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独创性地将"周长的认识"作为一节独立的课来设计 "周长"是小学数学中的传统内容,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往往是把对周长的认识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合在一起进行。这样就把周长的概念作为一个铺垫,用很短的时间完成.而将重点放在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上。这种取向的教学设计.是重计算公式、重几何图形的求积计算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正>"学语文"为的是"用语文",而获得与形成"用语文"能力的根本路径恰恰就是"用语文"本身,因为只有在"用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才可能真正获得"用语文"的实践能力。"用中学"即指向"用语文"——在运用中学习运用。一、何谓"用中学"——在运用中学习运用"学中用"侧重学习有关运用的知识、方法并指向——学中运用,学了再用,先学后用,学以致用。"用中学"则强调通过"用语文"来"学语文""在运用中学  相似文献   

13.
"因材施教"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受当代教育思潮的影响,针对"因材施教"的"时代局限",人们提出"因教而学"、"为人引学"、"因需施教"、"因材受教"、"差异教学"等发展性概念和术语对其进行补充与拓展。基于生成论教学哲学的基本立场,梳理、辨析与批判这些概念和术语,探讨各自的侧重点及与"因材施教"的诸多关系,有助于深化对"因材施教"的本真理解及其当代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建构"因教而学"的策略是探析成人"因教而学"艺术的目的所在。为了有效的"因教而学",我们不妨尝试以下的策略:(一)培养"因教而学"的意识自觉培养"因教而学"的意识是实现"因教而学"的必要前提。实际上,许多成人学员根本就不研究"教"。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究其原因还是认识问题。在许多成人学员的意识里,教学目标是为他们服务的,教学计划是为他们制定的,教师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职责的,而对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角色使命缺乏正确的认识,更遑论对"因教而学"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了。成人学员即使有"因教而学"的能力,也成了埋在沙子里…  相似文献   

15.
正课前思考"周长与面积"是上海版《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整理与提高"中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建立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长、正方形面积和前一阶段学习长、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之上,是面积与周长的简单的综合。从教材的要求看(下图),学生只需要根据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或宽)能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即可。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的课型有讲授数学概念的概念课、讲授数学方法的方法课,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到后续数学学习的效果,有些概念往往只能用语言对其作出界定,学生需要理解这些语言的内涵和外延,才能获得其确切的含义。在教学概念课的过程中,教师只有教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概念"的本源,求"概念"的归宿。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的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概念.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一周"的概念以及什么样的图形有周长,最终丰富感知.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准确完整的概念体系.在这样一个有难度的起始概念课前,笔者经过调查了解,发现学生大多会有如下认知误区.  相似文献   

18.
"面积和周长"是小学低段学生最初接触到有关图形的计算。人教版教材中将周长定义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在习题中一般表现为所有边长的和,用长度单位衡量;面积指的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用面积单位衡量。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常常把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混淆,导致出错。一、问题提出问题1: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哪部分?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页练习十九的第11题:在一张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纸中,剪去一个长6厘米、宽  相似文献   

19.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由图形概念、特征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这两部分知识构成。用学科结构论的观点来分析,可以看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是处于全单元知识结构中心地位的核  相似文献   

20.
<正>"学具"可把抽象的数学学习转化成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学习内容。下面我就怎样合理的运用"学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学具"可促进数学概念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的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教学符合这一规律,能把学生被动地听变成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