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设计类课程、设计类学生的特点,提出高校设计类课程在SPOC模式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针对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内容、高考模式、学生性格等方面,提出以课程思政、美育研学、创新实践、竞赛锻炼等方式提升课程效能。课程上参考国家级一流课程的经验进行内容建设。设计类实践项目以甲方采用为标准,虚拟实训项目以赛展获奖为标准。通过SPOC模式做好“三全育人”,培养合格人才输送至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2.
研学旅行融入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目标分类法,剖析研学旅行与课程思政融合机制,构建了“哑铃型”研学旅行课程思政模型,以地理研学为案例,设计了融入课程思政的研学方案,最后提出研学旅行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阐述了红色研学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然后论述了红色研学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红色研学基地建设的路径,包括建设研学中课程思政专业导师队伍、构建特色的研学课程、营造沉浸式研学氛围.  相似文献   

4.
姚慧琳 《海外英语》2024,(7):235-237
高职英语研学旅行课程是一项极具创意的课程,它是以英语学习为载体,以口语技能实践为路径,以英语文化环境体验为手段,弥补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存在的不足,适应全球化和职业化的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的创新尝试。为更好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专业过硬的人才,引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在教学内容上将研学旅行融入高职英语课程中,对此进行探索,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要切实实现价值引领作用,需要教师进行科学设计,并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成人高等教育西方行政制度课程为例,探索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设计,通过课前、课上、课后的精心设计,深入挖掘课程内含的思政元素,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SPOC的资源支持、交互支持、情感支持、测评支持等功能,使思政元素于润泽的课堂环境中自然融入,并通过课后强化和充分发挥考试指挥棒作用,促进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我国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目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共同打造江南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品牌的新命题,美育有助于为江南文化品牌建设赋能。但当前美育课程质量参差不齐,艺术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乡审美品位、满足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所做出的独特贡献远未被人了解。本研究依托艺术研学这一课程载体,坚持“大美育”格局,旨在通过创新的研学美育方式挖掘江南文化元素,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目标,筑牢文化自信,助力江南文化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7.
开发和利用好乡土资源,对初中课程思政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生活化、大众化的乡土地理资源能拉近学生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乡土区域,关心家乡发展问题。文章以四川琳琅山景区为例,通过分析四川琳琅山景区丰富的乡土自然资源、乡土人文资源,创设了具体的研学专题:自然地理篇——琳琅山下、人文地理篇——家国春秋。  相似文献   

8.
研学旅行课程是立德树人的载体,负载着四大领域的“思政教育”教学价值,课程设计应提升文化含量,发挥语言隐喻构造、活动体验等积极影响力。研学项目设计的文化含量以及文化体验的适度性,是评价研学质量的必备要素。教师根据自然博物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文化传承等研学主题,设计包含真实任务情境的研学项目,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能力提升,在改造学生言语经验的同时改造其思维模式和精神世界,特别是让红色精神等思政基因扎根学生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9.
基于SPOC的O2O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发展,教育教学方式也由此得到多元化发展。以药物分析课程为例,基于SPOC的O2O混合式教学模式予以研究,同时探究如何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更好地增强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以期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当下中学美术博物馆研学课程“有游无研”“多游少研”“低幼化”等问题,将新时代美育创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融入中学美术课程中,基于新时代课程融合理念,遵循理论学习—研学实践—自主探究的逻辑,构建了三段融合的博物馆研学课程模式:研学行前阶段,掌握绘画鉴赏知识和研究方法;研学行中阶段,开展微课和研学实践活动;研学行后阶段,组织课题探究与文创产品的设计。通过实践反馈,该课程模式能凸显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有效提升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符合新时代美育要求的高素养人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哈尔滨市25所学校的中小学生为例,从目标、内容、评价三个方面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从研学旅行目标达成效果和研学旅行课程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进行精准课程开发、研学旅行课程内容与学校课堂内容衔接、注意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2021,(9):46-53
为有效弥补MOOC中师生在线互动少、教学缺乏针对性等问题,通过梳理SPOC的经验,以中职计算机类课程的数据库课程为例,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SPOC教育模式,在分析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学情以及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SPOC的中职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模式,对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进行设计。并以该模式在杭州X职高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从中分析教学实践效果,为当代中职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三全育人”,促进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强化协同育人效果,是当前专业课程改革提升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溶盐于汤”“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设计一整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符合各个专业特点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成为当前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最重要的环节。本文结合编制地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实践,探讨构建一套基于专业认证模式,可评、可测、可复制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服务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4.
研学旅行课程是组织与实施整个研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课程直接影响到研学的实施效果.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等方式,在调研了湖北省目前非遗项目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以荆楚非遗技能传承院非遗项目为例,探讨其非遗项目的研学旅行课程教学设计,以期具有一定的实践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晓丽 《科幻画报》2023,(2):243-244
传统课堂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以讲授为主,其中不免存在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和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研究基于混合教学与教学模式设计相关理论,借助于优质网络平台学习资源并将其引入课堂,以“公共教育学”课程为例,尝试设计一种基于SPOC的高校混合教学模式,并通过实践应用,改变现有教学模式的缺陷,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条件,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自2012年“MOOC元年”开启后,MOOC在全球范围包括我国迅速发展应用,但因其成本高、学习完成率低、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缺失、学生难以获得完整学习体验等弊病,没有得到推广。与此同时,一种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SPOC悄然出现并开始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目前,国内外对于SPOC教学的研究都正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因此,本文结合我国教学实践情况,以“公共教育学”课程为例设计一套SPOC与传统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进行应用、检验并推广,以发挥其在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正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在高职SPOC+BOPPPS教学模式中融入课程思政,需要考虑高职学生现状、课程思政融入的内容和方法等问题,融入过程贯穿线上线下BOPPPS六个阶段.融入路径构建完成后,从高职专业课程中选取一节内容进行课程思政的结合与试运行,运行结束后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效果较...  相似文献   

18.
19.
场馆研学是在场馆中开展的主动探究学习与参观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集体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聚焦场馆类地理研学,引入目标模式的课程设计操作程序,整合出场馆类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七步设计法",并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设计了"眼观历博话陕西"研学旅行课程.  相似文献   

20.
高校公共美育实现“以美育人”目标,应从价值引导与美育塑造两方面着力,通过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探索课程思政美育路径。红色经典音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先进文化传播的最好思政元素,将红色经典音乐作为教学素材融入公共美育“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开发特色教材、拓展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精准教学过程管理、完善评价方式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构建起“一体两翼”教学模式,提升课程“两性一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效达成“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