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春分的由来春分,昼夜平分之意,排二十四节气之四,约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今年是3月21日。当太阳到达黄经0°时,太阳直射赤道,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春分都有哪些讲究?春分甲子雨绵绵,夏至甲子火烧天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我国平均气温已稳定在10℃左右,大部分  相似文献   

2.
“春分到,蛋儿俏”这一说法起源于四千多年前的华夏时期,祖先们在春分(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阳历的3月21日前后)这一天,纷纷拿起家中的鸡蛋试图将鸡蛋立起来以庆祝春天的到来,这就是“春分竖蛋”的游戏。  相似文献   

3.
在民间,人们把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华夏三大“冥阴节”。 清明节又称三月节.时间在农历三月,西历四月五日左右。“清明”本为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它是农业活动节气的一个标志:《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相似文献   

4.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祖先的独特创造,是黄河流域人民认识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农事活动关系的经验结晶,为天文学作出了伟大贡献。二十四节气实际上表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时到达的位置。地球公转一周是360°,每转15°是一个节气,所以全年共二十四个节气。每两个节气相隔15日多点儿,每个节气都有比较准确的公历日期(如图),可以在日历上查到。我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春、夏、秋、冬四季;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四个季节的中点,这期间的季节特征最鲜明。以上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八个节气。二十四节气…  相似文献   

5.
《教育》2008,(6)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  相似文献   

6.
队报资料库     
三月份的节日:3月5日“学习雷锋纪念日”;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12日为植树节。三月份的节气:惊蛰、春分另外,3月14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的诞辰纪念日。  相似文献   

7.
清明节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在一年二十四节气当中,民间特别重视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8.
《家教世界》2023,(10):50-51
<正>春分,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春分过后,北半球昼长夜短,春和景明。那么,到底什么是春分?春分的“分”又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春分?天文学上的春分,是指太阳沿黄道自南向北移动经过赤道的一刻。此时,太阳位于地心视黄经零度,直射赤道,南北两半球获得等量的光和热。太阳从正东升起,在正西落下,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有“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公历的由来     
公历俗称“阳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由“儒略历”修订而成。儒略历是公元前46年,古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决定采用的历法,每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历年中的平年为365日,四年一闰,闰年366日;一年分12月,单月31日,双月30日,只有2月平年29日,闰年30日。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从2月减去一天加在8月(因8月的拉丁文与他的名字相同),这样,2月平年为28日,闰年为29日,又把9、11月改为小月,10、12月改为大月。由于年平均长度比回归年长11分14秒,累积到16世纪末,春分由3月21日提早到3月11日。于是,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10月4日命令以…  相似文献   

10.
清明节     
“清明”最初指的是节气。在我国传统的历法中,把一年分成24个节气,用来反映气候变化和指导农业生产,而“清明”就是其中之一,时间大约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在阳历中约在四月四日或四月五日。  相似文献   

11.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的周期,称为一“年”。地球公转的周期就是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由于太刚周年视运动的参考点不同,则年的长度也不相同。常用的有恒星年和回归年。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为一恒星年。长度是365.2564日即365日6时9分10秒。它是以相对不动的恒星作为参考点的,所以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真正周期。回归年是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长度为365.2422日即365日5时48分46秒。它是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的。为什么以春分为参考点的回归年比以恒星为参考点的恒星年短20分24秒呢…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3月20日是"春分"节气。在古老的传说中,春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有史料记载,"春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的  相似文献   

13.
昼短夜长     
《红领巾》2013,(12):17-17
知识小贴士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通常在12月22日或23日。在这一天,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相似文献   

14.
<正>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中,只有清明节是按照阳历算的,也就是每年阳历的4月4日(或5日、6日),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地球绕日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黄经零度被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就是一个节气,由此产生了二十四个节气。所以,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几乎是固定的,前后相差不了几天。每年阳历4月5日前后,太阳都会经过黄经15度,清明这个节气也由此被确定。在中国,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  相似文献   

15.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指的是字音的高低、升降、抑扬、长短等性质。汉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单音节词,比如“人”(■)、“手”(ˇ)、“天”(-)、“地”(■)自不必说。  相似文献   

16.
过节与造节     
“节”是个纵深特大的多义字,从人的骨头节到代表王命的节符,再到道学意味的贞节,罗列起来,大概能有跨度很大的几十种含义。但是老百姓所谓过节的节,最早是从节令和节气这儿来的。先秦时,人们将一年四季分成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以及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共八节,后来又演化为二十四节气。两千多年来,中国老百姓就按照这些节气春种秋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土里刨食。  相似文献   

17.
古代二十四节气创造者究竟怎样理解太阳的周年运动?二十四节气究竟如何被命名?古代二十四节气通常被称为“二十四气”,二十四个节气名称中不仅反映出“两分”“两至”与“四立”构成的“八节”是结构性存在,而且以冬至、夏至为核心存在着一个对称的阴阳结构。更重要的是,二十四节气称谓中还包蕴着以水的变化联通四季,以寒暑为枢纽,以水气湿燥为表象的反应古人对水之三态变化认识和想象的水系列,这个命名体系中有关气的变化与“太一生水”之间存在同构关系,其背后有深厚的中国哲学气的思想、阴阳的思想、水的本源论思想作为支撑。这个结论提醒我们,时间问题是中国古代思想最根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小武 《教育》2008,(6):40-40
5月5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随着这一天的翩然而至,清爽宜人的春天将和人们暂别。这意味着,“春游”这个在中国各级学校延续了多年的传统只能在来年的春天和学生们再见。不过,虽然“春游”暂去,但“春游”引发的争议却还在持续——事件的起因是3月26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和交管局等部门联合下发的一份明确禁止学生春游的文件。  相似文献   

19.
二十四节气的创立是我国科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成就。2000多年来成了中国各地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直至现在它对安排农业生产仍有很大意义。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我们在学习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内容时,常有这样的疑问:“二十四节气是阴历还是阳历”?“节气如何在生产和生活中起指示和预告作用”?“节气的习俗是怎样的”等等。下面是有关二十四节气的问题诠释。一、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二十四节气可能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黄河流域,以后不断改进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阳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为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  相似文献   

20.
有关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对联,虽然极为少见,但精巧别致,造语自然,读来妙趣横生,回味无穷。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错无差。此联的上联不但指明了春分、秋分这两个节气所在的月份(指农历),而且将这两个节气的时间特点——昼夜相平,也讲得清清楚楚;下联则讲了农历闰年之规律,也很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