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漫谈"粉丝"现象及其文化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中国出现的各种"粉丝"现象可以说成为了一幅值得人们观看的文化风景,无论你是否喜欢,它已经扎根于我们现实社会生活当中了.对于这种文化现象,唾骂和追捧都是不正确的;审视它,观察它,掌握它的发展动态,才能更好地引导它成为社会文化的进步力量.本文从"粉丝"症侯和"粉丝"文化两个方面对这一现象展开论述,提出了"粉丝"是一种文化符号,是后现代消费社会的特有现象,我们应该以一种平衡的心态来看待它.  相似文献   

4.
浩洁 《今传媒》2016,(12):43-44
"二次元"作为一种特定媒介,一种外来文化,更作为一种产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方面它彰显出青少年对个体主体性的自觉追求,但另一方面作为舶来品,它是无根的文化,其孱弱的思想力、碎片化的胡乱拼接、资本的急功近利,历史与现代的剥离,虚拟与现实的模糊,对青少年思维的养成、价值观的形成将会产生很深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民族精神产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出版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突出体现。出版走出去战略是加强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本文主要讨论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出版走出去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在制定和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实现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恐怖主义威胁主要来源于国内外的"东突"恐怖组织,这一组织具有特殊的历史根源.本文主要从其犯罪历史、攻击方法及行动方面出发,构建了其网络拓扑结构模型,描述了行动、成员特性,分析了其网络结构特征.分析结果揭示:"东突"恐怖组织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网络边界等.研究发现"东突"恐怖组织的网络结构是一个树形结构,其表现为没有环,并且具有等级结构.最后,我们根据"东突"恐怖组织未来的演化趋势,提出了一些谨慎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的快节奏和即时性催生了微文化,凭借惊人的网络聚集力量,这种微文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帮助"双师型"教师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成为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为此本文首先阐述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然后分析微文化时代高职"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微文化时代提高"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具体措施,为高职院校提升"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薛乾 《出版广角》2021,(16):56-58
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中,出版企业担任着重要角色.多年来,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大批优秀出版物,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中进行了多种有益探索.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能力的提升面临产品精品化和体系化意识不足、出版市场细分不够精细化、国际化视野有待开阔、有效资源盘活有限等挑战."文化自信系列绘本"在世界知识出版社顶层设计的架构下,打造高质量内容,创新出版形态,以国际化视野积极推动绘本"走出去",回应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贺耀敏 《出版广角》2021,(18):93-94
"文化广西"丛书装帧设计精美大气,图书书名吸人眼,是一套难得的全面系统介绍广西的优秀图书."文化广西"丛书看似介绍的是广西的传统文化,但其中蕴含的是广西的当代文化.这套丛书是写给大众的普及读物,更是写给我国青年读者的文化读本,整套丛书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只有平起平坐的娓娓道来.丛书分为文学、艺术、风物、遗存、史传等5个系列共32册,就像是与32位朋友对话.可以说,该丛书是近年来介绍地方图书中最为贴近读者的一套丛书.  相似文献   

10.
张蔚 《出版广角》2018,(1):53-5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文化强国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日益受到重视.如何更好地树立国际形象,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的影响力,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图书作为文化传播载体之一,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探索在海外建立中国书店的形式,为海外读者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国优秀文化作品创造平台与机会,为中国文化提供一个形象、立体的展示舞台,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1.
12.
13.
区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以南京市六合区第一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点为例,探讨了区县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黄霞 《声屏世界》2022,(1):112-114
"V了个寂寞"构式在当下的日常交际活动中较为常见,尤其在网络语境下,"V了个寂寞"作为一种新兴构式被广泛运用于各大社交平台的标题和评论中.文章采用语料分析法和描写法,从构式理论和模因论出发对"V了个寂寞"进行研究,分析其结构、语义来源及特征和生成及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对"无厘头"到"恶搞"进行了社会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