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n this rejoinder to Anrig's criticisms in the last issue of EM, Rooneg responds to Anrig's arguments and reasserts his position that the Golden Rule settlement was necessarg and reasonable and has been effective.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是其政治哲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它主张知识与权力的结合,力图挽救希腊城邦的危机。由于人们往往从现代政治理论发展的视角出发去解析与评价柏拉图的思想,导致对于柏拉图“哲学王”思想的种种激烈批评。有鉴于此,从柏拉图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出发解读“哲学王”思想,并回应对于它的批评,无疑有助于全面的理解“哲学王”思想,并能出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4.
100多年前,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论证了“两个必然”,极大地启发教育了工人阶级的阶级自觉性并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对“两个必然”结论形成挑战。对此应该如何认识和作出什么样的回应,事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事业的成败和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6.
校本课程发展是一个由"回应"走向"自觉"的过程。从思想理论、知识伦理、课程实践三个方面来考察校本课程发展之源中的"回应"之由,校本课程发展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与发展层面上理应做出"回应","回应"为后来的"自觉"集聚能量,人员因素、学校文化与支持系统支撑起了"自觉"的基础。由"回应"走向"自觉"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从而实现校本课程发展提升理论、推进实践与文化再生。  相似文献   

7.
8.
自然价值是生态中心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自其被提出以来,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本文对现代科学和哲学关于"是"与"应当"的回应进行了介绍,对罗尔斯顿关于自然价值与义务的阐释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随着主客体两分的消失,"是"与"应当"之间的鸿沟也得以消解.这样,自然价值观念的确立也就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9.
10.
"双一流"作为一项公共政策自推出以来,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分析公众对于"双一流"政策的关注度和政策实施后所产生的社会反响,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公众意愿,推进"双一流"政策更好地落实与实施。文章通过百度指数数据,从趋势研究、需求图谱等方面,利用tableau数据图表呈现出公众对"双一流"政策的关注度特征,并结合图表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各省份"双一流"政策的关注度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后分析了地方政策出台以及高考对"双一流"政策关注度的影响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一是公众对"双一流"政策能直接做出反应并且"双一流"政策的社会反响地域差异化明显;二是学科导向是"双一流"政策社会反响的主要特征;三是高考志愿填报是"双一流"政策的直接响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外60年代流行的一种英语教学法--全身反应教学法的定义、背景、原理、具体步骤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作了简单的介绍.提出了在中国语境下,尤其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广大教师值得大力推广这种新型方法--"TPR"教学法.为全面提高基础英语教学质量作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浩 《大学教育科学》2006,(2):42-43,54
针对北京工业大学的重考制考试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践与理论缺陷,分析了在大众化和学分制下的考试模式,认为考试改革的重点不是简单地增加考试的次数,而应是改善教学和考试手段。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运用因明与逻辑的基本常识,对姚南强《再论“因三相”———对郑伟宏〈“因三相”正本清源〉的几点质疑》一文进行反质疑。  相似文献   

17.
"能力建设":一项迎接时代挑战的宏伟工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以知识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源泉、动力和目的,人的智力也将爆发革命,这场革命将以开发人力资源和充分发挥人的创新能力为中心,人们主要是以知识的多少、智力的高低和创新能力的大小论贫富.因此,我们应与时俱进地紧跟时代进步潮流,大力加强能力建设.这种能力建设就是指通过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塑造"能力人",营造"能力社会",而且在社会发展战略上,注重发掘潜能、发挥能力、发展能力、发现能力、使用能力、完善能力和培育能力.  相似文献   

18.
19.
20.
This short piece is written in response to an article by Brian Street on the implications of New Literacy Studies in the last issue of English in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