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存在句     
<正> 01“处所(时间)词语+动词+名词”的结构形式,一般叫作“存在句”或“存现句”。其特点是:开头的名词性词语经常是表示处所的,动词是表示某一事物的存在、出现或消失,动词后面的名词性词语则表示那存在、出现或消失的事物;动词后边经常带“着”或“了”或“过”;动词后边的名词一般代表无定的事物,前边往往有“一个、几个”等词  相似文献   

2.
词组是汉语的四级语法单位之一,它是由词和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是大于词又小于句子的一种语言单位。在现代汉语里,词组的组合主要是依靠词序和虚词这两种方式。词序不同,词和词之间的关系不同,如: 建设祖国(动词在前,名词在后,表示动宾关系) 祖国建设(名词在前,动词在后,表示主谓关系) 认真学习(形容词在前,动词在后,表示偏正关系) 学习认真(动词在前,形容词在后,表示主谓关系) 有些词组要用虚词的帮助才能组合起来,如“我的书包”、“伟大的祖国”中的  相似文献   

3.
对英语搭配的习得和积累是英语学习者向高级水平进阶的重要途径。搭配与自由组合及成语的区别主要在于词与词之间在形式和意义方面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按照性质,搭配可分为语法搭配和词汇搭配两类。语法搭配又可据其中心词不同分为名词、形容词、动词、限定词四类;词汇搭配可据组合关系不同分为“动词+名词”、“形容词或名词+名词”、“名词+动词”、“名词+of+名词”、“动词+副词”、“副词+形容词”六类。不同习得阶段,搭配习得的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4.
一、结构与知识结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结构既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也是它的基本属性,世界上没有无结构的物质.我们之所以注重结构的研究,仅在于结构决定事物的功能.结构,最一般的理解就是“事物是由什么构成和怎样构成”;在汉语中,它既有“构造”之意,又有“各部分配合,组织”之意.即它既是一个动词,又是一个名词.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知识结构问题,无疑包含它的名词意义和动词意义.  相似文献   

5.
名词作状语,属于文言词类活用。一般地说,动词谓语前的名词,大多是主语,只有少数的(包括时间、方位、处所名词)被活用为状语。虽然如此,但也给学生学习文言课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辨识名词活用作状语,首先应以施受关系或陈述关系为标准,辨识其是否属于活用。如果动词谓语前的名词,是动词谓语的施事或受事,就是说,它同动词谓语是被陈述与陈述的关系,那么它就是句子的主语而并非活用为状语。如“项伯杀人”句中的动词“杀”前边的名词“项伯”,是动作“杀”的发出者,是施事,动词“杀”是陈述名词“项伯”怎么样的,二者是  相似文献   

6.
被动态在普通话中一般用于包含副动词“被”的句子,这种句子具有下面的线性排列(这里Np=名词短语):(1)NP_1 被 NP_2动词例如:(2)他被姐姐骂了.这种结构方式带有作直接宾语的名词短语,表示动作所影响的人或事物.这个直接宾语放在句子开头的位置上.直接宾语(NP_1)后面有副动词“被”,引进动作的施事,我们称它为“被”名词短语.象“把”字结构一样,动词出现在句末位置上.如例(2),开头的名词短语是动词“骂”的直接宾语.“被”后面的名词“姐姐”是施事,说明哪一个在“骂”.  相似文献   

7.
词义辨析     
特别 特殊 这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突出、异常、与众不同”的意思。 “特别”能修饰形容词、动词和名词,在不同的场合,词义也略有不同。它在修饰形容词时,有“格外、非常”的意思,表示程度。在修饰动词时,有“特地、着重”的意思,还能表示“进一层式强调”的意思,相当于“尤其”。它也能修饰名词。 “特殊”只能用来修饰名词,跟“一般”相对,表示不同于同类事物或平常的情况。“特殊”有构词能力,可构成“特殊性”、“特殊化”;“特别”则不能。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动词后面紧跟着一个名词或代词,在形式上,这个名词或代词是作为动词的宾语而出现的,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也不能按“使动”或“意动”的用法来理解。这种动词活用的方法叫“为(wei)动用法”。所谓“为动”,简单地说就是“为宾语动”。为动关系中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少数是及物动词或活用为动词的名词。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  相似文献   

9.
商会作为重要的社会自组织,它的组织化发展是促进商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实现社会管理组织化的必然要求。河南省商会组织在组织化发展中存在组织权利界限不明、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组织管理控制不得力、整体组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河南加快商会组织化发展,必须进一步明确商会组织的组织权限;完善商会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商会组织的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提高商会组织的整体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中的动词,是古汉语的主要词类之一。它一般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动作、存在或变化的词。如“走”、“行”、“惊”、“惧”、“浮”、“游”、“生”、“死”、“征”、“伐”、“倾覆”、“离散”等。动词在句子中通常用作谓语,其中有许多能带宾语,可受副词的修饰限制,这是古今汉语相同的。但在古汉语里有时不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有时及物动词对所带的宾语并不是一般的支配关系,有时动词可以用作名词,有时又可用作状语。总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动词可以活用。动词的活用,常见的有如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如:贤、愚、善、恶、美、丑、远、近等等。形容词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定语、状语,有的也能作主语和宾语,都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在古代汉语里,按照语言的一般习惯,形容词也可灵活用作名词,动词等,这是古汉语中形容词的特点。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时,通常是用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如:众妙毕备。(《口技》初中二册)——各种奇妙的(摹仿)声音全都具备。(形容词“妙”在句中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充当句子的主语。)  相似文献   

12.
《简明现代汉浯》系93级文秘、英语等专业的必修课。本文对该教材语法部份的五个重点问题,作些辅导性的阐述。 一、词类划分 通常说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动词表示动作或行为,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这些说法往往给人们以一种误解,似乎词类是根据词的意义划分出来的了。其实并不然,表示同类概念的词,它们的语法功能不一定相同。例如“争”和“打仗”都表示一种行为,但“战争”是名词,“打仗”是动词;“蓝”和“蓝色”都表示一种颜色,但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内容要求”是总目标的具体化或总目标的分解形式,其语句由“动词+名词”的形式构成,动词是描述目标的行为动词。通过对“内容要求”中的105个不同动词及其呈现次数做初步的统计分析,按照指出的行为动词的类别和一些目标动词提示的补充类别,对所有动词做分类。  相似文献   

14.
在古汉语语法的教学和研究中,人们特别喜欢讲活用。当一个动词或形容词用在名词的地方,就说是动词或形容词活用成名词。相反,一个名词或形容词用在动词的地方,就说是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简虽简单,但在有些情况下,活用说似乎不能令人满意。如,《史记》中有“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的句子,句中的“坚”和“锐”是形容词,但由于分别用在动词“披”和“执”的后面,构成动宾关系,于是  相似文献   

15.
动词create,invent和 discover在意义上很接近,但在使用时却有较大的差异。 1.create是及物动词。它后面可以跟名词或代词,指经过艰苦努力,使事物从无到有,或指经过辛勤劳动用极为粗糙的原料制造出完美的产品来。create常被译为“创造”,可用于“创造”具体的事物,也可用于“创造”抽象的事物。例如:They began to create a new world.他们着手创造一个新的世界。The poet creates beauty.诗人能创造出美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鲁兴树 《福建教育》2022,(17):34-37
<正>自组织,简单地说就是在没有特定的外部条件干预下,依靠自身力量自行从无序到有序,从一种有序到另一种有序的过程。自组织的力量是巨大的。小小的白蚁能建造出高达9米的“摩天大楼”——“白蚁塔”,靠的是自组织;大雁越过千山万水,劳而不累,靠的是自组织;一个原始的单细胞生物通过遗传和进化,最后成为复杂而智慧的人类,靠的是自组织。自组织现象表现在自然界,也表现在社会。我国系统科学哲学领域资深学者苗东升曾指出:“复杂系统,尤其是社会系统,都是自组织与他组织的某种统一。在短的尺度上说,  相似文献   

17.
以《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词汇表一年级词汇中的84个标注为动名兼类词的双音节词为研究对象,对动名兼类词的动词意义与名词意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动名兼类词的名词意义大多是动词经过“转指”和“自指”后获得的,“转指”是动词获得名词意义的重要方式,主要有8种情况;动名兼类词的名词意义显著度存在着差异。意义标准在判定动名兼类词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考证历代文献可知,"和"的本义指唱歌时候声音相应,引申为不同事物的协调统一。"和谐"首先被使用在音律上,用来指乐器和音律的协调相应,也指自然万物的协调统一。古代对乐理与自然和谐的阐释,被进一步引申,应用到家庭和国家等社会政治领域中,其词性有名词、动词两种:作为名词是指各种事物"各安其位、不相凌越、各得其理、相互配合、相互回应",作为动词是指使家庭、社会、国家和谐。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是一个组织化的社会,农民权益的维护离不开农民自身的努力,即通过组织起来,有效应对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风险。一方面,农民组织化有助于农民权益的维护;另一方面,农民组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约农民权益的实现。因此,必须通过坚持政府的适度引导、强化农民组织的自身建设、整合民间自组织资源、提升农民政治参与与自组织化意识等途径,实现农民组织化的健康发展,以有效维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20.
本讨论了述语分别为“有、是“的存在句的不同语义关系,提出在存在句式“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有/是 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附加成分”中,当述语为“有”时,方位处所词语表示的空间和事物名词表示的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为部分充满关系;当述语为“是”时,方位处所词语表示的空间和事物名词表示的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为完全充满关系,并由此探讨了为这种语义关系所决定的“有”和“是”在具体句子中使用时的互换情况。同时本也考察了“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在/是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作为存在句式的真实性情况,指出用“是”作述语的“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是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句式并非存在句,其实质是判断句;用“在”作述语的“事物名词或名词短语 在 方位词语或处所词语 附加成分”句式才是真正的存在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