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法国近现代史上,政权更迭十分频繁,头绪复杂、性质多样,为便于掌握和运用,现从建立时间、建立者和性质等方面略述如下: 1.波旁王朝(1589~1789)。由波旁·亨利建立,故称波旁王朝。它是典型的封建专制主义政权。 2.大资产阶级当权(1789~1792)。1789年7月14日,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代表银行家等大财主的大资产阶级夺取了法国的政权。他们为了实现君主立宪的政体,与封建势力进行了妥协,保留了国王路易十六。 3.吉伦特派掌权(1792.8~1793.5)。1792年8月,巴黎人民举行第二次起义,推翻了君主制度。在瓦尔密大捷的后一天即9月21日,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开幕,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吉伦特派掌握了法国的政权。国民公会通过了废除君主制的议案,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于1793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新授课中,要根据教材不同的章节,不同的内容,加以不同的处理。一、将教材内容分成阶段来讲。对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全过程,可分为三阶段:一阶段(1789.7.14-1792.8)从巴黎人民第一次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外国武装干涉。第二阶段(1792.3-1793.5)从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推翻君主统治到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和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第三阶段(1793.6——1794.7)从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到热月政变,雅各宾派专政救颠覆为止。然后强调指出: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推动并挽…  相似文献   

3.
黄牧航 《中学历史教学》2013,(8):72-72,F0003
1791年8月,奥地利皇帝和普鲁士国王联合发表宣言,表示要“挽救”法国国王,并以战争相威胁。1792年4月20日,法国立法会对奥地利宣战。不久普鲁士加入奥国一边对法作战。从这时候开始,战争在二十多年里几乎没有中断过。战争开始时,法军节节败退。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法国的军队还是旧式的军人,军官和将领大多是贵族,另一方面是内部的保皇党人通敌卖国,把大量军事情报泄漏出去。  相似文献   

4.
1795年在巴黎一所监狱里病逝的那个10岁男童,是不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儿子?这桩缠了人们两百多年的公案终于在4月19日得出结论:是.  相似文献   

5.
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王后玛丽·安东尼特和王室亲信多次劝说路易十六逃往外省避难。并采取妥协立场,推行君主立宪制。路易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支持制宪会议,顺从地签署了大部分法令,内心却并不甘心王权被剥夺,通过密信告诉西班牙国王他在逼迫下的言行全部无效。路易十六决定出逃。这个计划在1790年秋天就已有了雏形,目标是把国王转移到边境附近,使他可以得到外国部队的支援。起初,亲信劝说国王与家人分别乘坐小马车出逃,但遭到国王与王后的拒绝。最终王室决定11个人同道逃走,包括国王、王后、两个孩子、国王的妹妹伊丽莎白夫人、…  相似文献   

6.
《人权宣言》的发表已有205年的历史,它诞生于法国大革命的初期。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召开了长期中断的三级会议。但是,与国王的愿望相反,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资产阶级的代表却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要求制订宪法,反对王权。在1789年7月9日国民议会改为制宪会  相似文献   

7.
岳麓版《历史》必修Ⅰ(2006年版)第43页说:“1792年8月,巴黎人民起义,推翻王权。9月21日,普选产生的国民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会上通过了废除君主制的决议。……次日.国民公会正式宣布法国为共和国,会议大厅顿时欢声雷动。”其中,普选产生的“国民大会”和“国民公会”有什么关系,两者是否是指同一机构?  相似文献   

8.
《马赛曲》是法国的国歌,它诞生在法国大革命中。十八世纪晚期,法国资本主义势力获得迅猛发展,但封建制度仍占统治地位。1774年路易十六登上王位后,国内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势日益成熟。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首先起义,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堡垒——巴士底狱。之后,各地人民也纷纷起义,法国资产阶级从路易十六手中夺取了政权,建立了资  相似文献   

9.
岳麓版《历史》必修I第43页说:“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这一表述不准确,实际上,1792年法国废除的是君主立宪制。  相似文献   

10.
★1405年7月11日,郑和始下西洋。★1776年7月4日,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独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789年8月26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人权宣言》)。该宣言后来被用作1791年宪法的前言。★1794年  相似文献   

11.
黄牧航 《中学历史教学》2013,(9):72-72,F0003
瓦尔密大捷的第二天,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代替了立法会议。国民公会由750名代表组成,在它的第一次会议上,首先讨论了废除王权、实行共和的议题。一位雅各宾派的激进代表在发言中指出:“宫廷是罪恶的制造所,是腐化的策源地,是暴君的巢穴。国王们的历史就是国民受残害的记录。”议案在欢呼中通过,借助火炬的光辉在巴黎向群众宣布。根据国民公会的决定,1792年9月21日成了法兰西共和国开始的日子,即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相似文献   

12.
中学《世界历史》课本中 ,多次提到“断头台” ,如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先后被送上断头台。那么 ,“断头台”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呢?英国的断头台比较简单 ,在几尺高的平台上 ,中间放一个砧台 ,行刑时把犯人按在砧台上 ,用斧头斩首  相似文献   

13.
论英格兰宗教改革对其政体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早期的英国政体经历了由君主专制到过渡性君主制再到立宪君主制这样一个嬗变的过程。在宗教改革初期,由于《至尊法》的通过而使王权得到强化,导致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随着宗教改革的进行,“国王在议会中”的“三位一体”的形成,使得英国政体成为君主专制和立宪君主制之间的一种过渡性君主制;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由于国王与议会的斗争及宗教改革的影响,在英国最终确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读了《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10期第9页聂忠凯老师的《1792年法国政体的更迭》一文,文章写到:“岳麓版《历史》必修I第43页说:‘197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这一表述不准确,实际上.1792年法国废除的是君主立宪制。'”我认为聂老师对1792年法国政体的更迭的质疑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留学生》2006,(11)
惟一让女人酒后美丽的葡萄酒香槟酒的历史从来就离不开美女和英雄。把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迷得神魂颠倒的蓬皮杜侯爵夫人曾经说过:"香槟是惟一能让女人酒后美丽的葡萄酒。"带着好奇,三家驻欧记者站的几个酒鬼在夏日一个风和日丽的一天,踏上了前往法国北部香槟区的寻酒之旅。穿行在尚未成熟的葡萄园中,三家酷爱喝酒的记者打赌:如果能骗喝到免费的香槟,这次采访就算成功。法国的路易十六国王的妻子玛丽是香槟区埃佩尔纳的一个葡萄酒农的女儿,1770年才18岁的玛丽被路易十六选为王后,赴巴黎前,玛丽激动地"嘭"的一声打开一瓶香槟洒向欢乐的人群。然而,好景不长,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玛丽王后逃回家乡被革命党人抓住了。  相似文献   

16.
最近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编“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见“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各科教学大纲初稿”,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年1月第一版)是教学改革以来公开发行的一本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看过之后,觉得这个大纲确实有很多优点,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但也发现这个大纲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提出商榷的问题。愿提出与同志们一道讨论。首先感到的是关于历史年代和名词概念方面的问题。我们知道,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的分期是科学早有定论的问题。即:第一时期从1789年7月14日至1792年8月10日,第二时期从1792年8月10日至1793年5月31日—6月2日,第三时期从1793年6月2日至1794年7月27日。这是根据每个时期由资产阶级哪个派别掌握政权以及这个政权  相似文献   

17.
正雅克.路易.大卫的作品中,最能体现古典主义精神的是其大型油画《贺拉斯兄弟的宣誓》。此作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1784年给大卫的订件。1782年,巴黎重新上演大剧作家高乃依于1640年创作的悲剧《贺拉斯》。故事写的是罗马城和阿尔贝城之间发生战争,为减少牺牲,双方长老议定各派出三名勇士决斗,根据决斗的结果来决定胜负。罗马城选了贺拉斯三兄弟,阿尔贝  相似文献   

18.
1870年7月14日,巴黎正沉浸在国庆的节日欢乐之中,突然,从大街小巷传出一个令人愕然的消息——普鲁士威廉国王在报上公开侮辱法兰西帝国的皇帝!一时间,欢乐气氛尽被驱散,战争阴靄笼罩巴黎上空。一则消息,竟成轩然大波。此中缘由,得从普法的紧张关系说起。一对战神当时,统治法国的是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称拿破仑三世(1850—1870年在位)。这个自诩继承了“1789年原则”和“拿破仑传统”的军事独裁主义者,对内实行血腥统治,五十万军队、五十万官吏、十万“黑军”(天主教僧侣)密布于全国每个角落,对外穷兵黩武,侵略阿尔及尔,争夺意大利,镇压中国革命,远征墨西哥。整个法国,民主横遭扼杀,愤懑遍布国中。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法国工人重  相似文献   

19.
罗伯特·菲尔默作为17世纪主张绝对君主制的英国政治思想家,是约翰·洛克《政府论上篇》中的主要论敌。菲尔默绝对君主制思想的核心为父权论,即国王从亚当那里获得了权威性,在其土地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因此,国王的权力具有神圣的起源,其性质如同父亲之于孩子。国王不受法律约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王便是唯一的法律;议会在制定新法律时仅需发挥咨询作用。在17世纪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变革的背景下,菲尔默的两部重要政论书籍分别在内战期间创作完成或初次出版,之后因君主制被推翻而长期隐没,直至1680年政治危机期间又再次出现。其著述兼具论证的严肃性与观点的极端性特点,为保王派提供了思想武器。新版书籍在内容体例、关键用词、作者署名等方面皆做了一定调整,以在新的政治与文化语境中提升书籍的学术性与可信度。正是由于菲尔默绝对君主制思想本身的特性以及在多种策略下的传播,使其思想成为能够代表保王派并被广泛关注的严肃政治话语,这也成为促使洛克将矛头对准菲尔默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20.
《九三年》描述的是法国大革命关键性的一年——1793年,在这一年之前共和党攻占巴士底狱,把国王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整个革命在巴黎地区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在法国的西部,濒临大西洋的旺代地区,这个地区还在负隅顽抗,而且这个地区正试图与英国车队取得联系,企图内外联合反攻共和党军队,如果旺代的反抗成功了,新生的共和政权就会迅速夭折,所以说这是极为关键的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