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人殉是上古最为盛行的殉葬方式之一。本文认为,娥皇女英二妃追寻舜帝到南方,并为舜帝溺水殉情的古代神话实际上是一则最早的人殉记录。  相似文献   

2.
关于鲧禹治水神话的研究,论者多以治水方法的异同而评定其功过得失。这自然是历史传递的复杂原因所导出的不准确结论。那么,作为在汉民族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鲧禹治水神话的文化复原当属必要。笔者认为,鲧禹治水神话的基本是“九畴文化”,“九畴”文化的核心是“五行”文化。“五行”文化的“序”和“乱”是夏代建立之前华夏人类(特别是部落酋长)社会行为优劣评判的依据和法则——鲧禹治水的成败得失,恰恰是这一远古历史文化心理的沉积  相似文献   

3.
4.
中外学术界对鲧、禹传说性质的认定,经历了一个由传说到历史、由历史到神话、再由洪水神话到创世神话三个阶段的认知过程。将鲧、禹神话认定为创世神话并进行研究是最近半个世纪的事情。大林太良、叶舒宪、胡万川等人的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他们都将鲧、禹神话认定为陆地潜水型创世神话。笔者先前也将其认定为世界父母型创世神话,现在看来,这些观点都有重新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自史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欧亚大陆的文化遗址中较普遍地出现了女神偶像,以及女神的各种动物象征。这些象征大多围绕着能够体现出周期性变化或者循环变形的意象而展开。熊罴也成为再生女神的一种化身,加入到死而复活的神话原型系列中来。这一神话原型,揭示了中国文化发生的伦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鲧、禹父子皆以治水闻名,结果却大不相同:一个因所谓治水有过,不仅招来杀身之祸,且落千古骂名;另一个则靠着治水之功,不但后来得了天下,且名垂史册,备受后人称颂、赞扬.本文以为,鲧、禹父子的结局、身后名,虽同治水的败、成有一定关系,但这远不是主要的、决定性的,主要的、决定性的东西应是尧舜集团与鲧、禹家族围绕着最高权力所展开的激烈权力角逐的阶段性走向及其最终结局,治水败、成云云,只不过是个桌面上的由头、说词罢了.  相似文献   

7.
娥皇、女英神话故事具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即母神崇拜。娥皇、女英就是母神的化身,是最完美的女神形象,娥皇、女英的婚姻也是最完美的婚姻模式,并具有原型意义,对中国人的婚姻观念和民族心理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鲧禹治水的传说源于昆仑神话。大禹出于羌戎,又是夏族的宗神。夏族兴起于西部甘青河湟地区,羌戎文化即先夏文化。随着大禹率领的以羌戎为主体的治水大军由黄河上游向东推进,先夏文化也东渐至晋、冀、洛、伊地区,在那里形成了夏文化。  相似文献   

9.
依据爱德华·泰勒的“万物有灵观”、弗雷泽的原始巫术思维原理、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等人类学经典理论,剖析“鲧复生禹”神话,鲧-禹部落(家族)具有雨师职能.去掉神话历史化、历史道德化的迷雾,鲧的被杀背后真相是自死.“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是老人自死之后的“三年之丧”的仪式.仪式中鲧向禹转移的“神灵”形象、仪式的空间特性都体现了源自祖先颛顼的部落传统.“鲧复生禹”神话具有老人自死习俗与成人礼仪双重意象.以禹为核心,颛顼-鲧-禹部落在三代史的开端具有特殊地位与重要性,老人自死是那个时代的敬老、孝道的重大仪式.  相似文献   

10.
不论产翁制是风俗习惯还是神话传说,它既然作为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而存在,那么便可以透过表象看其深层次的隐性文化。产翁制所蕴含的鬼神信仰在文化功能上的种种变化,潜藏着一种另类的、处于原生状态的感性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1.
在阐明“《山海经》神话群系”概念的基础上,论证了源自《山海经》的女娲神话、射日奔月神话、黄帝蚩尤之战神话、西王母神话、桑蚕神话的传承流变,并在东西方神话比较研究中展示了东方《山海经》神话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地名英译的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山海经>地名英译规范化对于古籍地名英译具有重要意义.<山海经>中的地名主要包括山名、河湖名和古部落名.英译这些地名时主要采用音译的方法,也用直译,有的要加注解.  相似文献   

13.
《楚辞》和《山海经》是现存先秦典籍中保存神话材料最丰富的两部书,其中的神话材料既各具特色,又有明显的趋同性,同时也存在着众多可以相互解释、相互补充的片断。它们载有相同的神山圣水神树,相近的神祇灵巫、神异禽兽,相似的长生不死思想与娱神习俗。从人类文化学角度考察,《楚辞》、《山海经》神话材料趋同揭示了这两部典籍在文化渊源上的同源关系。它反映了同一文化源头民族共同的原始神话思维。能够显示这种共同原始思维的原始文化就是以夏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14.
《山海经》主体上并非属神话范畴,其中的“烛龙”、“十日所浴”、“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所谓神话故事.均为现实中的人间情景的变形再现。拂去《山海经》的“神话”面纱.还其信史的本来面目.不失为研究先民生活和了解异族世界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山海经》神话人物多姿多彩的形象特征,这些神话传说蕴含着人类社会早期对世界的理解与认识,是一颗颗人类童年璀璨绚丽的心理化石,具有重要的心理学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司马迁作为汉代著名的史学家,其与儒家思想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对司马迁与儒家思想的关系论述,分析了司马迁接受儒家思想的原因,并且探讨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以及儒家思想对司马迁人格精神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儒家思想渗透到企业文化建构的始终,且成为其建构的理论来源。企业文化战略的执行、推进及企业文化的传播之中亦处处凸现了儒家思想的渗透。此外,儒家思想还渗透到企业文化的重塑之中,并在处理好企业文化的冲突和重构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儒家思想对企业文化的渗透有着积极的功效,亦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对此的反思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画皮>是清代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其在人物塑造和创作目的上突出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以文学行教化的文学现念,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文化色彩.这与作者蒲松龄受儒家思想深刻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山海经》地图包括《山经》地图和“海荒经”地图。《山经》地图为山川名物考察图,是调查路线图而非职方图,“海荒经”地图为“全域图”或“四裔图”、“四域图”,似有职方图性质。《山海经》地图图标出自“海荒经”图画,来于实地采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