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标分析]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本条"标准"的知识目标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反映。在具体的人口迁移过程中,各因素的权重有所不同,因此要探究其"主要原因"。"标准"中行为动词是"说明",即要求学生能够"分析证明"或"详细解释"。"举例"二字是"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的行为条件,也是本条"标准"的重点,它要求学生能够  相似文献   

2.
崔广伟 《地理教育》2014,(Z1):36-37
正一、教学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教材分析:本章是学生认识和学习区域地理的开篇,将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区域,也为学习后续的地区与国家提供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编排仅以亚洲一例作为区域学习内容,重点是通过亚洲自然环境的分析探讨,让学生学会认识和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的基本要素与方法,并能运用此方  相似文献   

3.
姜涛 《地理教育》2015,(3):18-20
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理解农业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地域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共分为两课时,此部分为第一课时锋与天气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5.
【专题概说】高中语文选修课强调学生的选择性和个性化,鼓励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在学习方式上,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既定的教材内容,结合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构建了"史铁生散文专题学习群",以此来落实课标要求。"史铁生散文专题学习群"主要以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合欢树》、初中学过的  相似文献   

6.
田旭东 《地理教育》2015,(Z1):108-109
一、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征。课标解读:通过研究"标准"内容,可看出本条"标准"有两个要点。一是天气系统图的判读。通过对不同天气系统的学习,能够判读和分析不同的天气系统,其中重点是对天气系统的学习和解读。二是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通过能够从气温、气压、降水、风等方面分析了解天气系统,从而总结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条件下的天气状况,进一步明确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状况。  相似文献   

7.
一、说教材 "锋与天气"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常见天气系统"的第一目。本部分内容对应的课标要求为"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分别从全球尺度和地区尺度认识这一要素。本章前两节介绍大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大气环流与气候,本节从生活需要出发,讲述影响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因此,本部分内容在本章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8.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课标解读】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这里的行为动词是"分析",行为条件是以某种农业类型为例(这里以种茶业为例),核心概念是"农业区位"。可以通过区别、组织、判断、归因等认知策略,让学生识记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并能利用上述知识对某一具体农业生产地域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
张巧  甘露 《地理教育》2014,(10):20-21
正一、课标分析必修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内容要求中提出:"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本课标要求学生结合实例,运用资料,在梳理地理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地表形态如何影响聚落的规模、分布、形态及发展。二、教材分析"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是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在内容上比较独立,前后联系不大,涉及到部分初中知识。本节内容是地形条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新教材的特点是条款式、结论性的语言很少,地理图  相似文献   

10.
张丽琼 《地理教育》2013,(Z1):85-85
<正>一、教材分析"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教材知识内容由"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两部分组成。1.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提出的要求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并在活动建议中提出:"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本标准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要求。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地球呈现的圈层结构可以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  相似文献   

11.
“常见天气系统”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的重要内容,概念较多,知识点繁杂,高二学生难以独立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文章以动画演示、对比探究、时事新闻与天气相结合等形式,通过多元化设计,形象、直观地展示锋面系统,以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处理复杂现实问题、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教材分析】通过前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地球的圈层结构,熟悉了地球的大气圈和水圈。本章内容学习地表岩石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大气和水是营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本节课对认识地貌的形成和变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对地壳和地表形  相似文献   

13.
于萍 《地理教育》2016,(4):18-20
一、教材分析"交通运输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选自鲁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三节,这部分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本节课标要求为: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二、目标导航教学目标:了解不同时期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运  相似文献   

14.
刘纯 《湖南教育》2007,(8):25-27
教学设计说明:"用列举法求概率"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二节的内容,分四课时完成.本课设计是第三课时的教学,在此之前学生已有了概率的意义、用列举法求简单事件的概率等基础,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列表法和树形图法求二步或三步试验事件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高中物理新课程总目标之一是:“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应当说,在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中蕴含  相似文献   

16.
【课标与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①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立方根;②了解开立方与立方是互为逆运算,会用开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③能运用立方根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2.教材分析.教科书通过某化工厂要制造一个半径是1m的球形储气罐的体积的8倍的新球形罐的实际例子,引入  相似文献   

17.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材及考情分析】气候类型的判读是高考必考点,是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本节课是必修第二章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此考点所占分值比重不断提高。从历年出题方向上看,往往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进行区域气候类型判读。【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特点,但是还缺乏对原理和规律进行独立归纳的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中.许多地理教师对于“标准”、“教材内容编排”感到“力不从心”。究其原因,他们更多地关注了“标准”规定的内容结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而对“标准”中的行为动词没有很好的把握。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如何科学而合理地把握“标准”中的“行为动词”,已成为新课程实施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疑难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考一轮复习怎样进行才是高效的?这是高中地理教师一直以来不断探究的话题。纵观近几年各地高考题,基本坚持能力立意,强化图表运用,关注社会现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材为基本内容,以课标要求为目标,重点展示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以俄罗斯(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七章第四节)一节为例,试谈打造区域地理复习的高效课堂策略。  相似文献   

20.
赵明锋 《地理教育》2015,(Z1):45-46
一、从哪些角度教(学)地理位置1.大洲尺度世界上有七个大洲,人教版教材一般以亚洲为例来学习怎样认识一个大洲。那么大洲的地理位置应从哪些方面来学习?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课标所指出的是教学要达到的最基本要求,所以学习大洲的地理位置必须有两个角度即"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同时这也是学习大洲其它地理要素所必需的基础。虽然课标只要求两个角度,但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