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力 《海外求学》2004,(14):24-26
大凡到发达的英语国家留学的人,都会面临两个难关,一个是语言关,另一个是经济关。在诸多英语国家中,能够让你既节省大量金钱,学到一口地道英语,还能够有机会移民的国家,非澳大利亚莫属。这就是大多数人选择去澳洲留学的原因。此外,澳大利亚留  相似文献   

2.
出国留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愿望。但是,在许多希望出国的学生及他们的家长中,对留学的认识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将一部分同学引入留学歧途,并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和伤痛。一、没有明确的留学目的 人们选择留学的动机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3.
陈小牧 《海外求学》2004,(23):40-42
1872年曾国藩提出“留学西洋”开辟了中国近代留学之先河。1978年小平同志提出“向国外大量派留学生”的思想,拉开了中国当代留学波澜壮阔的序幕。经历了百余年沧桑,留学对于普通百姓,从当初的盲目崇洋到现在的理性选择。“留学”一词时下早成为一个极其普通的词。对留学的评判亦可谓褒贬不一,一言难尽。  相似文献   

4.
白丁 《海外求学》2004,(8):62-63
近年来,由于新西兰留学门槛的降低及其相对便宜的费用,新西兰已成为中国学生留学海外的首选目的地之一,中国留学生已居亚洲国家在新西兰留学生人数之首。但是历年来,伴随着留学热潮,新西兰留学问题一直连绵不断,虽然个中原因很多,但是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日本“远离留学”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并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而在“远离留学”的潮流里,日本人赴美国留学人数的成倍减少尤为突出.但日本人究竟是“远离留学”,还是“远离美国留学”,并没有引起日本学界的足够重视和专门研究.本文首先揭示日本远离美国留学的现象,进而从国家政策、经济情况、高等教育制度等方面分析日本人赴海外留学,尤其是赴美国留学人数逐年递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陈歌 《海外求学》2003,(20):20-23
到法国留学现已成为国内希望留学的学生和家长关注的一个“亮点”。国家留学基金委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业务总监颜永平向记者透露,从1998年开始,到法国留学的人数几乎每年都翻一倍,1998年时只有400人留学法国,到2002年已翻倍升至5000余人,其中自费留学生占95%。  相似文献   

7.
楚杰 《海外求学》2004,(13):62-63
眼下,海外留学经历已经不再引人注目了,许多留学生回国后找不到工作也成了平常事。可是就在“海归”中出现了“海待”的情况的同时,原本不太被人看好的“老留学”成了值得关注的人群。因为在不少留学专家的眼中,“老留学”成了这样的就业形势下值得提倡的留学模式。因为,在国内大学毕业以后,工作几年再出国留学,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对于整个社会和自身都有了深刻的了解,这个时候出国的目的性更强,效果也更好。  相似文献   

8.
留学广角     
《神州学人》2013,(1):4-7
瑞典 斯德哥尔摩 当地时间2012年12月5日晚6点,在瑞典留学的中国学生学者108人展开了一场极具中国特色的红高粱式“快闪”,祝贺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9.
张力 《海外求学》2004,(5):52-54
法国留学误区1.法国留学并不免费 很多人选择留学法国是因为免费,其实不尽然。法国真正的精英大学都是免费的,但是中国学生很难申请得到,因为这些大学加起来不到100所,大多只招收本国学生,非法语国家学生要想进入法国公立大学,必须参加法国外交部的统  相似文献   

10.
留学政策趋成熟—访国家教委外事司副司长曹国兴牛人1995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丰收的年份。还不到年底,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提前实现翻两番目标的喜讯即以传来。留学工作似乎也回应了“丰收”的景象,从辛勤的耕耘过程中找寻一些收获的奥妙以便取得“更大丰收”是人之...  相似文献   

11.
留学新闻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向西部倾斜 2001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申请报名工作日前已正式开始,截止日期为3月31日。据悉,去年广西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仅13人。今年为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在政策和措施上适当向西部作了倾斜。 据了解,今年国家留学基金鼓励申请者根据国家“十五”规划,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优先领域及国家产业政策和部门、地方重点基础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重点科技攻关题目进行申报;同时鼓励从事我国薄弱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国家留学基金对…  相似文献   

12.
白丁 《海外求学》2004,(9):42-43
近两年,作为留学目的国之一的德国,人气持续旺盛,很受关注。但是,留学德国同样存在误区,而且有些误解颇深。为了广大学子的切身利益,本人不得不再次站出来,费一番口舌。  相似文献   

13.
回味留学     
今年“两会”期间,“留学”之声依然不绝于耳。有人说留学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也储备了大量人才,有人说留学让中国人才流失,有人说留学让中国的大量外汇涌出了国门。也有人说如今中国城里人谈论的是如何送子女出国留学,广大农村却依然有不少人因交不起很少的学费而小学就辍学;还有人说如今的大学毕业生们应该学学回归创业、从零起步的留学生们。当然也有人说吸引留学生回国创业,我们的政策不应再向他们倾斜;还有人呼吁尽快建立规范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如今中国最大的热点之一,是“西部大开发”。与西部早早搭桥挂钩结枝,“留学”也不曾…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与留学五四时期,一大批热血青年,为了爱国救亡,纷纷远涉重洋,留学国外,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毛泽东密切关注并积极支持这一留学热潮;同时,又以同时代人少有的冷静,审视留学运动,并提出了许多独特而发人深省的见解。支持、鼓励爱国青年“向外发展”并带头发起“留法运动”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毛泽东放眼世界,十分注意学习、研究国外的革命理论和经验,以为中国革命的借鉴。在新民学会中,为了便于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毛泽东主持修改了新民学会会章,增设了“留学部”。他还亲自到北京,与华法教育会交涉,争取增加湖南留…  相似文献   

15.
宗荷 《海外求学》2003,(24):10-12
“留学预警”,“学历学位互认”、“托福遇冷”、“优化留学”……一系列源自新现象、新政策、新思路的“关键词”.构成了2003年留学领域的主调,在这些关键词的背后,是激烈的争论、深刻的反思、务实的规划。  相似文献   

16.
经北京市教委批准,近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留学预科学院”正式成立。“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留学预科学院”(以下简称“预科学院”),是根据教育部领导指示,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指导下,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报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专业从事国外大学预科教育的办学机构。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李旺荣担任该学院首任院长。国家留学基金委为办好“预科学院”已先后与法国教育开发署、有关高校,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开发署(IDP),加拿大国际管理学院签订了“教育合作与人才培养项目”备忘录;与英国、…  相似文献   

17.
彭国梁 《海外求学》2003,(15):36-38
彭国梁,上海市因私出入境服务中心“留学港”澳新室经理。资深留学咨询顾问。作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0多所大学及多所中学在中国的招生代表。彭国梁拥有5年多的留学及签证经验,对每所学校的课程特色如数家珍,深谙移民和留学法律条例。他一手创办了沪上讲座品牌:澳洲留学周六讲座,成为行内尽知的上海澳新留学首席专家,经他亲自咨询留学成功学生累计超过1200人。本刊特邀彭先生开设“国梁对你说”专栏,主要针对准备去澳大利亚、新西兰留学的读者。藉他的经验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与帮助。  相似文献   

18.
1871年,曾国藩因办理天津洋务棘手,深感人才奇缺,上奏清廷主张选送聪颖子弟赴美“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培植人才。曾文正公薨逝于当年冬,容闳承其遗志,倾力筹办,一举开启了中国史上官费留学的新纪元。翌年夏末,三十名少年坐船横渡太平洋,一个多月后抵达旧金山,开始为国苦学。然而好景不长,派出四批一百二十名子弟后,翰林吴嘉善等守旧人士厌恶洋教洋习,赴美勘察后连翻上报,认为“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称“即使竭力整饬,亦觉防范难周,极应将局裁撤”,不肯姑息,李鸿章亦感犹豫芥蒂,终使留美育才计划实施十年而夭折。 留美幼童被迫归国十多年后,清廷内外交困,衰势更甚,新旧之间,时移势易。张之洞频频奖劝游学,言“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四五年”“求师之难尤甚于筹费……唯有赴外国游学一法”(《劝学篇》)。他认为西洋不如东洋,日本最善,“传习易、经费省、回华速,较之学于欧洲各国者其经费可省三分之二,其学成及往返日期可速一倍”。据日本史料记载,1900至1921年中国年均有三千五百多人留学日本,其中不乏女性年均近百人。据梅贻琦和程其宝的调查,同时期留学美国的人数也从每年个位数增长到每年三四百人。 1904年,正在日本仙台留学的鲁迅给友人写信抱怨:“此地颇冷,晌午较温。其风景尚佳,而下宿则大劣……人哗于前,日射于后,日日食我者,则例为鱼耳”。又谈及“校中功课大忙,日不得息……树人晏起,正与为仇。所授有物理,化学,解剖,组织,独乙种种学,皆奔逸至迅,莫暇应接。”寄居生活的委屈狼狈,学业功课的慌忙紧张跃然纸上,今天的留学生读来想必心领神会。 1910年夏,十九岁的胡适也要出国。他以拿手的考据在国文科博得满分,再加上英文的六十分和科学、西洋史临时抱佛脚得来的成绩,列第五十五名险获第二批庚子赔款留美名额。赴美两年后,年轻气盛的胡适撰长文痛陈留学四弊:留学者,吾国之大耻也;过渡之舟楫而非敲门之砖也;废时伤财事倍功半者也;救急之计而非久远之图也(《非留学篇》)。他并非反对留学,要批评的是国人不能以留学、获得外国认可为目的发展教育。他观察到当时的留学生一边对外国学术只求“苟且速成”,另一边又“昧于祖国文字学术,无法使输入之文明,有所依归而同化”。“留学之目的,在于植才异国,输入文明,以为吾国造新文明之张本……吾国一日未出过渡之时代,则留学一日不可废。”最终立论:“留学当以不留学为目的”。 每一代有每一代的留学故事,今日中国取得的经济、科技、国防、文教领域的现代化进步离不开一代代海归学子的贡献。从忧愤挫败的容闳,到欲挽狂澜于既倒的张之洞,从赴日学医困顿彷徨的鲁迅,到誓言以留学终结留学的胡适,他们都意识到中国文明与文化必须彻底新生,而这个过程不得不借力西洋。留学者,既要虚心开放向外求教,也不能忘却出洋初心。 百年过去,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留学消费大国。2019年留学人数超七十万,其中公派占一成,自费占九成,许多家庭为子女留学耗费十万百万不在话下。低龄留学、本科留学,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而言意味着什么?经济发展所积累的大笔财富并未注入本国的教育建设事业,国内教育供给所欠缺的究竟是什么?然而,在今年的重大疫情以及国际局势影响下,留学他乡的潜在风险骤然兑现,留学数据可能出现历史性拐点。随着研究生留学局面的变化,学生会带着怎样的愿景与觉悟去留学?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定位应如何调节?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留学事业正在迈进新纪元。  相似文献   

19.
留学短波     
留学基金委召开第四次全委会张佳伟留学短波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第四次全委会前不久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兼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韦钰出席会议并讲话。她认为,在配合“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的实施、加快“211工程”建设、提高高校的知识创新能力、加强对国家...  相似文献   

20.
如今中国留学市场的火爆已经不容置疑,留学的两端连接着“升学”与“就业”。 “升学”与“就业”都是当今中国人相当重视的问题,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对矛盾。文凭在今天的社会起到的是求职敲门砖的作用,只有拿到含金量高的文凭才能找到好工作:而一旦人们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时,也会把再次接受教育作为改变人生轨迹的杠杆。但是盲目选择留学,选择错了国家及留学方向,不但会损失了金钱和时间,更是对人生前途的一大浪费。本期的留学话题将帮你锁定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