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是一种责任,应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一所学校,它的发展,离不开历任校长、老师和历届学生的不懈努力,离不开代代师生良好的风貌和尽业求学精神的薪火相传.也就是说一所学校文化的积淀,离不开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精神财富的传承。优秀的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激励和鼓舞一代又一代的新人茁壮成长,其中更重要的是在于创建学校文化,认准了的目标,能够坚持下来。  相似文献   

2.
沈霞 《宜宾学院学报》2007,7(2):126-127
发展性教育评价有别于选拔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注重诊断、激励和发展,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发展。它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和主体地位。这对围绕高考“指挥棒”而转的单一评价体系而言,即是一种“革命”,也是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张兰卫 《教书育人》2008,(11):42-43
学校文化是一门特殊的课程,这门课程培养一种理念,传承一种精神,它实实在在感染人、熏陶人。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学校全体成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精神力量,是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一种激励机制,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相似文献   

4.
学校管理文化是学校管理领域内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是以学校教育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制度、课程、行为方式和物质建设的集合体,对师生具有正面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规范、同化辐射等作用,是学校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相似文献   

5.
学生永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学生发展、彰显文化的教育意义永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然而,审视当下的学校文化建设,在一些学校出现明显的"形式化"倾向,将文化建设仅仅视为一种工具,甚至成为一种教育价值扭曲的外在形式。学校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要义在于通过环境打造、制度建设与精神陶冶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应该牢牢记住的是,学生永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  相似文献   

6.
一、对学校精神文化的理解 学校文化涵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外显和内隐两种形式存在。外显的学校文化包括校园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等,而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精神的最高层次,是一种内隐的文化内核。它主要由学校的历史传统、共同信念、群体意识、行为准则、精神风貌等方面构成,集中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是鼓舞和激励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是学校文化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教育》2014,(35)
正学校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场所,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和精髓,学校文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多年来,江苏溧阳南渡初级中学注重"激励教育"学校文化的建设工作,努力推进"激励教育"文化建设,提出"激励教育"理念,实施学校品牌管理。  相似文献   

8.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基因,是学校发展之根,根深方能《茂。现代学校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学校群体成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一种激励机制,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每一所学校都要立足校情,尊重规律,传承创新,与时俱进,彰显学校品质和办学特色,实现教书育人与文化育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综合素质评价指向的是对包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的整个学校教育的彻底改革,而并非一种单纯的教育评价方式的革新。其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学校教育目标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契合,重塑教育的观念和体系,改革现有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和学校文化,使之为实现新的教育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视野中的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素质教育视野中审视学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是全面提升学校物质、制度、组织、形象、精神建设的助推器,是使学校充满凝聚力、生命力、智慧力、创新力的内燃机,是涉及学校内涵发展、整体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难怪有学者称,学校文化是一种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我以为,在素质教育理念引导下的学校文化建设,应是一种新型的学校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崭新的生存与发展的战略和思想,具有以下三方面的要点:首先,要确立一种新的学校文化精神,其核心价值观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  相似文献   

11.
张建新 《文教资料》2006,(26):97-98
制度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制度所规范的学校发展的基本架构和背景理念体现着一所学校的生命力,决定着其发展方向。学校制度建设的文化涵义在于它所反映出的科学性、人文性、引导性和和谐性,在于它能够在约束范围内激励积极因素,唤醒消极因素,抑制破坏因素,自觉地形成凝聚力,不断创造新的教育增长点,从而营造出民主、公平、和谐、充满活力的内部发展环境,为学校持续、高效的发展建设出一个稳定的平台来,成为提高学校教育诚信,增强教师教学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基本保障。学校制度建设从其价值上讲,是学校生存灵魂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教育是文化,学校是文化.班级也是文化。班级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一种底蕴,一种育人环境,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其效果远远超过简单的说教。理想的班级是唤醒生命潜能的热土.是开发和彰显生命力量的家园,是滋养和提升生命质量的殿堂。班级文化不仅有教育作用、凝聚作用,还有激励作用和规范作用。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凸现了时代对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深切期望,反映了当代精神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热切体现。因此,要实现学校的特色建设,首先是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创新。使学校文化在学校特色建设中,起着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规范调节等重要的整合作用,逐步形成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如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走特色教育之路呢?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质量文化的形成是师生长期实践活动的结果或效应,是多种要素整体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集合性的精神活动,是一种集体人格,它形成的基础在于认同,具有独特性。高校质量文化建设成效不明显,原因在于其建设存在功利性,忽视其建设的长期性、共识性、递进性、连续性及对其建设成效的评估。有效推进高校质量文化建设需要高校最高决策者的重视,塑造追求卓越的共同发展愿景,科学构建建设体系,构建学校发展命运共同体,注重培养集体人格,建立建设成效定期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它是存在于学校范畴里的一种文化现象。校园文化一般分为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由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共同形成了学校的独特风格,它是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外在表现。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导向、教育、凝聚、激励等功能,是学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赵其坤 《上海教育》2008,(23):36-36
每一个学校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有丰富的文化积淀,这是一种重要的、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学校的成长取决于学校精神的塑造,而学校精神是学校主流文化、先进文化的反映,是学校价值观念的选择。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不在于建立健全各种文化形式本身,而在于文化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和效能,在于努力提升学校文化力,真正使文化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巨大能源。  相似文献   

17.
具体的学校及教师的行为离教育问题最近,因而在学校本身层面上思考、解决教育问题也更直接、更明确.学校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探究如何更高效地解决教育问题,而学校的教育有效性往往表现为一种文化特征.学校教育之有效,在于其文化之利,学校教育之不力,亦在于其文化之弊.因而,学校改革应该把文化重建作为增强自己教育力量的根本途径.学校改革中的文化重建本质上是一个解放学校自身发现并解决教育问题的潜力和创造力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欧健 《中国德育》2013,(14):60-61
教育就要传承人文,化育英才。因此,文化与学校密切相连。文化是教育的血脉,学校的文化和历史活跃在学校的生命中,并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文化是教育的根基,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学校从硬件设施到管理思想却无不镌刻着它的印记;文化是思想的底色,学校中所有人的思想、行动无不呈现着文化的底蕴与魅力。因此,最优秀的学校必然是校园文化最具亮点的学校。  相似文献   

19.
正学校内涵发展的三个关键词是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教育品质、学校特色发展。教育科研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改变现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质。学校教育科研定位学校特色发展只能在学校文化传承中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也在于学校文化的重建和完善;一个学校的发展既是师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也是在学校文化继承与创  相似文献   

20.
唐建龙 《上海教育》2012,(Z1):32-33
学校文化应该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特殊文化,是由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积淀和秉承的,并为其成员共同遵循的理念、精神、价值观;也是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整合和结晶。它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凝聚人心的精神引领,起着"以文化人"的功效。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学校内人的发展,其最高的价值在于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2008年10月,我校"开发校本资源,弘扬民族文化——南汇一中培育现代公民实践研究"的研究项目被上海市教委教科研处批准立项为上海市规划课题。多年来,我校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一反思一再实践一再反思一总结提升"的探索,不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引领学校师生发展,滋养师生人文素养,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