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延春 《考试周刊》2014,(98):129-129
<正>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对于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使自己受益匪浅,同时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职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累千万,不如养个好习惯。"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伊勒特也说:"成功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会陪伴人的一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从细微之处抓起,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每一位学生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思"等数学习惯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一、"确认"习惯培养的意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确认"就是明确承认,"确认"习惯是学生行为习惯也是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确认"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终身事业会有影响。震动全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或倾向,那就是教育的成功"。可以看出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不自觉的按照习惯行事。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学习知识、培  相似文献   

6.
杨蒋 《考试周刊》2013,(78):78-78
<正>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像转动的车轮一样。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沿用自己的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如此。人一旦有了某种良好的习惯,有时不要要求,即使遇上种种困难也能克服,也能主动干好事情,可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习  相似文献   

7.
陈东山 《考试周刊》2014,(41):77-77
<正>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蓄的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两位教育家的话足以说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下面笔者着重论述应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培养理想人的事业。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连市甘井子区辛寨子中心小学的"养成教育"从"德——文明习惯、智——学习习惯、体——运动习惯、美——生活习惯"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健  相似文献   

9.
方新政 《教师》2014,(1):51-51
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使人受益终身。良好的习惯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也是一个人成人成才的重要因素。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思想品德课教师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成人成才。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必须从良好习惯的培养开始。下面就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0.
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什么?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当今社会,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懂得学习方法、不会自行更新知识的人。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学生,都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学生,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科学地学习,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1.
范丰梅 《家长》2014,(7):34-36
正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可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未来的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人的一生影响深远,而小学教育又是培养一个人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小学语文作为小学基础学科之一,在教学中更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任。当前中小学教育说到底,其实就是关于养成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教会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实现"授之以渔"的教育目标。本文将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本质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尽量让学生获取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和技能.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育"培养、培育学生旺盛的求知欲、高尚的情趣、独立思考习惯和健全独立的人格、深厚的人文关怀,引领学生过一种高尚的心智生活.本文认为,教育的本质乃是让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即"使人更是人"的活动.由此出发,本文从人的三重属性的新角度进一步分析了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即"大写的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培养习惯非一朝一夕之功,根据本人多年教学积累的经验来看,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好习惯,关键是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一旦学生能将自改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自然会形成习惯。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魏兴利 《辽宁教育》2014,(10):49-51
正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可以使人终生受益,而小学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喀左县南公营子镇中心小学秉承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升华一种品德,改变一生命运"的教育理念,一直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作为素质教育工作的重点,努力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6.
正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事。学习习惯是指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养成的、较稳固的学习行为、倾向和习性。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具有很强的心理内驱力,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一、表态慢着来,培养思考习惯在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A+B=?观察课堂上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说:"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将这两句话合二为一,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也有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前辈的教诲使我们明白更清晰的道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8.
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充分说明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此外也说明了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是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但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大都习惯采用"传授—接受"教学模式,并且经过几代人的总结提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教育真正起作用的东西是什么呢?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是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他的利息"。习惯的培养同身体发育、潜能的发展一样,是有"关键期"的。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除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听讲的习惯、复习的习惯、作业的习惯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动起来的习惯、思维拓展习惯等。  相似文献   

20.
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贯穿于人全面发展的整个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我校将办学理念确定为"教育自培养习惯开始".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学校重点在五个方面(健康生活习惯、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社会交往习惯、思维习惯)进行培养.几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养成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 目标激励法.在习惯养成教育中,我们要求学生给自己制定习惯养成目标,目标包括要养成的好习惯、采取的措施以及需要的帮助,一个好习惯养成后,再制定下一个目标.学生在每月固定一次的"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班会上,谈自己的习惯养成目标,介绍自己的养成故事,师生一起评选出前一阶段"班级好习惯之星".在一次次的交流畅谈中,孩子们学到了他人的长处,感受到了积极的力量,经过一段时间后内化为自身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