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目前使用的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中只提供了5个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其涉及面很狭小.课本知识是几代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课本例习题是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引起认知结构的同化而设计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若能对一些典型的例习题进行适当的发散探究,可以让学生达到深化认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探究课题应该多样化的要求.下面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过的一个探究性教学课题:  相似文献   

2.
程良勤 《今日教育》2004,(12):24-25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并不是对知识的直接接受、占有和复现的过程,而是对所学知识能动地选择、加工和改造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创设一个符合学生实际、与所学知识密切联系的教学情景,会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解决数学问题。因此,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同时又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孙兵华 《广西教育》2014,(17):12-12
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以研究者的身份围绕某一个问题,通过与他人进行合作探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与提升能力的一种学习形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转变教学方式,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机械训练的现状。”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创设有利于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鲁教版第八册(下)第八章证明(三)第四节中位线定理(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理念 现代的数学教学,在备课、上课过程中要一切从学生出发,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说、去做,以达到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注重培养学生概括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使学生在探索争鸣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表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又在学习中活动.  相似文献   

6.
正一、研究背景新课改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提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即要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从生产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再经过自己的实验和观察建立起模型,来学习新的知识,才是最有效的教学过程。杠杆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机械,本节课无论是知识技能还是科学方法上都具有实际意义。二、学情分析八年级教材已经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识,本节从新的角度,在不同层次上研究了这个问题,其内容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也是后面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物理来源于生活,经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建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7.
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 ,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学习数学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索和学习新知识。同时 ,面对二十一世纪高科技发展对人的创造才能的要求和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 ,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自主探究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在实践中探索 ,在探索中创造。一、实践引导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教学意识数学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 ,教学时应依据教材特点 ,让学生接触现实生活、联系日常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的实际。从而…  相似文献   

8.
万波  夏艳艳 《考试周刊》2012,(39):51-51
和以往的初中数学教材相比。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24.2.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大大简化.后面的习题也做了相应删减,这对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简化并不等于优化。有时过简反而会使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更加困难、思维过程更加复杂.本节的教学内容即为一例.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课题探究活动,以课题探究活动为纽带,在传授系统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科的基本结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本人结合实际教学,对开展课题探究活动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数学探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指出:“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当然,考查的探究与探究性学习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2.
没有问题.就无从“探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意思是说有了问题才会思考,而产生疑问是引起思考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也就不会深入地思考,那么学习就只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地探究,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化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对数学知识的强烈探究欲望,学生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数学探究成为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数学新教材(以下简称苏教版教材)不仅在知识内容中编排了探究问题,课后习题“探究·拓展”栏目更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搭建了探究和思考的舞台.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喜爱的情境学习中加强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主动去探索、求知,达到发展思维的效果。在小学低年级学段,应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设置来源于生活的学生熟悉的、喜欢的教学活动情境。如一年级《统计》一节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我从"说、做、玩、问"四个方面设置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部颁发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由此可见,数学探究作为数学的—种思想方法,它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同时,数学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又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更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针对如何促进大学生主动学习问题,提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行实施微课题方案。微课题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学生在接收课堂教学的同时通过承担微课题,强化、应用、实践所学知识。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微课题方案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7.
笔者不久前参加区小学教科研大会,期间听了一书数学公开课,教学内容是“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执教老师在复习巩固阶段,用电脑出示如下一组练习题:并提示学生:本题共有8道小题,请你选做其中的几道,但要注意这几道既要起到复习所学知识的作用,又要具有代表性。几分钟后,教师提问学生选了哪几道,为什么这样选?学生通过互相讨论,互相补充,达成以下共识:1.本节课学习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两种运算,既要练习加法,又要练习减法;2.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2)异分母分数通分知识基础上的,因此,选…  相似文献   

18.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一、教师要抓住数学知识发生与形成的过程1、在课堂准备前,首先吃透教材,掌握教材中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节课题中各知识点如何发生?怎样形成?有何关系?其次,熟悉学生的知识基础。最后,引用与学习内容有密切关系的丰富的数学历史资料。以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尺寸地向学生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和引入数学家思维活动的过程,激起学生对知识渴望性和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刚刚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首次明确提出“数学探究”.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深入探究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关注和指导,使他们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认真思考,积极探究,有效掌握所学的知识,实现创新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