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编辑导语 在人们日渐浮躁的生活状态下,“执著”毫无疑问地成为当下所倡导的一种美好品质。成功需要坚持。坚持就是执著。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不灰心丧气,勇敢向前的那种精神就是执著。反思一下自己.你“执著”吗?  相似文献   

2.
"见方"是日常言语中常用词之一,但学术界关于"见方"的用法讨论却非常少。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关于"见方"的搜索只有一篇短文,即刊在1999年03期《咬文嚼字》上的《"见方"的误用》(作者:金连东)。吕叔湘《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3.
周奎英 《山东教育》2006,(10):12-13
执著,作为坚强意志的一种主要表现,一直被人们提倡和推崇。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里,执著像一种美德一样被供奉着。“执著就能成功”一度成为许多人的励志名言。我们习惯于以执著为荣,以隐忍妥协、随遇而安抑或是改弦更张为耻。  相似文献   

4.
一米五几的个子,柔弱、瘦小的身材,这就是黄琼,宁乡县玉潭镇实验小学校长.这个走在人群中也许谁也不会特别注意的弱女子,在她瘦弱的外表下,却蕴藏着常人难以想像的坚强毅力和执着精神,实小的老师们心怀敬意地称她为"学校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5.
洒脱与执著     
阅读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没有书,就没有精神的充实,思想的飞翔,人类的进步;青少年如果远离优秀读物,就会闭目塞听,自我封闭,思想枯竭,心灵猥琐,难以成人、成才。然而,在当今浮躁之气升腾,外界诱惑比比皆是的情况下,要静下心来读书实在不易。  相似文献   

6.
张学伟老师是一名年轻的特级教师。近十年来,我看到了他一步步成长的足迹。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个勤奋、热情、聪明、幽默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7.
视野与执着     
<正>作为一个邻近省份的高中校长,我对江苏教育仰慕已久,并于十几年前开始就组织过多次前往启东、如东、苏州、无锡、泰州和南京等地的教育考察,所到之处,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们对办好一所学校有了更多的领悟。尤其是江苏教育管理部门和所有教育人的宽阔的视野以及对教育的那种执著的情怀,让我们尤为感动。可以说江苏教育在  相似文献   

8.
兴趣与执著     
郭冬仙 《华章》2011,(10):14-14
在选择人生目标时,很多人只是因其壮美、让人艳羡而去盲目追逐,结果常常是既迷失了自我.也迷失了目标。其实,只有适合自己和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张庆庆 《现代语文》2009,(10):51-54
“高兴”类词是指形容人欢乐情绪的一类常用词,这类词在近代汉语时期发生了交替性演变:唐宋时期用“喜”“乐”“欢喜”;元明时期用“喜”“欢喜”“喜欢”;清代用“喜”“乐”“欢喜”“喜欢”“高兴”;现代汉语中主要用“高兴”“快乐”“喜悦”。这个过程伴随着词义引申的衍生性演变,使一些词的引申义在现代汉语中成为了主要用法。  相似文献   

10.
“如”是古代汉语常用词,义项众多。辞书的叙述已很完备。本文仅从先秦时期“如”的词义发展变化着眼。浅析其词义发展的源流,试说古书解义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11.
放下与执着     
几位老友,不常见面,见了面总劝我“放下”。放下什么呢?没说,断续劝我:“把一切都放下,人就不会生病。”我发现我有点儿狡猾了,明知那是句佛家经常的教诲(比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也不专指索命的器具,是说一切执迷),却佯装不知。佯装不知,是因为我心里着实有些不快;可见嗔心确凿,是要放下的。何致不快呢?从那劝导中我听出了一个逆推理:你所以多病,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小学"教学大纲"改成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女性定义”的角度讨论了“男性写作”和“女性写作”的关系,认为“女性写作”的提出是挤兑“男性写作”而共同成为“写作”概念之下的二级概念,并以此获得同等地位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策略;它有利于“写作”理论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莫"字词性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惠 《现代语文》2006,(5):128-128
"莫"最初是"暮"的本字,<说文>:"莫,日月冥也."<说文通训定声>:"莫,假借为无."段玉裁认为是引申义,<说文>段注:"引申为有无之无."几乎所有对"莫"的训释,皆以为"无"字,如<广雅·释言>:"莫,无也."<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笺:"莫,无也."<小雅·天保>:"以莫不庶."笺:"莫,无也."<礼记·檀弓>:"莫相予位焉."注:"莫,无也."<论语·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皇疏:"莫,无也."皆以"无"为训,这种训释含混模糊,因此,后世对"莫"的用法争论颇多.  相似文献   

15.
“介入”式写作和“零度”写作是萨特和巴尔特对文学和文学创作的基本认识。尽管这两种写作观的理论出发点不属同一层面 ,认识上也完全对立 ,但共同之处是都从写作行为方式的角度触及到写作本质的某些方面。在承认写作本质的双重属性 (社会性和个体性 )的前提下 ,两种写作观应该形成统一。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个人化写作”一方面促成了当代文坛多元文学并存与对话的发展格局,显现了文学在多种关系中的多重价值,另一方面也由于一些作家向个人的无限倾斜和对文学的社会意义与审美价值的主动放逐而导致了文学价值上的失重现象,提示我们在寻求支学价值的多重构建的过程中,需要较好地处理个人化写作与作家的社会责任感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全文以庾信出使西魏为分水岭,以其诗歌前后期的转变为切入点,从写作文化的角度,以内容与形式为层面,分析庾信诗歌变化中所体现出的诗人对社会、地域、群体变化中不同时代精神、时空情绪的感悟与把握。  相似文献   

18.
修改是对文章的深加工,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修改,文章是难以写好的。古人讲:“善作不如善改”,可见修改的重要性。欧阳修是宋代颇负盛名的文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写成以后,总要贴在墙上,仔细揣摩,精心增删,有时改得不留原稿一个字。他的夫人劝他说:“你  相似文献   

19.
金志平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4):34-35,55
“空白”是一门艺术,普遍存在于各种艺术形态之中,在室内设计中也不例外。通过阐述“空白”艺术的渊源、“空白”艺术的致用、“空白”艺术的手法,展示“空白”艺术与室内设计关系,对易被人们忽视的室内设计“空白”艺术作补白。  相似文献   

20.
以“六书”分析汉字形体始于东汉许慎 ,周伯琦在《说文字原》中承继许慎“六书”说并有所发展 ,在对《说文》5 40部首的具体形体分析上 ,借助古文字资料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其中不少认识对后世古文字研究产生了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