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早期俄罗斯图书馆学学术思想就已经具备了宏观图书馆学和理论图书馆学的基本属性,为后世形成俄罗斯自己的图书馆学学术传统奠定了历史基础和学术思想基础。作为一种宏观图书馆学和理论图书馆学的学术视野,其研究方法必然突破图书馆内部作业的实用局限。早期俄罗斯和前苏联图书馆学通过对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各相关学科研究方法的采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学术成就。当代俄罗斯图书馆学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俄罗斯图书馆学学术传统与美国图书馆学学术传统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具体研究方法上有某些相通之处,但在整体上却有根本的差异。因此可为深入研究图书馆学方法论理论和构建21世纪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提供极有价值的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医学图书馆学学科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医学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研究内容、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学科属性与特点以及医学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医学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循证医学图书馆学、循证医学图书馆事业、循证医学图书情报工作实践和转化医学图书馆学等新分支学科,希能抛砖引玉,藉此推动医学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和医学图书馆学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是在信息-知识时代和信息文明建设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世界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人类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在图书馆学领域所实现的历史飞跃,同时也是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在完成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研究方法整合后所实现整体跃迁的历史产物。文章对国外图书馆学学术思想源流、流派与研究方法的嬗变过程进行了简述与分析,以此作为21世纪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跃迁的历史基础、学术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和构建21世纪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的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分析图书馆学情报学模型、模型方法的概念和图书馆学情报学模型的类型,论述图书馆学情报学模型研究的功能,总结构建图书馆学情报学模型的逻辑过程和方法论原则,概述模型方法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应用领域,分析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中模型方法应用的局限性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学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及其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图书馆学方法论的角度,阐述了图书馆学传统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了图书馆学传统研究方法继承与改革的发展观以及传统研究方法与新方法相结合的辩证观。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图书馆学的发展需要与经典学科的话语系统进行对话,借鉴和引入一些经典学科的学术思想和方法将会对图书馆学范式变革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促进图书馆学的科学化进程。[方法/过程]基于科学共同体语境,以物理学为参照学科,通过把物理学的经典思想、基本定律和研究方法与图书馆学的若干研究问题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图书馆学与物理学进行交流融合的可操作性图景,重新认识未来图书馆学的范式发展。[结果/结论]物理学中熵增定律、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定律、第一性原理4个物理学思想和基本定律可以为图书馆学学术研究思维和态度所借鉴,物理模拟实验和理想化方法可以为图书馆学研究方法论所汲取。未来图书馆学在与其他经典学科对话融合后,将呈现出图书馆学的学科价值体系扩展、图书馆学领域已有的研究模式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对图书馆学情报学专门方法的两点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回顾图书馆学情报学专门方法基本情况的基础之上,从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引文分析法、图书馆学情报学专门方法与具体工作方法的关系角度时图书馆学情报学专门方法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8.
结合图书馆工作实践,以图书馆学的基本矛盾为出发点,以系统性的一系列方法分析图书馆学学科。以个性到共性的科学抽象的方法,分层次地分析图书馆学的同类矛盾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分析研究图书馆学的基本矛盾的哲学指导方法与具体思维方法;分析融入图书馆学的基本矛盾中的、时代要求的图书馆学学科研究的新内容和方法。认为它们的相互关系和逻辑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即形成图书馆学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发掘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原创性与民族特色,疏通中国古代图书馆学与现代图书馆学的因承关系,本文从文献学路径出发,论证了文献学与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同一性,并运用文献举证与"知识考古"的方法全面考察了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知识论取向.由此得出结论: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图书馆学的发生路径是多元的,以西方图书馆学产生之初的特征来评判中国图书馆学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历史错位.中国古代图书馆学虽未能在文献公共利用方面建立相应的学说和制度,但以其文献学特质,在阐释文献涵义、文献价值及具体的文献组织与整理活动中呈现出一定的知识论取向,与现代图书馆学的知识论多有契合.这为实现图书馆学研究的本土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参考文献30.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分析了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促进图书馆学发展.即积极开展图书馆学理论的评价与批评活动;正确处理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引进与创新的关系;进一步做好图书馆学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理论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在科研成果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统计分析我国图书馆学博士学位论文中理论应用情况,对揭示当前图书馆学研究中的理论应用概貌及构建图书馆学学科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以我国图书馆学博士学位论文为样本进行理论抽取,采用内容分析、信息计量以及可视化分析方法对理论应用的频次、理论与研究主题的关联以及理论来源学科等进行多角度统计分析。[结果/结论]博士学位论文中引入的理论种类繁多,学科交叉性强;理论名称使用不规范,同种理论使用多种理论名称;博士学位论文中引入理论的应用层次不高。图书馆学研究需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理论应用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信息科学相关学科将在图书馆学研究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学跨学科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是使得学科间的互动与交流成为图书馆学在研究视角、理论发展、研究方法与策略等方面获得新鲜血液的重要途径。在学科细化、学科融合的学术背景下,图书馆学既要维护自身的独立学科地位、立足于图书馆学本位,又要主动迎接社会变革引发的学科融合的挑战,走出其封闭的区间,与社会相融合。学科交流与图书馆学自身地位的巩固与发展,这二者间的互动共存是图书馆学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对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图情档学科和专业发展的主要趋向进行评析。[方法/过程]本研究基于对2020年度发表的图情档新文科建设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立足于社会认识层次论,对图情档新文科建设的内在逻辑进行了理论解析,并解读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图情档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和课程模块。[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图情档新文科建设的基本趋向是:积极对接数据科学、数字人文,进一步培养从业者在文化服务中的人文情怀,扩大对数字记忆工程的参与度,提升对传统文化资源保存、组织与研究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图书馆学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1图书馆可以成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1.1某一现象所特有的某一矛盾可以成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毛泽东在《矛盾论》写下了一句名言:“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12年全国高校及科研院所公布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作为研究对象,围绕图书情报学、管理学两大学科领域,利用Excel软件统计开设"知识管理"相关研究方向的科研机构及其研究生专业信息,发现知识管理研究重点集中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工商管理(企业管理)这5大专业中,并从基金资助、学位论文和研究方法3个角度对不同学科下知识管理的研究生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最后,从明确知识管理培养目标、完善知识管理课程体系、设置知识管理二级学科、编写知识管理权威教材和借鉴知识管理海外教育5个方面,探讨对我国知识管理研究生教育良性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Connecting academic libraries to the higher education environment is crucial for demonstrating the impact of libraries on student succes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the discipline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LIS) and high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ideas between the two disciplines. Information transfer was analyzed in 39 articles focused on the library's contributions to student success by examining the cited references, the author and collaborator affiliations, and the forward citations. The findings from the cited reference analysis suggest that LIS is borrowing concepts and methods through citations from the discipline of education. Authorship affiliations showed that some non-LIS authors are publishing in the field of LIS and that LIS authors are collaborating with non-LIS authors. Finally, based on the forward citations, other disciplines are rarely citing LIS research about student success. This article's findings highlight the need to consider research and collaborators outside of the LIS field when researching the library's contribution to student succes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近年来全球教育界加快了"去图书馆化"的步伐,揭示其背后的深层机理不仅对于理解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危机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如何推进图书馆学教育改革更是意义重大。[方法/过程]基于社会学的声望理论构建大学声望关联模型和图书馆声望传导模型,借此揭示图书馆文献工作的变化与图书馆学教育及信息管理学科群的关联逻辑。[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因图书馆名称及其核心业务的持续简单化而形成的较低社会声望会从根本上限制图书馆学教育的吸引力提升并制约其内涵改革的实施,而且还会进一步拖累信息管理学科群的教育声望进而损害整体竞争力。本研究为理解图书馆学办学低效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视角,同时为理性评估图书馆学教育得失和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tudy a broad set of journal papers related to metadata and quality in digital repositories and libraries, and to provide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research. It also aims at identifying open issu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A detailed search was carried out in relevant journals of information science, computer science, and library science; mainly, that allowed us to identify an extensive corpora of relevant work. The identified papers were classified based on an existing framework and a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main classifications used within the framework. The analysis of the 702 papers identified, led to a series of statements for the field examined, focusing on the type of research carried out, the research methods deployed, and the research claims made. In addition, the papers were classified based on their target audiences, disciplines, as well as institutional and geographical origins. The article identifies areas in the literature that have not been addressed, as well as areas for future research. It also provides a clear image of the areas already researched, analyzing scientific literature that covers 20 years of repository/library deployment. This article makes an original contribution for researchers, practitioners, and managers of digital repositories and libraries alike as it provides a set of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etadata and quality in digital repositories and libraries research agenda, along with a thorough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research carried out so f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