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贵在求新,离开了一个“新”字,新闻就变成了没有新闻意义的旧闻。对于一堆新闻素材,只有抓住其中的“新”字,素材的矿石才能化为新闻的黄金。那么,新闻的新字都是指哪些内容呢?我认为主要有“四新”:即“新”选题、新思路、新角度和新手法。 一、新选题。新选题就是要选择新的主题。主题的新旧与否,是一篇新闻稿件成败的关键。如果你选择的主题是别人写过的主题,那么你据之写成的稿件就会成为“马后炮”不能发表。如果你选择的是别人不曾写过的新主题,你写的稿件稍差也可以经编辑修改后见报。对选好新的主题,我有三点体会。一是要寻找发现别人不曾写作过的主题。比如,在报纸连篇累牍报道政府部门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奔忙时,你就不要再凑热闹去写政府各部门怎样去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奔忙,而应该开拓新主题去写下岗职工转  相似文献   

2.
我与光洋合作的通讯《正义的枪声》在1991年度全省好新闻评选中被评为二等奖。此篇报道获奖的主要原因是,在全国报道这一重大题材的稿件中,我们采访快,写作快,占了先。新闻的特点之一在于“新”。为了这个“新”字,就要“抢”时间。然而近年来,强调时效性不够,一些记  相似文献   

3.
在我区业务通讯员中流传着这样几句话,如今是“写稿难,盖章难,登篇稿子如上天”。我认为那是没有抓住关键。实践中,使我认识到,认真学习新闻知识,善于识别新闻价值。就一定能提高稿件的采用率。去年我向县以上新闻单位邮发稿件165篇,被刊登、播发143篇。今年上半年发出稿件87篇,被采用73篇。一些通讯员问我上稿率高的秘方是啥?我回答说:“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4.
有一些新闻同行和基层通讯员向我追问上稿率高的“秘诀”,我能回答的仅仅‘勤”字!在我近10年的写常 个 一 是稿生涯中,至今已被各种报纸、杂志刊用稿件上千余篇,但没人知道,我所投出的稿件数t起码是见报稿的五倍以上。因此说,我谈不上“命中率高”。但俗话说得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勤奋是成功的阶梯。”因为我热爱新闻事业,因此我勤奋创作,我的见报稿数量多,离不开一个“勤”字。 勤读。新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一方面,既要注重平时的理论学习,又应多向有经验的同志请教,日积月累,才会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另一方面,还要多注意收集资…  相似文献   

5.
我赞成“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说法。当我翻阅今年上半年新华社记者报道北京的一些新闻稿件,特别是读了被评为新华社社级一等好稿、编辑部级二等好稿的稿件时,在我的脑海里总要跳出这四个字:新、实、活、短。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好稿无不是记者或记者、编辑共同精心经营,下了很深功夫的结果。选题求新题目,即主题,是新闻的灵魂。选准题目,对  相似文献   

6.
新闻特写是一种颇有特色的新闻体裁。新闻特写,要在“特”字上做文章。“特”者,特点、特征、特殊也,即与众不同之处,独特之处。山水画家有一种本领,就是能抓住这一山与  相似文献   

7.
据笔者所知,不少读者是比较喜欢读文摘报刊或有些报纸的文摘版(栏)的。然而令人不安的是,越来越多的文摘稿常常只抓住一个“新”字,忽略了一个“实”字。因此有人说:“文摘”只能看做专载国内稿件的“参考消息”。例如湖南《文艺生活》1986年第8期刊载的“当代传奇”《陈毅与被处决的市长》,纯属胡编乱造,可是这篇稿件不仅几家专登文摘的报纸迅速  相似文献   

8.
我搞通讯报道10年,共有2500多篇稿件被各级新闻单位采用。特别是在1988年,对我来说是个丰收年。写稿出现了三个突破:一是投稿渠道拓宽;二是稿件质量有所提高;三是有份量的稿件多了,不少言论登在头版上。我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归纳起来只有一句话,这就是“自我催熟”。所谓“自我催熟”,就是有意识地催促、鞭策自己,使自己尽快成熟。能够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刻苦学  相似文献   

9.
据笔者所知,不少读者是比较喜欢读文摘报刊或有些报纸的文摘版(栏)的。然而令人不安的是,越来越多的文摘稿常常只抓住一个“新”字,忽略了一个“实”字。因此有人说:“文摘”只能看做专载国内稿件的“参考消息”。例如湖南《文艺生活》1986年第8期刊载的“当代传奇”《陈毅与被处决的市长》,纯属胡编乱造,可是这篇稿件不仅几家专登文摘的报纸迅速  相似文献   

10.
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新”字。如何使一篇新闻稿件的内容新鲜、形式新颖、语言清新、底蕴深厚,使得读者过目不忘呢?这不仅是新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群众对新闻的要求。关于新闻稿件的写法,笔者略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一部优秀的新闻作品,反映的内容肯定是贴近现实生活,有新意,有份量,读后能让人思量一番的;它甚至能够指导或改变读者对工作与生活的态度。《前进报》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通讯《“网”出一片新天地》,就是这样一部难得的佳作。紧扣时代脉搏,抓住新现象新问题。新闻要新,这是常识,而通讯不新则是不少稿件的通病,关键的原因是作者捕捉新闻的意识和把握重大主题的能力不强。这篇通讯则是主动出击,迎“新”而上,勇抓“活鱼”。新兵入伍作为一项例行工作,可谓年年岁岁花相似;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注定了新兵兵员岁岁年年人不同。新…  相似文献   

12.
我在军事部后勤组实习近两个月以来,感受最深的就是:新闻稿件是我们每个人的“名片”。从这张“名片”上,可以体现出作者的写作水平和风格。而只有不断丰富这张“名片”的内涵,才能使别人愿意接受这张“名片”。一、老师帮我做“名片”新闻以时效新、内容新、写作形式新而取胜。但在编辑部实习期间,时效性不强的稿件经常见到。比如有篇通讯,说的是一位计生工作者在计生战线上默默奉献,被人们称为巴蜀大地上“不知疲倦的战士”。聂中林编辑让我把稿子改成一篇消息。稿子编好后,聂编辑对我讲,导语没有合适的由头,因为主人公被评为全…  相似文献   

13.
文从短作     
我是一名邮电职工,也是一名业余通讯员。从去年12月底至今年2月中旬,我平均3天有一篇新闻稿被采用。朋友问我有什么“秘诀”。“秘诀’谈不上,倒是有些体会。我认为初搞通讯报道工作的同志,不能好高骛远,应力求文从短做起。就拿我被报刊电台采用的20多篇稿件来说,字数最多的才180多字,最短的仅70多字。许多通讯员往往看不起写短新闻,常常一挥笔就洋洋洒洒好几百字甚至上千字。编辑一看,不是  相似文献   

14.
自己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在各类新闻的写作手法中,都能体现新、实、点、度这四个字。因此,用好这四个字,好比拥有了一双巧手,也就不难写出引人入胜的好新闻来。一、夺人眼球贵用新字一篇新闻稿件要想吸引读者,必须有区别于其他稿件的独特之处。新闻稿件要想使人眼前一亮,首先要在新字上做文章。1.标新立异。这里的标指的是新闻标题,一篇新闻  相似文献   

15.
我从1985年1月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写稿。到目前为止,先后被中央电台、《解放军报》等新闻单位采用了150多篇。一些爱好新闻写作的同志来信问我,写稿有什么诀窍,如何提高稿件质量?我的回答是:要在"新"字上下功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为党报党刊提供新闻稿件,不能要求“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但最基本的文字稿件和新闻图片要“一肩挑”,不能单打一。我在基层从事新闻报道已有15个年头,主要是从事文字报道。但在实践中,有时遇到刚能多抓住一些新闻“活鱼”。后来我就采取了这个办法,备了一个傻瓜相机,采访中适宜写文字的就用文字表达、适宜拍照片的就用照片表现,有时是文字照片一起来。结果还真奏效,我的文字稿件未减少,图片新闻每年还能在市以上党报党刊发表70张以刚出现的新闻事件,没有背景材料,也没有实际效果,却很有新闻价值,用文字不好表达,很多就…  相似文献   

17.
“新闻眼”是新闻界近几年来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如何解释?笔者的理解是:新闻眼就是新闻的点睛之笔——最有新闻价值、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最能抓住读者的地方。笔者在采写稿件过程中,注意把“新闻眼”擦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具体操作上主要有三点:拂去“眼”前浮云。在采写稿件过程中,经常出现“一片浮云遮望眼”的情况,往往看不到“新闻眼”,摆在案头的一摞摞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是地方小报的一位新闻工作者,在几年的采发稿件实践中,发现传真机的作用太大了,当天发生的新闻传出去,第二天就能见报,真正体现了新闻之“新”。可我又发现,不少报纸不公布传真电话号码,这又为广大基层通讯员发稿带来不便,有的本来很有新闻价值的稿件,通过邮局寄发,到报社已成旧闻,不便采用。据了解,全国绝大多数的地区以上的城市、发达地区的县城乃至  相似文献   

19.
从事新闻工作4年多了,看着一篇篇新闻稿件变成了铅字,内心有说不出的高兴。高兴之余也有忘不掉的苦涩,最难忘的是发表的两篇“处女作”。1993年,我怀着对新闻写作成才的向往来到分部报道组学习。那时,白天拼命采访,晚上加班写稿,天天如此。但通往新闻报道的道路并不平坦,我满怀希望地将一篇篇稿件投向绿色的邮简,可迎来的却是一次次失望。眼看一起学习的报道员小彭将一篇篇稿件变成了铅字,我是又嫉妒,又着急,不住地埋怨自己不中用,同时脑海里又产生了“走捷径”的想法。一天,在翻阅报纸时看到一篇报道:烟台某乡镇党委做出规…  相似文献   

20.
怎样才能抓住新闻呢?我搞通讯报道工作20多年来,最深刻的一点体会就是要有时间观念。新闻贵在新,一旦抓住新闻线索就要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去分秒必争。我刚搞通讯报道那一阵儿,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很好的一个新闻报道内容,刚刚采写完毕,或者是刚刚从邮局发出去,相似内容的稿件已经见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