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切韵》祭泰夬废四韵带辅音韵尾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切韵》祭泰夬废四韵现行拟音质疑从韵尾的角度来着,《切韵》的韵部可以分成三大类,即阴声韵(不带辅音韵尾)、阳声韵(带有鼻音韵尾)和入声韵《带-p、-t、-k尾)。《切韵》音系中没有平上声相承的去声韵只有祭泰夬废四个韵。这四个韵音韵学界一般认为属于不带任何辅音韵尾的阴声韵。现代各家音韵学者对这四韵的拟音可表列如下:  相似文献   

2.
曾运乾研究《切韵》以审音法为主要手段,论《切韵》有51声类,从《切韵》反切用字的规律、切语上下字的相互配合的规则审辨声类,并按切上字分组的趋势归为鸿声、细声两大类,代表了研究《切韵》和古音颇有成就的旧派音韵学派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是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然而经过历代的传写,而渐失本原。笺注本《切韵》以陆法言《切韵》为底本,以《说文》为主要的订补依据。笺注本《切韵》成书早,又为敦煌文献,因此用该书所引《说文》来校定今本《说文》很有价值。但其引《说文》涉及多方面内容,相应的格式及用语不一。由此在全面整理引文的基础上总结其引用体例。  相似文献   

4.
陆法言原本《切韵》的部分韵序,类似于梵语摩多(元音)的排列次序,即止、遇、蟹、效摄分别相当于梵语i、ī;u、ū;e、ai,尤其是相当于am的覃谈韵和相当于ah的阳唐韵,紧跟在这些韵摄后面,适得其所。由韵目小注来看,这部分内容可能根据阳休之的《韵略》。至于以东韵等开头的通、江摄,则可能承袭吕静的《韵集》。本文还讨论了梗摄以下的韵序及其摄内的韵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切韵序》原文]昔开皇初,有刘仪同臻、颜外史之推、卢武扬思道、李常侍若、萧国子该、辛咨议德源、薛吏部道衡、魏著作彦渊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夜永酒阑,论及音韵。以古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涉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  相似文献   

6.
音韵学界对《切韵》性质问题的讨论,主要有三类观点.“单一说”主张《切韵》是一时一地之音;“吸收说”主张以某种方音为基础,吸收了其他方音;“综合说”认为《切韵》不是一时一地之音.我们认为,“单一说”和“吸收说”与《切韵》实际相去甚远;“综合说”较为切合实际,但内部亦是意见纷呈.最为切当的观点当是:《切韵》参考前代韵书、字书编定而成.它的语音系统是根据公元六世纪金陵、邺下的雅言,参酌行用的读书音而定的,既不专主南,也不专主北.  相似文献   

7.
8.
《切韵》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韵书,它反映了中古雅言的声韵体系,创立了科学语言学的重要方法,是此后历代韵书的楷模。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切韵》与永明文学互相观照,并得出以下结论:《切韵》无论在命名上,还是在编写宗旨、编写原则和编写体例上,都忠实地体现了永明文人的文学主张;《切韵》在分韵上,更是全面继承了永明文人的诗歌用韵。文章还指出:《切韵》最主要的音系基础应该是金陵音,这个金陵音实际上就是以永明文人为代表的南方文人在做诗时所用的语音,它以东晋南渡以前的洛阳旧音为主干,同时吸收了一些吴音。  相似文献   

10.
丁治民 《家教指南》2011,(1):99-103
敦煌残卷《笺注本切韵》引《说文》反切共九条。通过对九条反切内部分析和外部比较,《说文》反切来源不仅有"述",而且有"作",注音时代应在《字林》之后、刘宋之前。  相似文献   

11.
一、说明《广韵》行世以后,由于它是官修的韵书,收字又多,遂广泛流传开来,陆法言《切韵》及以前的韵书,遂逐渐亡佚.宋代以后,《切韵》就不再见于公私著录,大约宋代已亡佚了.而《广韵》卷首又明明写着陆法言撰本;刘臻、颜之推等八人同撰集,长孙讷言笺注,关亮、薛峋、王仁煦、祝尚丘、孙愐等增加字,于是一般人遂以为《广韵》的语音系统和《切韵》完全一样,不过《广韵》增加了一些韵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文坛并不景气,小说创作更是销路不佳,显得沉寂。但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却有些特殊,在它将出来出之际,就已沸沸扬扬,满城风雨了。先是有报道说,小说完稿盾,消息不胫而走,贾平凹立即被已走向市场经济的各出版社索稿的电报、电话、信函乃至得力编辑所包围,而稿酬竟高  相似文献   

13.
云南昆明清代宗常著《切韵正音经纬图》一书,虽然在我国音韵学史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为音韵学家所评介、一般读者容易见到者,都是它的改编本。笔者有幸在云南省图书馆善本书库中发现了它的原著。本文第一次把原著与改编本在声、韵两方面的主要异同公诸于世,希望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而得到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切韵》是南北朝韵书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韵书。文章试从规范语言学角度探讨《切韵》语音性质。从背景因素、规范意识、语音系统等方面略作考察,论证《切韵》具有语音规范性质。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对《切韵》音系性质的论定存在很大分歧,大致可归纳为三派:一派认为《切韵》音系是古今南北语音的大杂凑;一派认为《切韵》音系是纯一时一地之音;另一派则认为《切韵》音系是以某地语音为基础的综合音系。本文在辨析上述三种观点的基础上,论定《切韵》音系是以当时的洛阳话为基础,吸收了部分方音和古音的一个综合音系。  相似文献   

16.
《切韵表》一卷,蕲春黄侃季刚撰,予弱冠居武昌黄土坡时据原稿手录.中间转徙流离,造经兵燹,幸未失坠,忽忽四十三年矣!予五岁丧母,依先君赞卿转徙于当阳、监利、钟祥三县,最后在随州入小学.旋值辛亥革命,先君去职还乡,教予读姚氏《古文辞类纂》及《昭明文选》以至《论语》、《孟子》、《史记》、《杜诗》之属,多能暗诵.弱冠始出游武昌,从季刚先生习声韵文字之学,即住先生  相似文献   

17.
古德夫教授是我省著名的语言学者。于今年元月23日不幸病逝。先生在高校执教40余年,对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尤精于文字、音韵之学,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近20多年内,先生主要致力于汉语中古音的研究,先后有《宋跋本<王韵>与<切韵>》、《<广韵>反切的来源》等多篇重要论文发表。这些论文,以翔实的材枓、确凿的论证,说明从《切韵》到《广韵》,是一个不断增益、不断调整、不断修改的过程,《切韵》并不同于《广韵》,从而纠正因《切韵》久佚而产生的误说,受到了海内专家的较高评价。现在这些论文已结集为《中古音新探》。本刊这期特发表其中的《<唐韵>对<切韵>反切的改易》一文,以飨读者,并表达对先生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18.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已有大量反映当时实际口音的韵类相混现象,包括同等重韵的混同、一二等韵混同、一三等韵混同、二三等韵混同、三四等韵混同。  相似文献   

19.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存在小韵首字所在韵部与切语归部不一致的现象,或是一个或一组小韵在不同韵书卷子里归部不一致,从而反映出的大韵相混现象。这种现象与当时的实际语音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余光中的诗歌创作,原是主张西化的,在20世纪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走向了"回归",他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他是一个感情丰富而深沉的诗人,他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都极为细腻、柔绵,《乡愁四韵》便是余光中的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