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末建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以“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和“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阝属)”应瑒和刘桢)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他们的作品所体现的,“建安风骨”对后代的许多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王粲(177—217年)则被刘勰誉为“七子之冠冕”,(《文心雕龙·才略》)这个评价是很高的,王粲十七岁时因为政局动乱从长安到荆州,投奔刘表,在荆州生活了十六年,一直未受到刘表的重用而郁郁不得志,这种心情在他的名作《登楼赋》和《七哀诗》(其二)中都有生动的抒发。二○八年他离开荆州归顺曹操,受到曹操的重用,被辟为丞相掾,后迁军谋祭酒,从曹操西征时还拜为侍中(侍从帝王左右,出入宫廷的官)。那么,王粲何时担任侍中的呢?  相似文献   

2.
曹操曾擢用大批士族地主进入他的统治集团。如汝颍荀彧、荀攸、陈群、王粲、河内司马懿等人,都先后被曹操委以重任,成为他统治集团的中枢人物。然而,曹操又杀了著名士族孔融、杨修,逼死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这些矛盾的现象表明,曹操与士族地主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存在尖锐的对立。揭示他们之间这种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是研究曹魏政治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粲《登楼赋》 兹楼 《赋选》以为“登当阳城楼”。误。王粲所登城楼,旧说有当阳(属湖北)城楼(《文选》李善注引盛弘之《荆州记》说)者;有江陵(屑湖北)城楼(《文选》刘良注说)者二说。但核之赋中所言“漳水”、“沮水”、“陶牧”、“昭邱”等地理方位,则“当阳”、“江陵”二说显属不合。今据郦道元《水经注·漳水注》:“漳水又南迳当阳县,又南迳麦城东。王仲宜登其东南隅,临漳水而赋之曰:‘夹清漳之通浦  相似文献   

4.
汉代王粲《登楼赋》中楼址今在何处 ?历来众说纷纭。文章以充分的论据批驳了“襄阳说”、“江陵说”和“当阳县城说” ,对“麦城说”也提出了质疑。作者首次提出了王粲登楼在荆门的观点 ,并作了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5.
论孔融     
<正>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乎者……”因而有所谓“建安七子”之称。其实,孔融的年辈最高,比曹操还大两岁。他在《与曹操论盛孝章书》中说“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可以证明·而且他不象其他六人那样都是曹氏的幕僚和邺下文人集团的成员。胡应麟说:“文举自是汉臣,与王、刘年辈迥绝,列之邺下,其义未安。”曹丕之所以把孔融  相似文献   

6.
建安文学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了历代对建安文学的评述中众说纷参云的三题加以辨析,对(1)曹操诗作是否真诚,“奸雄”能否有真诗;(2)建安七子究竟是哪七位,有无异说;(3)王粲、刘桢孰优孰劣,刘勰、钟嵘如何评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梳理。  相似文献   

7.
王粲是建安文学史上“七子之冠冕”,其诗号称“五言之冠冕”。王粲的诗歌创作随其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了前、后不同的风格特色。前期寄人篱下,怀才不遇,多哀伤、沉郁之情,诗风苍凉悲慨。后期政治上深得重用,尽展才华,心情乐观开朗,诗风慷慨豪壮。  相似文献   

8.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曹丕《典论·论文》把他排在孔融、陈琳之后,当是按照年岁来排列的。曹丕又说:“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团扇》《桔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这是对王粲的作品作出较早的评论。曹丕又在《与吴质书》里说:“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曹丕认为徐干的辞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建安时期的诗歌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继承了《诗经》的优秀现实主义传统,深刻地反映了现实,抒发了忧思,表现了时代的精神面貌,给后世文学以深远的影响。而最能体现这一时期诗歌特点,应推曹氏父子和王粲。王粲在“建安七子”中是最出色的一个,成就也较大,名气也较高,他和曹植在文学史上并称“曹王”。《七哀诗》是王粲诗歌的代表作,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清人方树东在《昭昧詹言》中说:“(七哀诗)苍凉悲慨,才力豪健,陈思而下,一人而已。”钟嵘的《诗品》把“七哀诗”列入上品。刘勰对王粲更是推崇备至,他说:“仲宣溢才,捷  相似文献   

10.
憨陀 《高中生》2013,(13):21
《三国演义》看来看去可看出一个字:容。三国鼎立,曹魏势力最大,何也?曹操下求贤令说: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土,未必能有行也。土有偏短,庸可废乎?非常明确地提出求才不可苛求全才的观点。张辽、徐晃等原来为叛将,到曹营后受到重用,列为名将。曹操官渡大败袁绍以后,得到了不少下属暗结袁绍的书信,曹操看都不看,下令一把火全部烧掉,并为  相似文献   

11.
有且  明强 《中国漫画》2022,(3):25-34
<正>曹操被关押在牢房里,半夜三更的时候,县令带着衙役前来审问。县令一指曹操说:“我在洛阳求官的时候见过你,就不要说谎了,你就是曹操曹孟德!”曹操一惊,恍惚觉得确实是见过这个人,但又想不起名字,但人家既然认得自己,再抵赖也没有意义。于是心一横,大声道:“对!我就是曹操,要杀就杀!”  相似文献   

12.
有且  明强 《中国漫画》2023,(5):24-33
<正>且说孔融迎接刘备进城,设宴庆贺,又把糜竺介绍给刘备。糜竺讲了张闿杀曹嵩的经过,说道:“现在曹操围住徐州,特来求助。”刘备说:“陶谦是君子,怎能受这样的无妄之灾呢。”孔融说:“你是汉室宗亲,现在曹操残害百姓,不如跟我一起去救徐州。”刘备道:“我不是推辞,只是兵微将寡,恐怕不行。”  相似文献   

13.
“相公”一词最初见于三国时王粲的《从军诗》:“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这是用来称呼曹操的,后来逐渐用在多种场合。在古汉语中,它大致有以下几种意思。  相似文献   

14.
《文选》卷二十七载有王粲后期的代表作《从军诗五首》。其第一首(“从军有苦乐”)首见于《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裴注置此首于建安二十年曹操西征张鲁事后,并云:“是行也,侍中王粲作五言诗以美其事。”《文选》李善注略同。笔者亦无异议。这里只说其第二至第五首的系年问题。这后四首诗的作年,现存史料无明确记载。第一个为之系年的是李善。他注《文选》,于此四首之“凉风厉秋节”首云:“《魏志》曰,建安二十一年,粲从征吴。作此四首。”(按:《魏志·王粲传》只云:“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粲”字当是李善为表意明确而加的。“作  相似文献   

15.
一《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它的广泛影响,远远超过了历史人物曹操。清人顾家相曾经说过:“盖自《三国演义》盛行,又复演为戏剧,而妇人、孺子、牧竖、贩夫,无不知曹操之为奸,……”曹操在人民的心目中,已成了奸雄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6.
<正>提到英雄辈出的东汉末年,就不得不提及曹操,我们暂且不说曹操的政治功绩,单是那斐然的文采就值得我们仔细体味。曹操(155-220),字孟德,作为建安时期的文坛巨匠,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还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共同缔造了“建安风骨”的独特文学风格。他们的诗歌普遍采用五言的形式,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风格,以苍凉遒劲的特色著称,被后世尊为典范。  相似文献   

17.
建安作家一般具有慷慨悲凉的时代风格,但每个作家又各有自己的艺术个性。曹操的“古直”、大气,反映重大问题,曹丕的“缠绵哀婉”,曹植的雄壮昂扬、“词采华美”,王粲的“沉郁悲凉”,蔡琰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等等,各有千秋,均在“建安风骨”的艺海诗苑里放射出奇光异彩。而作家不同的艺术个性,与其不同的社会阅历、品性、修养息息相关。作为富有个性的艺术创作,建安诗歌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点击星星痣     
周锐 《小火炬》2010,(10):6-7
吴国又要跟魏国打仗了。 吴国大都督周瑜问他的魔法师于吉:“这次我们有什么新招数对付曹操?” “有的,”于吉说,“我们可以让曹操长上星星痣。只要点击这颗痣,就能让曹操看见很多星星,然后他就会昏倒。”  相似文献   

19.
校猎赋     
《古文苑》卷七章樵注引挚虞《文章流别论》曰:“建安中,魏文帝从武帝出猎,命陈琳、王粲、应殇、刘桢并作。琳为《武猎》,粲为《羽猎》,磅为《西狞》,桢为《大阅》。”《羽猎赋》中称曹操“为公”,《西狞赋》中称曹操为“魏公”,赋中又有“寒风肃而川逝,草木纷而摇荡。”  相似文献   

20.
张静娟 《四川教育》2004,(12):28-29
创造性阅读———让生命充满智慧【案例描述】《赤壁之战》:“给曹操的一封信”思考、理解“火攻”第一步———“写信假降”这一节时,先让学生自读,然后让学生说说黄盖在这封信中写了哪些内容。学生认真地读了文中的三句话:一是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二是说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三是说他愿意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之后我问:“曹操接到黄盖的信后表现怎样?”“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仅仅三句话就使统率八十万大军的曹操信以为真,曹操也未免太浅薄了吧。”“黄盖的信中还写了其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