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崛起的“深度报道”,打破了报界以往单纯追求“新短快活强”而形成的格局,以令人刮目的力度确定了自己的地位。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新闻文体的群体出现,揭开了中国记者高扬主体意识的序幕. 一、深度报道一出现便显示独特魅力当把近年来一些颇具影响的报道列举出来吋,我们发现,它们很难划入传统定义的新闻类別中去. 例如,《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关广梅现象》、《关于物价的通讯》、《吃的选择》……它们象通讯,象述评,也象报告文学。更确切地说,它们抽取了上述文体的部分因素,组合成一种新的形态。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我国报纸新闻结构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转变,一批构思宏大、气势磅礴的深度报道,以其全新的思维方式、表现技巧,深刻地记述了新旧两种体制的激烈碰撞,展示了改革大潮中芸芸众生心灵的困惑与振荡,以及矛盾交织的社会网络。国人震动,世界瞩目。兴奋,悚异,接着又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报道是怎样产生的?《关广梅现象》开展讨论不久,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跑到经济日报社问:“当年向雷锋同志学习是毛泽东发的号召,而今‘树’关广梅赵紫阳说  相似文献   

3.
王甄 《新闻世界》2004,(10):56-57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深度报道作为一种对受众市场需求的回应,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崛起,对国人信息接收观念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也使新闻做从业人员的新闻观念和新闻价值取向产生了变革,为我国新闻传播业注入了新的巨大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在读过的一些新闻理 论书籍中,关于记者修养 的部分,放在最后的章节 加以阐述。 放在最后并无不妥, 因为从方法论的角度来 讲,研究新闻采写的规律, 毕竟是一个学术问题。不 论意识形态有多大分歧的 人,都可以同样进行新闻 的实践和研究活动,力图 掌握一些可以共同认识和 运用的规律。 但是,许多从事了多 年新闻工作的同志在反思 之时,又很深切地感到,仅 从方法论的高度来研究新 闻实践及理论,不易触其 痛痒,有难及根本之憾。这 就好像下水游泳的人,论 了半天的姿式,游得却并 不好。甚至还呛了几口 水。这时,人们会感到,怎 …  相似文献   

5.
深度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源于西方,在我国,大致崛起于1987年以后。深度报道,尤其是组合文体的深度报道出现以后,各种新闻文体被统率到了新闻深度这面旗帜下,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不再考虑清规戒律,也不再考  相似文献   

6.
增强记者的主体意识,这是搞好新闻报道的重要条件。在记者生涯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记者到同一个地方或部门采访,有的目光四射,游刃有余,能写出胜人一筹、不同凡响的新闻作品来,犹如采掘到五光十色的珍宝一样。但也有的虽身入“宝山”,却两手空空,最终只能沉溺于“报道没打响”的艾怨之中。产生这种强烈反差的因素是多  相似文献   

7.
增强记者的主体意识,这是做好新闻工作的重要条件。所谓主体意识,就是记者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对自身具有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确认。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记者的采访报道活动是报道主体与报道客体之间的矛盾运动。诚然,作为报道客体的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报道主体无疑要尊重客观事实;然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它既肯定客体的第一性,又注重记者的主观能动  相似文献   

8.
有人曾这样概括他心目中理想的记者素质: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新闻记者的敏感,文学家的风采,历史学家的使命感,社会学家的责任感。在实际生活中,要每一名记者达到这样的境界是很难的,不要说时间不允许,就是记者有精力,每一门学科无不博大精深,就是科学家也不敢说一生精通几门学科。但是,当你把范围局限在深度报道上时,这些条件恰恰概括出了采写深度报道的记者应具有的素  相似文献   

9.
10.
杨荣 《军事记者》2012,(8):24-25
在新媒体时代.有深度的报道是报纸赢得读者的重要法宝。而记者素养与报道深度又紧密相关.媒体必须通过加强采编人员的多方面素养来增强报道的深度。  相似文献   

11.
12.
深度报道和学者型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曾这样概括他心目中理想的记者素质: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新闻记者的敏感,文学家的文采,历史学家的使命感,社会学家的责任感。在实际工作中,用这些条件去要求每一名新闻记者是极不现实的,毕竟记者首先是一个普通的人,其首要任务是以最快速度传递新近发生的事实信息。但是当你把范围局限在深度报道上时,这些条件恰恰概括出了采写深度报道的记者应具有的素质。那么,这种曾被称为报纸的有力武器——深度报道,到底是怎样的报道样式?采写这样的报道记者为什么需要具备这些素质?只有弄清楚这些基本问题,才能真正让深度…  相似文献   

13.
新华社一位资深记者说过,干记者这一行要有强烈的主体参与意识,特别是要甘当“草鞋记者”,这是当好记者必备的条件之一。记者的主体参与意识就是同党和人民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就是用手中笔为受众服务,为推动社会进步鼓与呼。“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善恶忠好,有人命关天。”这位老前辈的话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4.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指导思想,或称“主体意识”,对外宣传报道工作也不例外。主体意识的确立,取决于作者对政策的掌握,对读者的了解和对题材的敏感程度。 对外宣传与对内宣传相比,有其共性,也有其特  相似文献   

15.
伍丽云 《新闻三昧》2000,(11):24-25
改革开放以来,有关电力企业改革方面的深度报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上,成为越来越多的读者关注的热点。有关电力企业经济趋势的深层次新闻分析、经济分析一类的东西则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热情。1994年至2000年期间,围绕电力企业的改革发展以及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焦点热点问题,我深入采访、调查研究,采写了20余篇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6.
深度报道是党报宣传的重要内容。说其重要,理由有三:其一,深度报道是权威媒体的优势,是大报风格的体现。是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重要手段;其二,深度报道往往在重要时期。对重大新闻起着重要引导作用,是读者深刻了解党的中心工作、重大决策的有效报道形式;其三,服务大局,推出典型,反映成就.深度报道有强势,有力度。  相似文献   

17.
中央电视台的《焦点时刻》与《焦点访谈》节目,分别于1993年5月1日和1994年4月1日开播,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事件。它们开辟了电视评论节目的一个崭新时代,也给各地的许多电视台做了一个漂亮的示范动作。此后,各地都办起了类似的节目,而且都纷纷将它列为电视台的标志性栏目。有人还提出“东方时空”节目应该有一个信用卡的概念,意思是从这里出去的节目没有次品。显示了大家对此类栏目共同的期望。现在讲电视要出精品,似乎主要是指电视剧,“五个一工程”的评选,就是一个甄别确定精品的过程。如果说新闻节目也要出精…  相似文献   

18.
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是一场根本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新闻工作者都面临“转行”的任务,即由计划经济的宣传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宣传.怎样才能成为市场经济的宣传内行呢?重要的一条是记者的主体意识,即是指记者作为市场经济报道的主体,对自身所具有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确认,并促使自己去追求、去创造、去驾驭和反映市场经济的实际.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宣传中,记者的主体意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宣传中,记者的主体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确立“参与”意识。新闻记者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宣传中施展才能,就需要确立参与意识,使自己具有经济学家的慧眼和勇气。新闻记者在学习新的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同时,还应沉入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去觅宝。“沉入”不仅是“身入”,更重要的是“心入”。深入实际,解剖麻雀,是记者参与市场经济的最好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一、通过调查取证,用事实说话,展示新闻事件真相。在深度报道中,记者为了能够真实生动地反映新闻事件真相,深入新闻采访现场,克服重重阻力,摸清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取证。由于深度报道中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往往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涉及社会敏感区域,因而增加了新闻事件的采访难度,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有时需要克服人为设置的重重障碍,拨开假象的迷雾,才能探寻到新闻事实的真相。二、鞭辟入理,分析新闻事件发生的深层次根源,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仅向观众展示调查取证的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