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瑜性格的再评价:“小气”还是“大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瑜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又是三国时期实有其人的吴国重要辅臣。罗贯中出于拥刘的写作宗旨,在其笔下的周瑜身上,虽显露出许多才气、勇气,但更多的是"小气"。因此,在谈周瑜才气、勇气的同时,必须透过小说中周瑜"小气"的现象去考证其源由,以还周瑜的本来面目———大器。  相似文献   

2.
谈《三国演义》对周瑜的艺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一部最优秀的历史小说。它的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融合了前代有关三国的文学作品及人民群众的口头传说,以杰出的文学才华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出这样一部前所未有、后世难以企及的历史小说。前人所谓“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是指《三国演义》的基本创作方法,而它的真正的艺术价值却体现在艺术虚构上。特别是作者以多种艺术方法,塑造山了许多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如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周瑜等,这些成功的艺术形象与历史原型都有一定的距离,有的相距甚远。如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作者虚构的多,实写的少,小说中的周瑜与历史人物周瑜性格差别很大,甚或相反。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小说家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周瑜这一人物形象,是一个带有矛盾性的艺术形象,即在其身上既充满着目光短浅、心胸狭隘的小气,又存在着足以令三军将士敬服的才气和勇气。就其勇气而言,着重体现在联刘抗曹的忠勇之气和左右君主的无私勇气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点击星星痣     
周锐 《小火炬》2010,(10):6-7
吴国又要跟魏国打仗了。 吴国大都督周瑜问他的魔法师于吉:“这次我们有什么新招数对付曹操?” “有的,”于吉说,“我们可以让曹操长上星星痣。只要点击这颗痣,就能让曹操看见很多星星,然后他就会昏倒。”  相似文献   

5.
鲁肃去卧底     
鲁肃带着最新情报来见周瑜。“都督,据可靠消息,曹操又准备攻打吴国了!”“那,”周瑜问鲁肃,“关于魏国的兵力布署,军事装备,粮草供应,我们对这些具体情况掌握了多少?”鲁肃说:“还有待深入了解。”周瑜皱眉沉思了一会儿,“子敬啊,看来我们需要派人去曹操那儿卧底,以获取对方的第一手机密。”“有道理。”鲁肃赞同道,“不过派去卧底的人要绝对可靠。”周瑜说:“我考虑过了,已经有了最可靠的人选。”“谁?”“你。”鲁肃大吃一惊:“不行不行,我从未当过间谍,没有经验。再说,应该找灵巧一些的人做这种事,我笨头笨脑的。”周瑜笑道:“你正好合…  相似文献   

6.
在诸葛亮那时候,天文学的设备还很简陋,他只好爬上山顶,卷起一本书当望远镜,还得把另一只眼睛闭起来,就这样观测星空。但诸葛亮还是常有收获的,只要听到山顶上嚷一声“太棒了”,张飞就知道军师又有新发现。这次张飞闻声赶来时,诸葛亮告诉他:“据我的预测,三天后会出现大型流星雨……”这消息很快传到吴国,鲁肃报告周瑜:“诸葛亮说,魏、蜀、吴都能看到流星。”但周瑜暗想:“但愿一个流星也没有,我就可以嘲笑诸葛亮了。”消息也传到魏国,蒋干来见曹操道:“诸葛亮说,到时候会有一些陨石落下来。”曹操吃了一惊:“最好都落到吴国或者蜀国。”“…  相似文献   

7.
魏蜀吴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三国为了各以自己中心建立统一的帝国,努力发展自己力量,礼贤下士,采取各具特色的行政方针政策,魏国“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统治集团比较稳定,军事和经济实力较强,蜀国刘备思贤若渴,诸葛亮的鞠躬尽瘁,事必躬亲,为建立大一统帝国出力最大,连年战争,劳民伤财。吴国特别重用年轻人周瑜、鲁肃、陆逊等,内部较稳定,军事上无大举措,但经济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8.
周锐 《小火炬》2012,(12):20-23
孙权和周瑜又在商量怎样对付蜀国了。周瑜说:"我有一个主意。要想消灭蜀国,得先把刘备骗到吴国来。除掉了刘备,蜀国不攻自乱。"孙权问:"怎样把刘备骗到吴国来呢?"周瑜说:"您还记得吗,上次是怎样将您的妹妹从蜀国骗来吴国的?"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后一直住在蜀国,后来吴国用了计……  相似文献   

9.
读心术     
吴国。大都督周瑜回家吃晚饭,妻子小乔对他说:周郎啊,你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周瑜想了又想,说:明天是给儿子的家庭教师付薪水的日子。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一本长篇历史小说。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约百年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鼎力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周瑜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着力塑造的艺术形象之一,本文通过多角度对这一艺术形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沧浪诗话.诗辨》中,严羽指导学诗者选择最优秀的诗歌进行学习,学习的过程是"悟"的过程。严羽的"第一义"应指优秀诗歌的客观标准,"悟"是艺术思维的领悟能力,"悟"的对象是"第一义"的诗歌。郭绍虞先生将严羽的"悟"分为"第一义之悟"和"透彻之悟",并不符合严羽的本意。严羽将"悟"划分为"透彻之悟"和"但得一知半解之悟",这是与其认定的诗歌的艺术水准的高下相对应的。严羽的"妙悟"一词应该解读为"巧妙地悟",属于"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奇书之一。拥刘反曹既是作者的基本立场。也是全书的结构主线。在三国鼎立之势中,东吴一方陷入了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既不是作者极力歌颂的汉家后裔,也不是鞭挞批判的篡权贼子,而主帅周瑜这一形象在夹缝中不断地徘徊,一会儿是神勇无比、屡建奇功的英雄,一会儿是心胸狭窄、愚蠢无比的小丑,不同的性格奇怪地缠绕在一起,塑造成了一个扭曲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3.
"美是生活"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核心内容,周扬是丰尔尼雪夫斯基美学在中国的接受者和推行者."深入生活"论是周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论的继承与发展,但由于时代环境的影响和个人学力、价值取向等原因,周扬的"深入生活"论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在词的发展过程中,周济的"词亦有史"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歌酒筵席的应酬之作,到词可以用来抒发家国之悲,"词亦有史"的提出对传统的婉约词是一种背离和深化。背离表现在描写内容和美学风格方面,深化表现在情感的抒发方面。  相似文献   

15.
唐周嬗代是中国中古历史由贵族中心走向寒族中心、由武人政治走向文治的重要事件,对唐代社会影响深远。裴炎作为拥唐势力和关陇贵族残余的代表人物,与对武则天的斗争恰是社会转型时期相权与皇权、贵族与寒族矛盾冲突的集中体现。裴炎被杀成为唐周嬗代的转折点,从而进一步稳固了武则天执政的大局。  相似文献   

16.
“‘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这一称号常用来指认吴虞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中的重要地位,但具体到影响吴虞晚年甚深的“艳体诗”事件时,有些论者以为他自己并不赞成这一称号.文章重返“艳体诗”事件的历史话境,对吴虞常引人误会的回应文章——即他自谓的“八条”——进行审慎辨析,并将考察视野拓展至吴虞“艳体诗”事件前后的行为、思想,认为吴虞对自己的反孔斗士角色有着清醒认知,对“‘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的称号,不是不赞同,而是非常珍视,他当年在“八条”中的相关言说,只是在论战中采用的一种策略而已.  相似文献   

17.
项羽是历史人物,也是艺术人物。项羽的悲剧既是历史必然的悲剧,也是性格悲剧。项羽忠于爱情、爱惜子弟、坦诚、直率、单纯、感恩、羞愧、自责等性格特点,既是他在尔虞我诈的战争中致命的弱点,也是他悲剧性格的原因。这些特点是项羽身上所传承的崇高道德,是文学作品传唱项羽经久不衰的美学原因。  相似文献   

18.
程普曾追随孙坚破黄巾军及讨伐董卓,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后来他跟从孙策平定江东,并因战功得到孙策重用,其后又参与进攻刘勋、黄祖诸役。孙权继任后,他辅佐孙权平定江东叛乱,又继太史慈为建昌都尉,并参加讨伐黄祖之役。在赤壁之战与江陵之战中,他与周瑜同为统帅。他先后领江夏太守、南郡太守,是孙权方面镇守荆州的重要人物。程普可以被称为三世“虎臣”,并在孙吴建国道路的前几个阶段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是江东诸将中资历最深者之一。  相似文献   

19.
曹操、孙权、刘备分别占领中原、吴地、蜀地、形成三国立局面,其中蜀汉政权立国 四十三年,是三国中立国时间最短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以刘备为首的外来地主势力没有重视增益益州土人士,人才没有本土化,以致后期人才缺乏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