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是一个融文化、教育、艺术、公益于一体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社会公益组织,2012年10月,由英语教育硕士兼书画画师姜红升辞职创办。"红牡丹"采用"国花为媒"中国书画英文国际教学及文化交流的独特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创造出一条两小时内让外籍人士爱上中国文化的文化国际传播"新丝路"。2015年,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被授予宁波市首批国际交流示范基地。一、宁波"红牡丹"对外传播的独特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的国际传播或全球传播领域,俄罗斯一直扮演着一个"不轻不重"的角色:"不轻"一方面根源于中俄两国紧密的地缘政治经济关系,使得俄罗斯不可能被忽视,另一方面表现于中国与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曾经的阵营伙伴关系,以及中国的社会科学(尤其是新闻学)  相似文献   

3.
正当今世界,国际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演变为话语权政治,话语权在一国综合实力中的角色愈发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这离不开对国际话语权的内涵和实质的科学把握。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认为"国际话语权是话语权在国际政治和国家传播领域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一国在国际社会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与影响",~(①)即国际话语权本质上是一种权力,内在地具有强弱之别。受国际政治中现实主义逻辑影响,当前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分析多从"西强我弱"态势出发,强调一种"防守反击"式的话语权争夺战。在全球不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对美国和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引起了国内外公众的高度关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频繁出访,并多次出席重大多边外交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经常以出访前接受到访国媒体的采访、在到访国发表演讲、通过到访国重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与到访国领导人共同会见记者等方式,向国际社会传递新的执政理念和以"中国梦"为中心的价值观体系。这种由一国首脑通过到访国  相似文献   

5.
建党百年之际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百年大党的故事,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道真题和大题,更是实现2035中国远景目标、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的必答题。新时代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应重点采取"以情动人"的柔性公关策略,在培养"公关的头脑"、武装"理论的声音"、抓住"话语的牛鼻子"、训练"会讲的嘴巴"、寻找"倾听的耳朵"、打开"异域之眼"、塑造"可参与的具身"、激活"共情的心灵"和建立"统一的故事世界"九个方面着力,寻找中国故事与国际受众的最大公约数。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驻日本记者于青已经在日本这个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生活、工作多年.今年3月11日,他在日本东京亲历了地震,同时也很关注中日两国媒体有关此次震灾的报道。他分析了我国媒体在此次震灾报道中的整体表现,并对如何改善今后我国的对日传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2009年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向俄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出,邀清1000名俄中小学生于2010年赴华参加夏令营。这既是中方对俄方接待中国的地震灾区中小学生赴俄疗养的积极回应,又充分显示出两国领导人对两国青少年交流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推动。经双方协商,夏令营活动安排在2010年和2011年分两批实施,每年500人,此次夏令营活动的中小学生分别来自俄岁斯26个联邦主体。  相似文献   

8.
汶川大地震报道为中国的危机传播树立了一个典范。大地震发生在同年的中国南方冰雪灾害和拉萨"314事件"之后。这两件事,一个被外界指为"政府反应迟钝、救灾不力",另一个被国际社会批评"驱赶媒体、信息不开放",这让汶川地震后政府与媒体的作为更加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9.
正伴随"走出去"战略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力实施,中国对外投资正处于急剧增长的通道,企业海外投资也日益成为中国国际存在及其国际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企业公共外交增进中国国家形象进而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正成为当今中国外交的重要课题。企业公共外交就是一国企业为了改变外国公众观念、塑造自我良好国际形象而开展的信息、知识和价值传播活动。与传统单纯的企业公关不同,企业公共外交的建构与实施基于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受关注度也日益提高,然而,与此同时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却没有相同程度的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与国际关注度极不相称,导致了我国国家形象长期处于被西方媒体"他塑"的不利境地。因此,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  相似文献   

11.
言论集纳     
正作;对2011年在"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冯现峰突在出发的表8于个《成红员旗文稿》2014年第6期的《美国官方话语的江对西外省传出播版战集略团》公一文中认为:如果说,美国官方话语对外传公播司战、略中对国美国国际的出国家利益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的话,那么,该单战位略介的绍三了大各环自节"值得中国细细琢磨和借鉴。其一,中国的官验方,话与语会在代"表国进际行道义"问题上应该表现出更大的"政治自觉性"由。在国运务用院当新前闻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10月18日至27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中国武汉成功举行。这是我国首次承办综合性国际军事体育赛事,也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体育盛会,吸引百余国近万名运动员参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在赛后作出重要指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成功举办,体现了中国气派、军人特色,实现了"办赛水平一流、参赛成绩一流"目标,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的中国形象,宣示了中国和平发展主张。湖北省及武汉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精心组织、精益求精,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热情参与、积极奉献,为军运会圆满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①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话语权之争,对外宣传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向世界充分阐明中国主张与中国方案。特别是在中国主场外交的舞台上,要主动讲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牢牢掌握舆论的主动权与主导权,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增强国际话语权,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世界进入"一带一路"时间。自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正逐渐深入国际社会,并通过一次次负责任的国际行动,日益得到巩固。海地"1.12"大地震,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向海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派出国际救援队和医疗防疫救护队,无疑是中国政府积极承担国际责任,践行"负责任大国"战略构想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5.
言论集纳     
<正>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在2014年第10期《当代世界》刊发的《中美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认知差异及中国对美政策》一文中认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两国间最大的分歧集中在"相互尊重"这个问题上。对于中方关于相互尊重的提议,美未予正面回应,这反映出两国在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利益取向方面的巨大差异。在中国的政治与外交话语体系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  相似文献   

16.
正近几年,"雾霾"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热词",雾霾天气频发,不仅牵动着国内民众的神经,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媒体争相对其进行报道。当代社会,国际新闻媒介的报道,尤其是西方主流媒体的新闻和言论中所呈现出的虚拟形象,对于一国国际形象的建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西方媒体如何反映和解读中国雾霾问题,对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雾霾等话题的对外报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外媒所呈现的中国雾  相似文献   

17.
《对外大传播》2020,(1):6-8
2019年12月16日,"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以"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来自波兰、葡萄牙、吉尔吉斯斯坦、埃及等国的政要、驻华大使、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的未来"等议题展开研讨。现对现场部分中外嘉宾发言主要观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正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以中国书画艺术国际教学的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至今吸引了160多个国家的8000多位学员学习中国书画。"红牡丹"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背后,始终倾注着一份带着殷切期盼的国际友爱。澳大利亚女士Gillian(吉莉安)与其他众多外籍学员一样,从最初的中国文化体验者,逐渐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19.
<正>当今世界,形象和声誉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国际社会往往依赖一国的国家形象来预测他们的未来行为。随着全球环境危机日益严峻,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舆论战的重要战场,成为国际社会争夺话语权力和利益博弈的"政治牌"和"外交牌"。(1)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在经济增长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重点关注对象。在这一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抛出"中国  相似文献   

20.
<正>哈萨克斯坦是中国的重要邻国。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哈萨克斯坦因此成为中国向西开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第一站。中哈建交25年来,双边关系不断提升。政治方面习近平主席与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会晤多达15次,纳扎尔巴耶夫访华20多次;经济方面互补性强,中哈两国经贸额比1992年建交时增长了120多倍,占中亚地区与中国贸易额的70%;文化和人文交流也日渐活跃。与此相比,两国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