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培养方案演变过程进行梳理,结合公共管理类专业近几届毕业生就业渠道,总结出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所存在的问题。切实结合当下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用人单位对于公共管理类人才的实际需求的情况,密切联系学校治学特色,提出重构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培养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6月13日-14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我校旅游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承办的“中国首届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暨公共管理类专业设置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教育部高职高专公共管理类专业教指委7名专家和来自全国19所高职高专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系领导、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以及出版社人员、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其他城市公共实训资源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对南通市高等职业院校近三年信息技术类各专业招生情况进行分析、统计,为南通市信息技术类专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和借鉴。依据南通市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各专业发展情况、企业员工培训以及社会培训机构的需要,设计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南通市信息技术类专业公共实训资源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我国公共管理学界紧密跟踪世界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进程并切实考量中国社会对公共管理类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研究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中国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培养结果的偏差,就业预期与实际就业方向的偏差,社会需求与实际人才供给的偏差,社会适应性不高.为此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并从目标-手段关系、就业预期定位和客观认定社会需求等视角分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和谐的原因,重新构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的中国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了解,我国有近百所高等院校设立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有着自身行业上的特殊性,它既是一个专业特点较强,又是一个涉及学科较多的公共管理类专业。那么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需要不断进行总结探析,从而更好地促进本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及时就业和合理就业,并对其他学科的专业建设和毕业生就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于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的高职院校开设.文章通过对东中西部15所院校专业建设情况和8所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校际协作助力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多维度健全师资队伍结构的建议,为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  相似文献   

7.
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指出了高职管理类专业的特征,归纳概括出加强高职管理类专业建设的现实意义,即有利于做好教学与实践的合理衔接,有利于提高管理类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利于明确高职管理类专业师资的发展定位,有利于快速转变教学手段、更新设备与资源等价值。据此提出高职管理类专业应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创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拓展管理类专业教师的职能和角色等加强专业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1、人才规格在不断提高。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各类普通高校都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并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占领了管理类的人才市场;同时由于管理类专业使用实验和实习设备少、投资小,多数社会办学单位纷纷开办了这类专业,形成供过于求的状态。当用人单位选择性较大以后,许多企业都追求录用高学历人才,这就加大了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难度。2、岗位饱和。企业目前在调整人力结构,大量人员下岗,为了解决大批下岗和待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各部门都积极组织待业人员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这种短、平、快培…  相似文献   

9.
建设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训室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经济管理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训室建设对于培养合格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分析了制约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训室发展的因素,并在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上给出了一些具体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教学是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提升人才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于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从教学形式、实习实训平台、师资水平、评估激励机制四个方面探讨了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从丰富教学形式、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常规性实训基地、培养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以及完善实践教学评估激励机制四个层面,为加快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公共管理学科的应用性、交叉性及综合性决定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可行性和必然性。该文基于新文科的背景探讨了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实验室为例,探讨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公共管理学科属性、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和本科教育就业导向的需要共同决定了公共管理类专业必须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构建了由理论教学课程中的课内实践、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专业实践、"第二课堂"体系中的广泛实践三部分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其在实施中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应采取加大实践教育投入、加强校外基地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等措施来进一步完善公共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5,(A2):162-163
信息时代,媒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使媒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新媒体的迅速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挑战,在这种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体对人才需求有了新的方向,民办高校新闻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新闻专业人才,当前新闻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很多新闻类职位需求量已经达到饱和,而且有些媒体招聘人才时已经不限于只招收新闻类专业的毕业生,这样的状况令新闻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更令人担忧。本文通过分析新闻专业发展概况及新闻专业人才就业现状,从多元化就业渠道对新闻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决定着教育目的实现和学生就业与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认识此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最终为学生就业、迎合企业需求、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和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需要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与改革、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该文针对当前师范类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依托全国大学生电子类设计大赛有效推动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和课程内容教学改革,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2004年美国社区学院热门专业中,健康类专业高居榜首,其次是信息技术类、技能类、贸易类、公共服务类专业.健康类专业在2004年增加最多,工业技能类和工程技术类专业则削减最多.大多数健康类专业是有学分的,技能类、贸易类和公共服务类热门专业则多集中在非学分专业.美国社区学院的热门专业与社会需求相融共长,更为注重"头脑生产"和人本关怀.  相似文献   

17.
在综合分析高等师范院校面临危机和应对策略的基础上,以丽江师专为例对地方师专院校专业结构优化与调整进行策略分析。丽江师专的专业可整合和重点建设与小幼教育事业相对接的教育类专业群、与特色旅游相对接的生态旅游文化类专业群、与高原特色农业相对接的农林生物工程类专业群、与新型工业相对接的产品设计加工类专业群、与电子信息产业和商贸产业相对接的财经商贸信息类专业群,以及与文化产业和新兴服务业相对接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类专业群等共6个专业群,旨在为师专院校专业结构优化与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要适应行业和岗位的要求,根据产业结构主动优化学校的专业结构.抽样调查显示,陕西省已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首,二、三产业为主体的专业结构,专业结构基本适应产业结构,但三次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仍存在一定偏差.建议陕西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农林牧渔类、资源类等基础性专业的建设,加强专业集群建设,加强交通、保健、公共服务类专业建设,加快新兴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9.
创新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手段主要有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三个环节。但由于诸多因素,这三个环节的实践教学达不到其应有的效果。而公共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在其专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反思现有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其教学途径和方式乃当务之急。本文从实习导师队伍建设、案例教学、构建可视化角色规范模型库、建立情景模拟教学实验室以及规范考核等五个方面对创新公共管理实践教学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行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类专业在国内各高职院校报考人数迅速攀升,大多数学生选择该专业的目的在于其当前就业前景广阔。如何培养好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真正使学生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这是计算机类专业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计算机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工匠精神,这样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取得更好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校企合作和就业指导等方面探讨了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高职院校计算机类特色专业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