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探讨物质主义价值观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45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2)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幸福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即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平越高,幸福感越低;(3)自尊在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幸福感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说明物质主义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个体的自尊,最终影响其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3.
4.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逐渐由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过渡;后物质主义作为一种思潮,逐渐蔓延发展到各个领域。秉持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青少年,优先需要的不再是物质满足,他们更多的是关注生活质量、精神品味、人格独立和自我价值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和意义。对此,基于教育者的视角,来探究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对青少年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6.
物质主义通常指一种强调物质拥有重要性的个体价值观。本文探讨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幸福感和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法对918名深圳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幸福感的各个指标之间存在高相关。它与生活满意度、正向情绪之间显著负相关,与负向情绪之间显著正相关;(2)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人际信任之间显著负相关;(3)社会比较在物质主义与幸福感和人际信任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的现实状况以及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特点,特别是大学生手机使用对其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作用,采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和大学生手机使用问卷对154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技术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发现:(1)随着手机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手机用户的行列,成为"手机世代";(2)大学生的物质主义价值观处于中等水平,受物质主义的影响不是特别强烈;(3)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具有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本研究对现实的启示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俊松 《中国德育》2007,2(7):51-54,94
中国传统整体主义价值观是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也是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宝贵资源。在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中,有必要对中国传统整体主义价值观进行梳理,在与大学生现代道德要求的同构契合和异质冲突中,使其得到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地转换应用,帮助大学生形成具有时代精神、体现民族特色的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物质主义在冲击我国传统价值观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幸福指数造成一定的影响。该研究旨在考察物质主义对幸福感的影响作用,采用“物质主义倾向测量”和“综合幸福问卷”对321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物质主义与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成功维度、中心维度、快乐维度都与幸福感各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物质主义对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力。结论:物质主义对幸福感有消极影响,青少年应加强对物质主义的抵御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中,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出现值得关注,尤其是作为中国社会主力军的“90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调查发现,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90后”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倾向明显地表现为:价值取向—物质化;价值标准—现实化、功利化;价值追求—品质化、个性化;价值目标—务实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同伴文化压力对青少年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以及自尊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同伴文化量表、青少年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和自尊量表对1375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同伴文化压力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平;(2)自尊在同伴文化压力与青少年物质主义价值观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高自尊水平比低自尊水平青少年更容易受同伴文化压力的影响而形成物质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浅析“80后”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中,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取向的出现值得关注。我国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首先在"80后"青年一代人身上显现。对逐渐步入社会并担当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重任的"80后"青年一代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进行研究,将对了解我国社会价值观转变方向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唯物质主义是指把对物质的获取、占有和消费作为人生唯一目标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的主要危害是:资源和生态体系承受巨大压力并遭到破坏,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受到限制,精神文明建设也大受影响。鉴于此,应遏制唯物质主义。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确立新的经济伦理观念,政府发挥其调控作用,思想界大力肃清唯物质主义的有害影响等。只有如此,才能防止唯物质主义的滋生蔓延,并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4.
严超  周君 《文教资料》2011,(10):90-91
长期以来,人们对个人权利持敌视态度,其合理性也被否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摆脱了对他人的人身依附关系.成为经济上独立的利益主体,个人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充分肯定个人权利的合理性,并不等于要走向另一个极端——自我中心主义,对自我中心主义价值观加以考察和分析.有助于我们真实地理解其危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要素。少数民族大学生既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族群思潮的引领者,又是稳固民族地区安宁、促进社会稳定的承载力量,其价值观态势如何直接反映着个体的认知和行为,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物质价值观、宗教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的调查研究,探索他们的价值观表征和形成机理,有利于描述这一群体的情感结构,挖掘影响价值观的变迁因素,塑造和养成一种能真正统摄人心的价值观系统,以便消减“边疆文化塌陷”的威胁,保障国防前线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6.
生态主义教学价值观:教学目的,培养人的生态理性;教学内容,生态科学人文主义取向;教学过程,预设与生成结合;教学评价,遵循差异性和生成性原则;师生关系是"我—你"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物质主义”之风渐盛,作为一种强调拥有物质财富重要性的个体偏好或价值观,对其产生的影响因素和背后机制的探索已成为社会心理学领域关注的重要话题。本研究从状态无聊这一普遍的情绪体验入手,通过三个实验,探究其对物质主义的影响及心理机制。结果发现状态无聊增加物质主义(实验1和实验2),意义寻求起中介作用(实验3)。研究结果为丰富状态无聊研究视角和创新状态无聊操纵范式、以动态视角探讨物质主义成因、重塑对物质主义的认知等提供了实证证据,同时为解释社会现象、提升商品销量、干预极端物质主义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整体主义价值观在全球化的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渗透并影响着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其现代社会价值.在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中,我们可将中国传统整体主义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运用于其中,这势必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形成.  相似文献   

19.
物质主义是当代积极心理学关注的主题之一,它是一种消费文化中强调物质占有和获取的外在价值取向。物质主义可以通过激励个体的努力意愿促进物质繁荣,但却让人类付出实现幸福生活的个人成本、社会成本与生态成本,其形成原因包括重视等级和消费的社会文化、消极的父母社会化和教养方式以及自我怀疑等消极素质,可以通过减少消极刺激、培养积极思维和树立内在价值观三种策略抵制并超越物质主义,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拓展研究视域,完善抵御策略,加强本土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对267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利用分层回归分析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生活满意度的主效应,以及物质主义价值观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预测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中“以获取财物为中心”维度对两者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以获取财物为中心”高分组随着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生活满意度也上升;而低分组随着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生活满意度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