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剖析彼得.葛鲁尔提出的协同创新网络五个维度基因密码理论的基础上,从理论本身和适应性两个角度解析了"学习型网络"、"伦理准则"、"自组织"、"知识的可获得性"及"内部忠诚与透明"五个维度基因密码,最后基于五维基因密码逻辑关系的立体解析为我国现阶段建设协同创新网络提出了构造跨区域跨阶层的开放式学习型网络、营造高伦理低代价的社会环境、鼓励发挥自组织的内在功能、创造全向度的知识获得机制以及构建忠诚透明的个人与组织互动关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未来的空间探索需要空间自组织网络的支撑,空间自组织网络的覆盖区域较大,多跳的路由转发机制是一个挑战性问题。分析空间自组织网络的特点,将空间自组织网络进行分类,提出了空间自组织网络研究的关键问题,对空间网络的路由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将空间实体物理运行规律和网络传染病模型结合,提出基于空间物理运行规律的传染病模型路由,分析网络结点运行数据,将提高路由效率,构建最优端到端路径,与传统路由相比,该路由更多地利用了网络结点的先验知识和传染病模型。  相似文献   

3.
在自组织视野观照下论述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建团研究是新形势下高校团建工作的审视与需要。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团建从探究深层机理出发以发现其价值本位的实现主体,从强化角色定位出发明确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以加强网络文化的引导力来明确其价值关涉,以规约其价值取向来确定其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极速发展、极度发达和普及的时代,高校学生网络自组织已经成为加强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阵地和手段,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充分结合高校学生网络自组织建设发展现状和笔者自身工作实际,通过研究归纳高校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定位和类型,分析掌握网络自组织建立、运行的规律、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加强高校网络自组织建设的思路和举措,对如何科学管理、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网络自组织的正面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运用自组织理论分析校园网络文化活动,从新的理论视角诠释网络文化的规律和特征,有利于提高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认识,以便选择行之有效的建设思路和策略。自组织理论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具有积极的作用。运用自组织理论进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路与途径是:进行开放性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通过网络自律教育,建立健康的校园网络氛围;加强高校学生自组织群网络社团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伦理关系是以社会交往为基础,在一定伦理规则调整下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伦理关系,是以计算机、网络和数字符号为中介,在超文本和多媒体链接中人与人的互动关系及其理法。信息革命使得“时间与空间边缘化”,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现代社会中新的互动模式。网络伦理关系的矛盾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迫切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与方法,结合网络特质,科学建构适应网络发展规律的网络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谣言、网络犯罪、侵犯个人隐私等信息伦理失范现象相伴而生,文章从自媒体时代信息伦理概念和特征入手,揭示目前主要存在的伦理失范现象,从自媒体平台本身、信息活动主体和社会管理机制方面探讨了信息伦理失范的原因,并从技术、管理、伦理、法律层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虽然我们在创建教师网络学习社区时往往是以被组织的方式,但教师网络学习社区作为网络虚拟社区的一种类型,具有自组织的特征.应用自组织和被组织的相关理论探索教师网络学习社区的建设规律,有助于我们认清问题实质,更好地指导教师网络学习.  相似文献   

9.
在21世纪的信息社会中,信息犯罪、网络成瘾等伦理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对青少年加强信息伦理教育更是刻不容缓的工作。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日益得到重视。为此,台北市教育局组织编写和出版了《信息素养与伦理》教材(高中、初中、小学版),希望能够探索有效的办法自小学到中学,能够持续九年一贯地、以独立开课的形式加强信息伦理教育,这对于我们加强信息伦理教育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广平  汪为春 《文教资料》2011,(31):222-223
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接受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接受主体、接受客体、接受中介、接受环境共同组成,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接受系统的内外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本文基于接受系统的探究.揭示出接受特点、接受过程和接受规律.提高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当前,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自媒体近年来也在蓬勃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自媒体,使人们的交往情境发生了悄无声息的变化。受自身心智尚未成熟、网络监管不到位、媒介素养教育缺位、自媒体平民化等因素影响,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世界很容易产生伦理危机,诸如个性心理扭曲、自我人格异化、自我道德沦丧等问题。为此,各个高校、自媒体从业人员和社会有关部门都应积极采取相应有针对性的纠偏措施,完善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肇庆学院大学生网络自组织为例,探讨其现状和特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与传统大学生组织具有明显区别,表现在两者均具有相同爱好或者相同目的,但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属于非正式校园组织;均合法合规,但是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规章制度相对没有严谨;均接受校园内监管,但是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监管力度相对较低。目前,大学生积极参加网络自组织,大学生网络自组织主要载体是微信,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类型多样。进一步研究发现,大学生网路自组织具有自发建立、组织类型形式多样、组织开放性高、成员变化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话语体系有其特有的生成逻辑,该领域的话语体系是由外在的构件和隐含的构件有机组成的。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科学建构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话语体系的有效路径是:优化科研团队,建构主体依据;规范学术用语,避免话语歧义;强化学术伦理,杜绝粗制滥造;开放学科边界,加强国际交流;遵循逻辑规律,实现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关联主义(Connectivism)学习理论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具有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特征和结构,它将学习者置身于真实的网络环境之中,让他们自发地交流、协作、建立连接、构建学习网络,即进行学习的自组织;同时,课程组织者设定学习主题、安排专家互动、推荐学习资源、促进分享和协作,承担大量幕后支持工作,即进行学习的他组织。高自主性和高退出率在关联主义MOOC中并存,作为他组织的学习支持应遵循学习的自组织规律,实现学习自组织与他组织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从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冲突和转换机制来看,网络社会的责任建构最重要的是要以责任观念为指导,建立起强调公平与正义、契约化的责任伦理底线,从而建立起网络社会的责任伦理制约体系。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和三个角度来分析网络社会的伦理建构。微观针对的是传统的责任主体,中观和宏观指的是“准责任”主体,其中中观为计算机主体,宏观是指政治国家、社会团体等组织,它们都是不同于传统的个人责任主体的“准责任”主体。“准责任”不应被看作是孤立的概念,它是整个网络社会责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联系宏观和微观责任的中介。“准责任”概念的提出,为理解网络社会的责任与伦理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更加突出。以网络伦理为切入点,突出剖析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现状表现,深刻分析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从法律、技术、内容、学校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对规范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自身的发展和网络伦理的教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网络伦理特征、问题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伦理是现实社会伦理在网络社会中的延伸。本文阐述了网络伦理的主要特征:伦理主体的自主性、伦理关系和规范的开放性、高度自律性;分析了当前网络伦理在伦理意识、行为和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网络主体的自律意识,加强网络伦理规范建设,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和加快网络伦理教育步伐四个方面对网络伦理建设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网络伦理的宏观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提供了一个可交流信息和共享资源的虚拟社会,然而由网络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越来越多。文章把网络伦理问题从宏观上加以分类,认为从网络功能上可分为网络信息经济伦理、网络信息政治伦理和网络信息文化伦理,为解决网络伦理问题作出范围界定。  相似文献   

19.
可以将网络学习社区分为自组织和被组织两种形态。从实践来看,自组织网络学习社区的发展要远远好于被组织网络学习社区。自组织网络学习社区有很多优点值得被组织网络社区学习,同时自组织网络学习社区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本文就自组织网络学习社区存在的缺点作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调节人与人关系的手段可依强弱程度被划分为: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各类组织的规章制度以及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教育法律法规不仅承载着规范教育行为、维护教育秩序的作用,也在其实行过程中逐步改造着受教育者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教育法律法规中存在的伦理问题主要有:教育法律法规在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伦理问题;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的内涵与普遍伦理、教育伦理及教育规律相一致的问题.解决上述冲突的基本思路是:在法律、伦理、教育之间寻求平衡点,即在保证法律权威性基础上尽可能遵循一般伦理原则和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