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第12期《新闻战线》刊登温济泽同志写的《忆毛泽东同志的两次谈话》一文中,谈到毛泽东同志第二次谈话的日期,经作者多方核实,已查明谈话的确切日期。现将温济泽同志的来信发表如下,以资更正。编者在编发这篇文章中,工作粗疏,未尽到应有责任,特向读者和作者致歉!  相似文献   

2.
1999年4月19日(星期一),我正在南宁探亲,上午八点多钟,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广西记者站一位同志的电话,他通知我,赵玉明(北京广播学院教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史学研究委员会会长)从北京打来长途电话,请他转告,我们的老领导、老战友温济泽已经在4月16日凌晨不幸病故(17日、18日是双休日,他无法找到我)。放下电话,我默默地站在窗前,缕缕哀思袭上心头,千头万绪理不清,一时难以对人诉说。窗外一片绿树、鲜花,我遥望北国,好像依稀看到他那熟悉的身影,听到他侃侃而谈之声。就在不久以前的一两个月之内,我曾经在北京两次去看望温济泽、钱家楣夫妇,印象是那么清晰、生动,他的“天年”还没有“享尽”,怎么会如此匆匆地与世长辞了呢,真是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3.
赵玉明 《现代传播》2003,(2):115-119
今年 4月 1 6日是我国著名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 ,曾在我院任教近 2 0年的温济泽同志逝世 4周年。为表达对温老的怀念之情 ,本期特从近期出版的《温济泽纪念文集》中选登赵玉明教授所写《温济泽同志与广播电视史学研究》一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今年春节过后,我打电话给温济泽同志:“前几天全国记协的老新闻工作者团聚,你为什么不去呢?我四处找不到你。”他说:“不是我不去,是不让我去,不邀请我,我怎么去呢?”我以为他开玩笑:“谁不让你去开会,你真是。”他在电话上简单说了几句经过,原来不久前他参加了一次周扬纪念会,他在会上指名道姓地批评了胡乔木,还点了什么人的名,他说他对乔木同志从来尊重,“但是人总有缺点,就批评不得,这个风气怎么得了。所以记协的会就不通知我了。既然不请我,我也不好去了。”我放下电话,沉默很久。像温济泽这样一个素以“温、良、恭、俭、让”著称的老同志,居然因说了几句真话就被另眼相看,这是何苦!每年春节全国记协的老新闻工作者联欢会,温济泽每次必到,有时候他还讲几句话,今年却是少见的一次缺席。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初,我在阅览《人民日报》时,惊愕看到新华社4月29日播发的我国老一辈新闻家、我的老师温济泽辞世的消息。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我所极为敬重的恩师、师长,是我国广播事业、新闻教育、社会科学及科普界的一大损失,顿觉无限悲痛、哽咽在喉。温济泽老师自青少年时即投身革命,历尽艰辛、坎坷,从事新闻、广播和新闻教育、社科人才培养及科普事业等先后长达70个春秋,可谓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我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早年投身革命,即被国民党黑暗统治投入牢狱。狱中,他学习了大量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著作。奔赴…  相似文献   

6.
温济泽同志的新著──《征鸿片羽集》已经出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顾问、原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温济泽同志的新著——《征鸿片羽集》,已经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温济泽同志是我国老一代著名的新闻广播工作者、新闻教育家和科普作家。这部6...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播》2014,(6):86-86
本刊讯2014年4月18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中国人民广电事业主要创始人之一温济泽同志的百年诞辰。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举办“温济泽同志新闻与教育思想研讨会”,并出版纪念文集、举办温济泽生平小型展览。  相似文献   

8.
正温济泽,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党中央决定对新华社和解放日报社进行重大改组,新华社原属编辑科的口头广播组扩大为语言广播部(通称"口播部"),加强口头广播宣传。温济泽被调到语言广播部担任主任,从此开始了他长达12年(1946~1958)的新闻广播宣传生涯。由于当时国内时局不断地变化,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经历了从延安到瓦窑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2月21日读者来信版刊登了四川省委副书记顾金池同志给编辑部的一封信。大意是,你报《省委副书记的日常生活——记顾金池同志》一稿,事实有些出入。记者原稿写了我家中彩电、洗衣机是几次出国回来时买的,电冰箱是国产单开门的。但你报刊出的稿子却变成我家唯一的电器是电冰箱,是国产单开门的,删掉了彩电、洗衣机是进口的一句。由于没有全面反映真实情况,会使一部分读者产生疑问。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的编者为顾金池同志信加注:这是编辑工作疏漏造成的,特向顾金池同志和读者致歉。既然是疏忽遗漏,非有意识,因而不应  相似文献   

10.
正一、舍生忘死,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做大量奠基性工作温济泽的广播生涯始于1946年。1946年6月,全面内战即将爆发,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解放日报和新华社联合进行了大改组。新华社总编辑余光生征得温济泽同意,将他由解放日报调到了新华社语言广播部(通俗简称口播部),担任第一任主任。为了统一对广播宣传的领导,口播部当时进行了机构体制上的大调整。由新华社成立电务处,原来分属中央军委三局的机务组包括技术设备、播音室及其人员都  相似文献   

11.
拍摄、制作出一幅真实感人的新闻照片,只是完成了工作的一部分。要使它变成一幅完美无缺,富有魅力的新闻照片,还要有能够揭示新闻照片主题的文字说明。本文就新闻照片说明的种类与写作要求,作一点探讨。一、从说明的内容上分,有: 揭示型:直接揭示新闻照片的主题.如:××单位×××同志,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如何如何等,新闻的五要素俱全。此种说明是最常用的一种。其特点是说明的内容通俗易懂,一目了然。不足之处是容易写得单调呆板,可读性差。提问型:提出问题,不作回答,让读者自己思考。如人民日报以前的“立此存照”专栏的新闻照片的说明多属此种。它的特点是所提的问题发人深思,给该者留下的回味余地大。写这种说明时,要特别注意把新闻的主要要素写清楚,否则,读者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相似文献   

12.
接到编辑部的采访任务,星期三我打电话与温济泽同志约采访时间,没想到,温老的日程安排得很紧:星期四《当代新闻学》编委的同志们到温老家中谈话;星期六温老要准备去山东参加全国科普创作协会理事会;星期五能见我,但只能是上午,下午还要接待中国报刊报记者的采访。真够忙的。温济泽同志从1943年在延安《解放日报》副刊部工作开始,至今已经历了43年的新闻生涯。43年,他涉足报纸、通讯社、电台、新闻教育领域,是新闻界少有的全能手。他曾是新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新闻改革与新闻教育改革研讨会不久前在郑州举行。当我听说新闻界前辈、全国高校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温济泽同志莅临郑州参加会议时,便决定拜访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但有关人员挡驾说,温老很忙,且年事已高,不便会见记者。后来在一次报告会散会的归途中,我趁机向温老提出采访他的请求.承蒙他应允,并说“时间很紧,随便聊聊吧。”  相似文献   

14.
15.
一九四八年初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人物及民主人士五十五人,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到达解放区,发表对于时局的声明,郭沫若同志曾与盛举焉。四九年一月,郭老文驾暂驻沈阳,写下了著名的史诗[北上纪行]十首。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请郭老为东北图书馆题诗撰联, 诗云:  相似文献   

16.
文字说明是新闻照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一张新闻照片可以脱离文字说明而独立存在.因为新闻照片是通过画面形象报道新闻事件的一个片断,它所能反映的事实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必须要用文字说明来叙述与补充,新闻照片的说明应该在采访、拍摄工作过程中,在现场把新闻诸要素的全部素材收集齐全,然后再整理编写. 独立的图片新闻的说明,应该象一条短新闻.如一幅反映关心大男大女婚姻问题的女工彭珠风的照片说明:“被誉为‘月下老人’的彭珠风(右)正在看望经她介绍建立美满家庭的营业员金圣柯和女工杜桂英夫妇.彭珠风是上海飞跃电器厂青年工人,她利用业余时间为大龄未婚青年牵线搭桥,促使十三对青年结成良缘.二十五对建立恋爱关系.”这张照片向读者交待了彭珠风是何人,她为什么被誉为‘月下老人’,她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成组  相似文献   

17.
温老出生于苏北淮阴城。在这漂母济韩信的故地,民间有一个好传统,就是对当地的一切爱国爱民的仁人志士几乎都有口皆碑。时入近现代,即便在蒋介石的白色恐怖和日本强盗的铁蹄蹂躏下,这里的许多父老兄弟对早年投身于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者,也暗中悄没声地传颂着。所以,1945年日寇被迫宣布投降,当我随着全歼拒降守敌的黄克诚同志领导的新四军第三师部队进入这座古城时,就得闻温济泽同志的大名了。他年长我14岁,参  相似文献   

18.
19.
从1952年10月1日《北京日报》创刊,到1966年十年动乱开始以前,范瑾同志在担任北京日报社社长期间,注意报纸上的文风;十分重视新闻的真实性,重视消灭差错,提高报纸质量。(一)注意报纸的文风,报纸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通俗化,注意语法修辞、逻辑,不许滥用简称,力求避免使用一般读者不易懂的生僻的字和词。范瑾同志多次对我们说:报纸是人民群众的教科书,它不仅一天天对人民群众进行内容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告诉他们国  相似文献   

20.
细心的读者可能早就注意到了,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在今年“两会”期间就已经“敲锣打鼓”开场了。3月份,我与王作进副总编一块值夜班,感受最新的一点,是中央领导同志参加团组活动报道的改进。看看报纸,有目共睹,今年中央领导同志参加团组活动的报道篇数明显减少了,篇幅大大缩短了,但同时新闻性却更加突出了,主题也更加鲜明了。许多只有几百字的短新闻言简意赅,言之有物,加之版面好看,内容丰富,读者自然也就乐意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