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广志 《寻根》2010,(4):64-67
今宁波鄞州区鄞江镇内有一座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当地方言中读“tuo”音)山堰,它为流域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至今仍发挥阻成、蓄淡、排洪、引灌作用。  相似文献   

2.
吏读探究     
《寻根》2017,(1)
正何为吏读?对于这个陌生的历史名词,很多人恐怕闻所未闻,更不知何谓。它是朝鲜民族语言的源流之一,汉字和朝鲜语就在这里结下了万难割舍的缘。我国的朝鲜族是从清末民初开始大批移居入境的,探究语言之根,自然离不开祖籍地朝鲜半岛。对吏读的定义,《朝鲜通史》(朝鲜社会科学院编,延边人民出版社,1957年)言:"根据汉字的音、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的根:“诗礼簪缨”──读谱札记周汝昌打开《红楼梦》,便看到作者雪芹为他的家世根由“埋伏”下了“密码”,他心知日后会有人能够破译。果然,偏偏遇仍了我这个好事者,竟在曹氏宗谱中找著了确据,寻着了他们一族一世的真根。我有幸读到的,是安徽墩头、江西武阳...  相似文献   

4.
关于方言“”字□何平何治海“”字,读diΔ音,在川东北的宣汉、平昌、达县、万源一带的民众中广为口传。但无法写出汉字,只有用注音来表示,深感不便。《宣汉县志·方言》中,虽列出“下边”的对应词,但读音注为“tiΔ”,与广大群众的口头读音不尽相符。今...  相似文献   

5.
京剧音韵     
京劇原名彈戲。他的旅行行程甚遠,依我個人看,他是自汴梁旅行到杭州,又由杭州旅行到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而後又到了北京的。所以他的音韻,包括了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廣大地區的語音,以及北京的一部份語音。三十年前,我曾同余叔岩先生寫了一部《亂彈音韻》,未經刊行,後來附刊於梅畹華、余叔岩他兩位創立  相似文献   

6.
《群经音辨》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语音方面,它为"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的说法提供了有利的佐证。书中揭示了古代声母"浊音清化"的规律,反映了"变调构词"的语言现象,提供了丰富的异读词材料。总之,《音辨》在语音、词汇等方面都体现了其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宋代贾昌朝本人做了详细的介绍,对其出生年代及为官经历做了考证.关于<群经音辨>的成书年代,史传无载,通过对<音辨>的研读,能够推断出其成书年代当不晚于景祐四年(公元1037羊).<群经音辨>从北宋到民国时期,共有23)个版本流行,本文对不同版本做了简要的介绍,为<群经音辨>研究提供了一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8.
喻静 《中国文化》2021,(1):99-111
廣義的"音聲佛事"泛指以聲音和文字爲主要形態的教化,狹義的"音聲佛事"不包括文字,只和聲音有關.在佛經傳譯之前,中土思想和文化中并没有"慈悲"這個雙音詞,"慈"和"悲"皆單獨使用.從中土禮樂文明的演進綫索看,"慈"即"愛",是上天之德,慈的音聲本來在禮樂教化的理想——雅正之音之列,雅正之音的特徵是"和樂"."悲哀之音"...  相似文献   

9.
早期工尺谱于隋前便已产生,至迟定型于晚唐,并成为燕乐的基本记谱法.这种谱法入宋后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沈括的“燕乐用声”、陈旸的“筚篥”指孔谱、姜夔的“古今谱法”、张炎的“管色应指字谱”等等,均是同一谱式,说明工尺谱已成为宋代燕乐的通用谱式.半字谱的产生则是由早期工尺谱字的俗体字发展而成,同样应定型于晚唐,并成为一种独立的记谱法.入宋后,半字谱与工尺谱同为燕乐通用谱,工尺谱用于理论著述,音乐实践则用半字谱.工尺谱与半字谱是同一谱法的两种形态,从晚唐到两宋均未曾改变.从各种迹象来看,无论工尺谱还是半字谱均不类梵字,因此逍遥楼楣上“类梵字”的《霓裳》谱就不会如众多研究者所认为的是工尺谱或半字谱,或确为“类梵字”的龟兹谱..  相似文献   

10.
万太坞     
施长海 《寻根》2014,(4):136-138
<正>在浙东地名中,以讹名著称的,大概莫过于万太坞了。当地方言之"万"字,有两种读音:一是唇齿音,音同范,与官话音相近,有人就改作"范太坞";二是双唇音,音同慢,这正是"万太坞"之"万"的本音,有人又谑成"慢太婆"。然而即使是这"万太坞"之名,依上辈的传言,也是讹名。其本名是"(?)(音同煤)炭坞",意思是烧炭的山谷。  相似文献   

11.
觀音身世和因地修行事迹在大乘佛典中的缺失,導致唐以前觀音成道類變文和變相的缺失。千手千眼大悲觀音爲觀音大悲行門表法,妙善公主的故事是從中國本土诞生的大悲觀音本生,據此創作的妙善公主故事壁畫,相當於大悲觀音變相中的妙善本生變相或大悲觀音成道變相。這兩種本土變文和變相彌補了觀音成道類變文和變相缺失的遺憾,是大乘佛教精神在中國文化時空中合乎邏輯的呈现,是佛教中國化的特殊案例。同時,作爲本土制造的觀音本生故事,妙善成道的每一個環節皆和大乘佛教六度思想若合符契,分析妙善孝親故事中的大乘思想,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以平等爲内核的大乘佛教孝親思想,假儒家孝道思想爲"善巧方便",完成了其在中國社會的表法和傳播。  相似文献   

12.
励双杰 《寻根》2007,(5):81-87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系对诸如谱牒、族系录、族志、宗簿、宗系谱、家乘、家牒、家史、家志、世录、世谱、世牒、世传、世系录、世家谱、支谱、枝分谱、帝系、玉牒、辨宗录、系谱、图谱、谱略、血脉谱、源派谱、大同谱、大成谱、氏族要状、房从谱、维城录、谱录、祖谱、联宗谱、渊源录、源流考、传芳集、清芬志、先德传、房谱、会谱、统谱、通谱、统宗谱、宗世谱、总谱等的泛称。  相似文献   

13.
來新夏 《中国文化》2012,(2):109-115
少好读史,《史记》为读史第一种。中学时代,谢国捷老师命读前四史,并告以读《史记》当先读《自序》,得其大要,然後读纪、传、书、表。迨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负笈京华,就读辅仁大学,受业於新会陈援庵老师,又命读《史记》,并告以先读《自序》,  相似文献   

14.
马杰 《寻根》2012,(6):130-133
苏州阊门内铁瓶巷,过去曾有一所大宅院,名为"过云楼".它不仅以布置精巧的庭园——怡园著称,同时更以贮藏了大量书画、古版书籍名重于世.无数名公巨卿、文人墨客曾雅集于此,与顾氏主人挥毫泼墨、谈艺论文,"为有清一代艺苑传人之殿". 过云楼的历史人物,最早可以追溯到顾文彬.顾文彬(1811~ 1889年),字蔚如,号子山,晚年号艮庵.清道光进士,曾任刑部郎中、武昌盐法道、宁绍台道等官职.擅长书法、诗词、音律,收藏书画甚丰,为著名收藏家.著有《过云楼书画录》《眉绿楼记》《眉绿楼词》《跨凤吹笙读谱》等.  相似文献   

15.
王鹤鸣 《寻根》2009,(2):97-113
五谱序 谱序在家谱中占有重要地位,举凡姓氏渊源、家族迁徙、修谱缘由、修谱目的、修谱经过以及修谱理论等诸多家族修谱重大问题都会在谱序中一一作出交代。下面以《安徽)绩溪旺川营氏宗谱》(民国16年)的谱序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6.
學界對於《詩經》的研究持續了兩千餘載,學者們從史學、文學、詩學、經學等諸領域進行把握,可謂精深而周致.音樂學界通過“歌詞”把握音樂的結構意義,亦有相當收獲.由於兩周不具備記錄音樂本體之旋律音調的條件,這焉後人認知這一時期的樂文化造成局限.音樂學界與大學術界研究《詩經》所面對的文獻具有同一性,由於樂轉瞬即逝的“時空特性”,在缺乏有效記錄手段的情狀下對樂本體深入研究困難重重,只有透過文字去揣測樂之存在以及時人對樂之理解.樂是兩周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詩》《書》《禮》《易》《樂》《春秋》,爲“六經”之一種.  相似文献   

17.
张旭东 《中国文化》2014,(1):116-121
海藏楼日记并不详细,多涉政治,又人名太多,满眼大七、小虎、小猛、五丁,人来人往,不知云谁。往年读而断,断而读,读不出味道。今秋架上取来闲读,於其1934至1938年日记顿感有味,所涉几个人物虽亦着墨无多,然吞吐之间皆有余味。外间万家灯火,室内夜饭未备。灯下綑笔摘出,存其片段,并问录他书,用相发覆。  相似文献   

18.
细读三阳观     
李建国 《寻根》2016,(4):138-142
正我之所以说要"读"三阳观,是因为我感到这座明代闻名京城的泰山道观,就像泰山这部宏大史书中的一册,读全泰山,必读三阳观,而且不能粗粗地读,要细细地读。记不清来过三阳观多少次了。前几年晨练,无论风雨寒暑,几乎每天一趟。近千台阶,拾级而攀,往往上行崎盘岖蹬,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回程则步履轻松,惬意舒展,身  相似文献   

19.
当今,读《周易》的人越来越多了,这其中存在着两种读人。一种是从中国文化的广阔视野中去读《周易》,密切结合古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哲学、宗教等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尽可能从中挖掘出一些积极闪光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20.
譯名小議     
正一近見《文匯報》周君克希一文,言翻譯中有"約定俗成"一規,如Holmes本當譯"霍爾姆斯",而林琴南依其閩音譯爲"福爾摩斯",遂至約定俗成。屬此例者,周君又舉及《聖經》人物之譯名。夫謂林氏譯音之"福"爲鄕音,是矣;而云當譯爲"霍爾姆斯",則可謂止知其一,不知其二者,蓋不明詞中1實不發音也。至《聖經》譯名,周氏胥歸入鄕音之訛,則未免一言以爲不智矣。耶穌(Jusus)、約翰(John)、約瑟(Joseph)之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