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眼冷笔、冷嘲冷讽是张爱玲小说的一大特点。张爱玲小说辛辣地讽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旧上海冷漠虚伪的家庭人际关系,讽刺了人的种种愚昧、虚荣、冷漠和自私。也讽刺了其他种种可笑的事物。鲁迅的讽刺艺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讽刺艺术属于“有我之境”的讽刺艺术,而张爱玲小说的讽刺艺术是“无我之境”的冷眼旁观、冷言冷语,然而,在冷静的剖析与无情的讽刺背后隐藏的却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张爱玲对芸芸众生有着一副菩萨般慈悲的心肠。  相似文献   

2.
机智的讽刺手法是张爱玲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她借此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苍凉真切的凡俗人生,处处显示出了人间认真的荒唐和荒唐的认真.而讽刺手法又常常是借助于对比、意象和比喻等手法来构成的.文章就从以上三个方面简单论述了张爱玲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作家,历来的研究者往往被其富有魅力的小说世界所吸引.<爱>是张爱玲写于1944年的一篇散文,虽然它远非张爱玲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却对理解张爱玲创作的情感世界提供了重要线索以<爱>为着眼点,结合张爱玲的经历分析这一篇"心灵独白"及相关艺术形象,可以解读张爱玲荒凉感产生的原因,以及她在人生荒凉感中的心灵追寻.  相似文献   

4.
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谈《金锁记》的现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作于40年代的张爱玲小说<金锁记>,历来是人们评论的一个焦点.小说借助于意象、暗示、联想等现代技巧,表现出现代人的孤独、苦闷、焦灼、异化、精神家因的荒芜与危机.在平民化、世俗化的审美追求中,隐含着现代人的严肃思考和深沉的悲悯.正是这种现代意识,使得张爱玲的小说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现代小说<倾城之恋>与古代神话<牛郎织女>的情节结构的对照、分析,表述这样一种观点<倾城之恋>中存在着一种具有超个人意识的情节结构模式,也就是原型.而这种原型的再现,是作者张爱玲对女性意识上扬的"五四"时代环境的一种呼应与置换.  相似文献   

6.
机智的讽刺手法是张爱玲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她借此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苍凉真切的凡俗人生,处处显示出了人间认真的荒唐和荒唐的认真。而讽刺手法又常常是借助于对比、意象和比喻等手法来构成的。文章就从以上三个方面简单论述了张爱玲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7.
"发愤"说和"忠义"说是李贽<水浒传>批评思想的集中体现.前者强调小说应是"发愤之作","不愤则不作",即现代所说的创作激情;后者是对小说主题的概括,肯定了梁山起义的正义性.李贽的<水浒传>批评思想及其艺术分析在当时的"小说界"影响很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小说大多讲述的是殖民地时代没落家族、没落男女的苍凉故事,而且张爱玲常常能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娓娓道来,漫不经心,平静得近乎冷漠。于是苍凉的故事和冷漠的叙述方式共同构成了张爱玲小说令人刻骨铭心、甚至毛骨悚然的寒意。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小说不失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枝奇葩.其作品的艺术魅力源自以下方面对人性的挖掘毫不避讳正面揭露古老腐朽文化和现代文明对人性的削蚀;反高潮的叙事方式表现了人生种种出其不意的难堪和具有讽刺意味的变幻;其作品有一种浓彩重笔的戏剧色调,并大量运用色彩语言符号来构筑情绪场,塑造人物性格,表达人物内心感受;其作品善用象征等艺术手法描写迷离的意象;其准确细腻的心理分析堪称一绝.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立足于张爱玲的前期小说(以<传奇>为主),并以鲁迅的言论、作品相观照,分析、阐释张爱玲对中国女性生存意识的思考与认知.作为现代知识女性、一个自食其力的女人,张爱玲用苍凉冷峻的笔调,刻画与摹写了在未经彻底变革的男权社会,女性以"谋爱来谋生"的生存状态,展示了女性苍白、麻木、空洞的灵魂以及她们解放自身的障碍.本文通过对张爱玲多部作品具体、系统的分析,指出张爱玲的写作既是对女性屈服与沦落的质疑,更是对她们"争取做一个真正的人"的呼唤.  相似文献   

11.
"月亮"是张爱玲小说中一个频繁出现的意象.解析这个意象,对于了解张爱玲小说的题旨及人物的心理和作家的悲剧意识,从而深刻地把握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征都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2.
《琉璃瓦》是张爱玲的一篇讽刺小说。作家以独特的视角和体验观照时代和人生,以机智辛辣的笔调嘲讽小市民阶层人性的扭曲,作品体现出非同一般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女作家,她的小说擅长用“反高潮”的叙事手法,能够在“高潮的跌宕”中揭示或讽刺人性,带给读者人生启示,使小说更具“传奇”色彩和艺术魅力,这种叙事手法用于影视作品也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反高潮”是张爱玲对中国文学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吕天成<曲品>之"境",由于受传统诗学"意境"理论的影响,仍体现为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但运用于戏曲领域,充分考虑到戏曲的叙事性质,因此,吕氏之"境",其涵义又包含了一些新的因素.但不能因此就说吕氏之"境"就是一种成熟的戏曲"境界"理论,这从版本学的角度也可以得以充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西游补>采用"梦想颠倒"手法,将梦想作为现实世情进行描写,以孙悟空从现实进入梦幻经历种种烦恼苦厄,跳出梦幻方才省悟为总体构思,用来自拟身世;又以审讯秦桧、科举放榜,直接影射明末社会现实,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使之成为一部皆具神魔、影射和讽刺的传奇小说.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个性、人生观、创作心境和创作内容的不同,萧红小说的讽刺里晃动着寂寞的影子,而张爱玲小说的讽刺是打着苍凉底色的。她们的讽刺多用反讽,温和、有情致。讽刺是萧红的手段,目的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寂寞是萧红的心灵,也是时代造成的群像人物的精神无助。讽刺是张爱玲悲剧人生观、虚无人生观的补充,讽刺里有理解的宽容和悲悯。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小说构思奇特、怪诞,人们之间互相倾轧.小说中的父亲形象,都是游手好闲、爱赌博逛窑子、靠祖上的遗产打发日子的没落的"去势"形象;而母亲形象,则是自私自利、阴鸷毒辣的"冷漠"形象.通过对父母形象的描写,表达着作家对生命的失落、命运的无常、人性的卑劣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霍桑的小说<红字>主题思想丰富深邃,艺术表现手段超凡卓越.众所周知,精细入微的心理描写是这部小说最重要的特色,也是它蜚声文坛、行之久远的一个主要原因.而本文则试图以小说中出现的红"A"字作为切入点,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它及其色彩意象来推动情节发展和表现主题内容的.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创作的小说,从形式上看,最像戏剧的除了《心经》、《封锁》,还有《等》和《相见欢》.此外,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金锁记》、《茉莉香片》和《琉璃瓦》等小说中也都穿插了一些类戏剧场景.张爱玲小说中的戏剧手法是张爱玲对戏剧艺术的敏慧借鉴,这既源于她自己的编剧经历,也因为其喜读萧伯纳、赫胥黎等作家的戏剧作品.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体验出发,以独特的视角和失落者的心态,对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母亲、父亲形象进行解构与嘲讽,同时用"巫女"般的恶毒"诅咒"爱情,把它解构得只剩自私、冷漠、恐惧.她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淋漓尽致地挖苦、嘲讽了亲情、爱情、友情.张爱玲极其冷静而残酷地撕下了蒙在情感上面温存的面纱,让那些猥琐、畸形、变态毫无保留地晒在阳光下,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人生、人性的无奈和讽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