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行、礼、谨、让“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鸿门宴》) 高二语文课本注:“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意思是,做大事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避免小小的责备。行,行为、作为,名词。让,指责。按:行,读为Xing,德行。礼,犹德。大行、大礼,犹言盛德。即大德。顾,注意、照管。这里作“计较”解。辞,责备、抱怨,这里也作“计较”解。谨:谨慎,这里犹言德。细谨、小让(或让),犹小德。大行,犹言大德。《辞源》(1979年版):  相似文献   

2.
以“寻常语入韵”是李清照词的一大特色。随着语言的发展,一些在当时妇孺皆知的口语词,在现代汉语中变得不那么易懂了,这使今天的读者不太容易体会到作者“以寻常语入韵”“化腐朽为神奇”的语言魅力。但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有些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的古汉语词,却仍然完整地保留在某些方言中,李清照词中的一些口语词就是如此。现就笔者所见,例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文章标识词使用率对大学生作文连贯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中,收集的学生的文章用SPS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学英语写作中,对大部分同学来说,充分而恰当的标识词运用有利于实现语篇内的连贯。  相似文献   

4.
回族经堂语中存在一些词语,这些词语与共同语词形相同而意义有别,将这部分词语的词义阐发出来,有利于词典的编纂与回族经堂语典籍的研读。  相似文献   

5.
(一)王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史记·项羽本记》) 高二册语文课本注“王之,就是‘以之为王。’”按:王(wāng),做王。之,代词。代“咸阳”。实际上是称代关中,并非代“先破秦入咸阳者”。语文课本注认为“王”是名词的意动用法,“王之”就是“以他为王”;也有人认为“王”是名词的使动用法,“王之”就是“使他为王”。其实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其错误根源则是在于对“之”字的含义不甚了了,误以为“之”是代人的,具体是指“先破秦入咸阳者”,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在纸张发明及其普遍使用之前,当时的书写图籍、文字记载都使用简册。这是以竹木为材料,毛笔书写。如果是官书文牍,还必须封以玺印,以防开拆。这一事实,近年已由我国西北地区发现的大量简牍实物资料所证实。但这些简牍大都是汉魏时期遗物,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简册,以长沙仰天湖竹简,河南信阳竹简,湖北江陵望山竹简,随县擂鼓墩大墓竹简等,属于战国时期的实物。我国商周时期如何?因无实物可见,不得而知,或以为商  相似文献   

7.
清代学者程瑶田生前未及发表死后才被整理出的重要论文《果赢转语记》是一篇关于同源词的学术论文。文中指出:“声随形命,字依声立。屡变其物而不易其名,屡易其文而弗离其声。物不相类也而名或不得不类,形不相似而天下之人皆得以是声形之,亦遂靡或弗似也。”他以声音通转的道理来说明事物形态、性状相类似并具有相同相近的特征,其名称往往相近。即所谓“异物同名”、“异名同声”。之所以“同名”、“同声”,是由于它们拥有某一共同相似之处。例如圆形的瓜果古称“果赢”,亦作“果裸”、“果蓏”、“栝楼”、“菩蒌”、“(句瓜)(?)”、“罛(?)”。圆形的小昆虫称“蝼蛄”。圆形的飞鸟称“果赢”。圆形的细腰蜂称“果赢”。圆形的蛙称“蝼蝈”。圆形的船称“朐(?)”。圆形的山峰称“岣嶁”残蔚耐毡吵啤柏汀薄T残蔚奈缕鞒啤肮??)”。圆形的车篷称  相似文献   

8.
9.
颜色词“金”先秦便广泛使用,其颜色义源于黄金。而关于“黄金”是否为其本义,争议很多:(1)《税文解字·金部》:“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蕴不生衣,百炼不轻,从革不违。”认为其本义为金属总称;(2)王赞源认为“二”是金的本字,象沙金之形。本义为黄金;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课本中叶圣陶作品的「异体词」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史娜新版中学语文课文(初中1994年版、高中1990年版)收入了叶圣陶先生的四篇文章:初中第三册的《苏州园林》、第五册的《文艺作品的鉴赏》(附录)、高中第一册的《景泰蓝的制作》、高中第三册的《夜》...  相似文献   

11.
文章作者以教学研究者和反思者的双重身份,以自己的课堂教学为试验基地,通过两年的实践,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强调语篇信息词在英语阅读课文中的作用。研究试验数据、教师的实际教学、问卷调查和随后的访谈都表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英语阅读课文中关注语篇信息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效率,还可改进教师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授课技巧。  相似文献   

12.
1.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 2.Like knows like.英雄识豪杰。 3.That is so./So that is.原来如此。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第三册的教学过程当中,笔者发现其中有些篇目的一些论释,似有可探讨商榷之处,借此谈谈一己之见。其一,《孔雀东南飞》一文中,“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中的“榻”字,释为:“榻,坐具,即上文的‘床’。”  相似文献   

14.
根据“(欦)”“食”二字的甲文字形所体现的原初构形的意图,可以探讨它们所贮存的上古先民餐饮及其相关文化的内涵.甲文(欦)反映的是远古人们饮用水浆的场景,饮用的方式是一种舔(欦).甲文(欦)是由两个构件(或者称字素)构成,表示一盛有充足饭食的器皿——簋,有“集众米而成食”的词义特征.“(欦)”“食”二字体现了中国古代深厚的农耕文明、器物文化、酒文化和餐饮文化.  相似文献   

15.
智慧地图(三“)环保知识”篇参考答案:1.A2.6月5日3.“无公害食品”“天然食品”或“无污染食品”4.C5.沙漠和荒漠化6.重金属铅7.D8.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城更美9.大熊猫10.水灾频发、沙尘增多智慧地图(三)“环保知识”篇~~  相似文献   

16.
教学鲁迅作品,我们发现一些字(词)与现代汉语的习惯用法完全不同。现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规范了的正体条目为依据,归纳整理如下:(注:首字(词)为规范体,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初语第一册)  相似文献   

17.
一、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有几句很难懂的话:“有念‘人远乎哉……千杯未醉嗬…………。’”这一段,课本注释过于简略。这句原文是“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是《论语·述而》中的句子。由于当时在三味书屋里读书的儿童们并不理解孔子所说的话的意思,所以没有把句读念清楚。应当这样断句:“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大意是:仁德难道距离我们很遥远吗?我想要仁德,这仁德就来了。”  相似文献   

18.
(三)构思篇     
常见病症病症一:无构——随意涂鸦,缺乏章法虽然近年来中考作文不设审题障碍,作文题目设计尽可能贴近同学们的生活,让考生有事写,有话讲,但还是出现了不少低分作文,究其原因,与考生作文之前不通盘构思有较大的关系。不少同学拿到题目,跟着感觉信手涂鸦,缺少章法与技法,导致作文一盘散沙。要么是一个材料多个中心,导致主题混乱;要么是一个中心多个材料堆砌,导致蜻蜓点水,点而不透。  相似文献   

19.
20.
这是由介词“与”和疑问代词“孰”组成的凝固结构。用于比较性的疑问句,可译作“……与……谁或哪个(怎么样)”;用于比较性的反问句,可译作“……哪里比得上或怎么比得上……”。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