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高中老师斥责为“不务正业”。以最差成绩挤进大学,却在“挑战杯”上拿了两个特等奖和一个一等奖,他的经历让学校萌发了自,王招生改革的设想。[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有人从马克思早期使用过的“类”等概念提出他的理论具有“个体的被遮蔽性”的观点,笔者认为这不过是一种误读和误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虽然有坐标性的总体性概念,但不是“类”,而是“人的世界性历史存在”,它是历史进程的一种逻辑结果。在历史生产中,人的发展作为个体发生和社会(共同体)产生是一个实践展开的历史辩证过程,个人作为主体必须理解为以社会关系为本质的规定,撇开了历史进程的社会关系,个人不能成为主体的个体,并且社会关系以生产关系为内核,必须从生产力的高度来理解社会关系对个体发展和人的解放的作用。马克思理论不存在“个体的被遮蔽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成为自己:个体生命成长的一种价值期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范式中,人只是一个“东西”。而生命意义的寻求、发现与实现是每个个体生命的生存使命。那么如何才能完成?本文主张,一定要回到个体生命本身,否则可能就是缘木求鱼。从生命的视野看,个体生命只能成为生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成为生命“所是”和“所能是”的自己。这一答案从当代的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得到有力支持。当今人类的发展为个体生命成为自己提供了可能,当代教育改革正朝着有助于个体生命成为自己的方向发展,教育有义务帮助一个人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他自己。  相似文献   

4.
一名学生喜欢摆弄各种用具,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自行车、锁,以至电视机的修理上。他的行为被一些教师斥之为“不务正业”,有些人称他为“小炉匠”。这位同学后来考入大学,在某科研项目的研究中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教师工作的三种境界与学校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说过,个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教师团队是由个体组成的,教师个体亦是干差万别的,他们的工作表现就一定不能等量齐观。若用“你为什么要当教师?”这个问题来考察教师,给出的答案可能干差万别,但不管表述方式如何,答案的类型不外乎三类:谋生手段、自我实现、热爱。这三类答案恰恰就反映出了教师工作的不同境界。作为校长,对不同境界的教师应当有不同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棋乐     
网上下象棋是我最主要的休闲活动。我是属于棋艺不高但热情很高的那种,只要有空,就会下上几盘。赢了最好,输了也没关系,只要能在棋盘前呆上一段时间就会舒服。久而久之,下棋就成了习惯,一天不下手痒,三天不下就会睡不着觉。有人说:“下来下去乐个啥呢?”家人也说:“不务正业。”我说:“谬矣,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7.
<正> 在人才学领域里,中外许多有所建树者,往往是在青少年时期就对某项专业或某种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加之名师指点,而走上成才的道路。生物学家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养猫、玩狗、扑鸟、打鱼。父亲怕他误了前程,让他上神学院读书,将来当牧师。可是,达尔文并不安心于此道,却一心热衷于采集动植物标本。由此,达尔文遭到了人们的非难,说他是个“二流子”、“不务正业”。但当时一个有远见的人,曾预言达尔文将来一定会成为皇家协会会员。后来,达尔文在剑桥大学幸遇亨斯罗教授的推荐,参加了“贝格  相似文献   

8.
一位老师坚持教学改革,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有人却说他是“异想天开”、“不务正业”,使他处于难堪的境地。另一位教师,在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忍受着生活的艰苦,牺牲了休息时间,研究并解决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人类思维的难题,但却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大凡这样的领导多是害了“近视病”。在他们看来,教师嘛,除了课堂教学,就得趴在办公桌上备课,或在灯下批改作业,才是他们的本分。谁要越雷池一步,就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他们只盯眼前,不看长远,心底  相似文献   

9.
在旁人眼里,周世中是个“怪人”,他是武汉职工财经学院的教授,却“不务正业”搞起了科普,并以10年时间,花费数万元,只为做好一件事——建100个民间袖珍科技馆,用自己设计的一系列科普“玩具”,让更多的孩子生动直观地体验科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一个学生喜欢玩木头小手枪,老师认为他不务正业,当众批评了他。并没收了他的小手枪。可是,没过几天,这个学生又照样玩起了木头小手枪,老师又训斥他,他当面给老师难堪:“你不让我玩,我偏要玩。”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逆反心  相似文献   

11.
一位特级教师在回顾自己成长经历时说:“名师所以成为名师,是他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名师。”这句话从某个侧面说明了:教师成长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主体性发展过程。“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教师发展主体性的支点在哪里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提起网络游戏,相信不少同学都能如数家珍,传奇、跑跑卡丁车、劲舞团、征途、魔兽……可是是谁在操纵着这些游戏呢?当然是游戏设计师了。游戏设计师这个名词听起来很新鲜,感觉上还有些“不务正业”。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它已经成为各类大中专院校纷纷追捧的热门专业。本期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新兴专业——游戏设计。  相似文献   

13.
刘世祥 《焦作大学学报》2001,15(3):10-11,79
荀子是先秦诸子中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以孔子的继承者自居,但他授法入儒,外儒内法,以全新的“礼义”观点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封建地主阶级提出系统理论的思想家。他的“法后王”主张、“王道”“霸道”并用主张,为秦王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班级活动的根本目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发展,这种发展虽然依赖于学生个体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和道德品质的提高,但又绝不仅仅是这些,而是超越于这几之上的、且涵括了这些方面的更高层次的发展,即个体人性的全面发展,其内涵甚为广泛,最为重要的应该是个体道德的发展。理解与教育,应该成为当前班级活动的价值取向,管理和灌输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道德发展过程的需要,不能促进道德主体的完整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 德育原理告诉我们,个人的品德发展过程,是一个“他律”转向“自律”的过程。“他律”是指个体服从他人的道德判断,“自律”是指个体服从自己的道德信念支配。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如果没有个体的自我教育,外界的教育影响就无法通过个体心理内部矛盾起作用,教育就只能成为一种强制性而收效甚微的外在灌输。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范式中,生命意义的寻求、发现与实现是每个个体生命的生存使命。从生命的视野看,个体生命只能成为生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成为生命“所是”和“所能是”的自己。这一答案从生物学、伦理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得到有力支持。当今人类的发展为个体生命成为自己提供了可能,当代教育改革正朝着有助于个体生命成为自己的方向发展,教育有义务帮助一个人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他自己。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范式中,生命意义的寻求、发现与实现是每个个体生命的生存使命。从生命的视野看,个体生命只能成为生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成为生命“所是”和“所能是”的自己。这一答案从生物学、伦理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得到有力支持。当今人类的发展为个体生命成为自己提供了可能,当代教育改革正朝着有助于个体生命成为自己的方向发展,教育有义务帮助一个人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他自己。  相似文献   

18.
各种理论都是由特定的语言来表达,受文化语境所制约。“个人主义”观念以翻译的形式进入中国之后,便脱离了原来的文化语境,在意义上便受制于中国文化。“五四”时期,周作人是提倡“个人主义”最力者之一。西方个人主义观念强调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平等独立的关系。但周作人提倡的个人主义从未探讨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在探讨个人与人类的关系,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集体的发展。他并未在真正意义上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当作目的,他提倡个人主义只是为了最终人类社会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以降,现代性遭遇中国。在思潮涌动、文化昂进之时代,乡村文化渐趋成为思想家关注之焦点。洪仁玕重视改造乡村农民文化观念;严复划群己界限,倡言发展国民个体的“德”“智”“体”三方面基本素质;梁漱溟在理论和实践上开乡村建设一新局面,希冀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他们似乎都看到了问题,但没有找到解决的钥匙。  相似文献   

20.
彩迷爸爸     
我的爸爸是个彩票迷,每天晚上7点钟他都不会错过“现在开奖”这个节目。每次他都会聚精会神地看着,眼睛一动也不动。还经常可以听见他说:“不该写6该写8,不该写5该写7。”这样的声音。只要走进我们家,到处都能看到爸爸买的彩票。妈妈洗衣服时也常常能从他的衣袋里发现彩票。爸爸总是买彩票,可他连一个末等奖也没中过。文我和妈妈总是劝他不要买彩票了,爸爸就是不听,我们也没有办法。爸爸还总是对我们说:“总有一天我会中大奖的。”虽然奖还没有影呢,但爸爸把怎样花这笔奖金早已设计好了。妈妈说,爸爸买彩票是不务正业。可爸爸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