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最近,我读高中的女儿拿回一份学生登记表,在填“社会关系”一栏时,女儿不满地说:“怎么咱家的亲属都是工人?就没有个国家干部、个体老板、知识分子什么的,多没面子啊!”我对她说:“工人是劳动者,是最光荣的,中国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也就您那么看吧,事实上工人算老几?还工人阶级,谁理你啊?!”女儿的话呛得我半天无言。气过之后,我再想,工人阶级过去在企业里是脊粱,是主脉,“咱们工人有力量”,这歌这话多给工人长精神!可现在看看,有谁还愿当工人?看看人们填的一些表,还有几个是工人?但凡有职称的填职称,有…  相似文献   

2.
我对苏鲁同志提出《工人阶级不吃香了》的问题很有同感。我认为“工人阶级不吃香了”的说法不准确,而说“工人阶级不那么吃香了”才较为确切。   从 50年代到 70年代,在我们当地,盐业、林业工人,厂、矿工人最吃香,每月有固定工资和大米,而且工资待遇很可观,还有劳保福利。那时的工人阶级,岂止吃香,简直成了国家宠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企业转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产品要求优质合格,适销对路;品种要求花样出新,投入市场竞争;分配要按劳取酬,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关联。工人就显得不那么吃香了。再拿工…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卷的编写工作,是高等教育界的一件大事。它要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基本成就和基本经验,力求取得规律性的认识。这是一项教育科学的巨大工程,需要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同志群策群力才能完成。《当代中国》教育卷编委会先后在北京、南京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和教育部门负责同志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巷编写纲目的意见,就若干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了讨论。为了更广泛、更深入地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我们受《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卷编委会的委托,发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卷专题讨论会综述。希望广大读者撰写这方面的论文,凡是具有一定见解和水平的,我们都乐于发表。  相似文献   

4.
不记得了吗     
午夜 《初中生》2008,(11):10-11
我常常光顾小巷深处卖千层饼的摊子。摊子主人是个北方女人,说话时乡音很重。她每天不停地忙活,一会儿烫饼一会儿卖饼,身子陀螺一样地转个不停。她的饼分三种:甜的、咸的和加蛋的。我每次都只买加蛋的,因为考虑到营养要均衡,相对而言,加蛋的饼营养丰富一点,无疑是很好的选择。如果再来一杯热豆浆,既省时省事,营养搭配又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5.
不记得了吗     
我常常光顾小巷深处卖千层饼的摊子.摊子主人是个北方女人,说话时乡音很重.她每天不停地忙活,一会儿烫饼一会儿卖饼,身子陀螺一样地转个不停.  相似文献   

6.
英国贝尔医生在1866年的《公共卫生·第8号报告》中,记述了当时欧洲最富的城市之一伦敦的工人惨状:许多工人的床铺“是连一卷肮脏的破布或一小堆创花也算在内的”,“很多人没有床、穿着衣服睡在光秃秃的地上,青年男女、已婚的和未婚的都睡在一起。这些房子都是些阴暗、潮湿、污秽、发臭的洞穴,根本不适合人住”①,“这些可怜的人为了躲避从窗前臭水沟和厕所里发出的恶臭,不得不忍受窒息的痛苦”②,“这里是散布疾病和死亡的中心”。③上个世纪不少人很少活到42岁;出售给工人每天吃的面包中,含有一定量的人汗,并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从第一卷于1867年发表以来,到今年已流行于世130年了。在这130年中,它虽然一直遭受到资产阶级的非难和攻击,但它却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在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南的作用。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发生了“滞胀”,现实动摇了新古典主义和凯思斯主义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统治地位,这些国家的决策者和某些理论家于是试图寻求新的政策理论基础,甚至想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谋求一些有用的东西。因而在这些国家一时出版了许多有关《…  相似文献   

8.
由湖北省古典文学研究会,武汉市红学会等单位发起召开的“当代红学研讨会”,1988年11月30日至12月8日在湖北大学召开。与会的红学专家、《红楼梦》研究者、爱好者共190多人,会上讨论的问题综述如下: 一、关于1954年批判俞平伯运动1954年,由当时的“两个小人物”,引起的批判以俞平伯先生为代表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对当代红学以至我国整个思想学术界,影响至深。现在虽然有关部门已为俞平伯先生在政治上平了反,但是,那场运动在思想、学术上的恶劣影响还没有肃  相似文献   

9.
窗外已是初冬,教室内却夏意正浓。我班的学生在我的带领下,正徜徉于19世纪末中国海边的西瓜地里。“哎呀!错了!”忽然,一声惊呼划过教室上空,打破了教学的意境。我和另外四十六双眼睛一起盯向第三排。只见声音的发出者邹俊杰的脸一下子红了。他是一个乖巧而睿智的男孩,声音从他  相似文献   

10.
发表于1848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宣言》至今依然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核心思想依然揭示着当代世界的基本矛盾。新世纪以来世界范围的"马克思热"重证着《宣言》的真理性,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有识之士认为《宣言》依然揭示着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实质。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两大对立的阶级和社会制度,人类还没有获得彻底解放,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没有完成,《宣言》所揭示的基本原理就仍然具有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个是沉稳淡定的男人,一个是善良坚强的女人;一个是敌人阵营里优秀的潜伏人员,一个是游击队伍中杰出的领导成员。他们之间,没有缠绵悱恻的受情故事,却有感人至深的革命友谊,由信仰构建的家庭,周祥奏出了和谐的乐章!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所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揭示了英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道德面貌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对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作用,大大推动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于提高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和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对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重视对经典作家思想的学习和研究,学习恩格斯的调查研究方法,紧紧围绕工人阶级做文章。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笔者在参加暑期培训时,一位教授和一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不约而同地提到小学语文课文《落花生》(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5课,北师大版第七册第4组)已经不适应时代潮流,不该再编入教材。说是一位教师执教许地山的《落花生》一课时,设计了一场课堂辩论。老师说:大家明白了文中的父亲要我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之后,请你们再思考如果落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两者只能择其一,按现在的社会要  相似文献   

14.
15.
司马迁最早提出孔子删订《诗经》的说法,得到了汉代学者的认同。唐代的孔颖达首先对此提出质疑。宋代的学者多数认为孔子并没有删订过《诗经》。清代前期的学者注重实证,多数人不同意司马迁的观点。清代后期今文经兴起,一些学者认为孔子删过《诗》,但他们并不同意司马迁的古诗三千之说。新文化运动以来,反对孔子删《诗》的观点几乎成了定论。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重新展开,多数学者能够从新的视角观照这一问题,有赞成孔子删《诗》论的,也有反对的。  相似文献   

16.
【课堂片断】1.师:田忌和齐威王的第一次赛马是怎样的?结果怎么样?(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不少学生举起手)2.师:大家不用急于回答老师的问题,就这个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用手上的马演示第一次赛马的经过。3.学生开始讨论。(讨论时有两个小组的学生开始演示,教师过来制止)4.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教师就示意讨论结束了,其中有几个小组的学生正兴趣盎然地演示,但只好无奈地停止了。【思考】这样的讨论有必要吗?我们真的让学生的小组讨论有实效了吗?真的让学生的小组讨论自主了吗?真的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了吗?为此笔者对这样的小组讨论如鲠在喉,对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有话要说。一、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小组讨论的问题至少应符合两条原则:一是有助于突破课文重难点或疑点。二是可以引发不同意见的争鸣。上面片断中那位老师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却不符合这两条原则,至少对学生来说没有挑战性。“《田忌赛马》中第一次赛马是怎样的?结果怎么样?”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学生只要一手”和“讨论一开始就有两个小组开始演示”。可见这位老师提出的问题过于浅显,没有任何思考的价值,更谈不上讨论的必要,在这种问题基础上的小组讨论,只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已,没...  相似文献   

17.
读到这个题目就被它吸引住了,一鸣惊人是许多人的梦想,台湾作家刘墉的这篇文章,真能给有这种美好愿望的人找到一个成功的途径吗? 文章先从一个不走运的警官的故事说起,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平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当警官即将退休的前一天,面对劫匪竟然举起没有装子弹的空枪,结果死在最后一天的岗位上。作者用这个故事从反面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携枪千日,用在一时”,“平时总要为战时做准  相似文献   

18.
唐蓉 《湖南教育》2006,(9):34-34
1.师:田忌和齐威王的第一次赛马是怎样的?结果怎么样?(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不少学生举起手) 2.师:大家不用急于回答老师的问题,就这个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用手上的马演示第一次赛马的经过。  相似文献   

19.
周杰伦将在一部名叫《灌篮》的篮球电影中领衔主演。该电影于3月在上海开拍,并将于2008年北京奥运前夕上映。听起来很耳熟?这其实是向井上雄彦的《灌篮高手》"致敬"的真人作品。  相似文献   

20.
娘回了家。喊一声“娘”。没人应。喊一声“爹”。没人应。娘的娘,娘的爹,都去了。一背过身,就远得再够不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