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礼明 《师道》2010,(12):21-23
公开课,本来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特色的舞台,教师理应进行精心设计,力求课堂高效而精彩。但很多老师在讲授公开课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形式的花哨或者环节的完整,以致课堂脸谱化倾向严重,最终让课堂从鲜活生动的师生互动变成僵化刻板的机械流程,导致“教学”失去原始的、生活场景化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
原生态本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术语。在原生态中,生物的一切特征和习性都是天然所成,生物与环境呈现着一种天然的和谐。将"原生态"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是指语文课堂要去除浮化、热闹,回归本真,回归自然,回归朴实、扎实,回归平淡。  相似文献   

3.
公开课历来被视为日常课堂改革的“先锋”,但这种先锋的作用却因疏离“原生态”而日渐弱化。公开课要引领课堂改革,必须改变孤芳自赏与高傲,以亲和的面孔与日常课堂“牵手”。现呈现几篇公开课“变脸,,的案例,以透视实践者追求课堂“原生态”的行踪。[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希望公开课获得成功。博得听课者的掌声.这是每一个执教者的企盼。于是,公开课前,执教者积极、紧张地做各种各样的准备,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但准备到底应该怎么做,意见应该如何听,就这一话题,下述作者的感悟与见解,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赵辉 《吉林教育》2009,(7):85-85
观摩课也好,研讨课也罢,听过很多这样的课,笔者内心产生了更多的无奈!因为不争的事实是:为讲出课的轰动效应,为秀出授课人的名师地位,授课人对课进行过多的语言包装、问题包装、手段包装,由于事先多次试讲,课被打造的痕迹十分明显,原本灵动的教学流程被掌控得死板僵硬,本该充满变数和未知的探究活动被钳制得波澜不惊。面对孩子们那一颗颗纯真的心灵,注视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我们呼唤公开课要去伪存真,要追求原汁原味,要回归“原生态”。那么,如何回归“原生态”呢?  相似文献   

6.
所谓家常课,是与公开课相对应的概念,也就是指在常态下,我们每天按课程表进行的日常课堂。请别小看了这家常课的意义,它是课堂教学原生态的一种自然存在,而原生的东西,往往会有天然合理的健康基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打开网络,搜索公开课的关键词,醒目的是很多令人费解的字眼:公开课的内幕,教师作弊:制造的公开课,等等.  相似文献   

8.
<正> 当公开课成为时代的引领、潮流的象征时,许多教师将公开课的重心不自觉地放在了追求完美上。如何使一节课无懈可击,成了教者的最终目标。于是乎,一个个经过精心装饰的公开课,使许多听课教师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自虑:"他为什么上得这么好!"这些学生为什么这么聪明!"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教师,总免不了要上公开课,公开课应当怎样上呢?本人不揣浅陋,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一,公开课应当是有准备的课。 公开课的目的是什么呢?笔者以为:从授课者的角度看,是展示个人教学素质的舞台:从听课者的角度看,是观摩学习他人经验的看台;从组织者的角度看,是推行某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上公开课,对教师而言是件常事,也是件大事,教师都会高度重视。但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很优秀,课上得轻松自如、真实有趣、效果良好,在上公开课时却显得拘谨呆板、缩手缩脚、效果不佳。有些平时上课踏踏实实的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居然也带有作秀、表演的虚假成分,让听课者大失所望,教师自己也觉得不是真实的自我。  相似文献   

11.
陈宏 《四川教育》2003,(12):21-21
很多教师上过公开课,很多教师想上公开课。只要是教师,就离不开公开课。然而,我们调查发现,却很少有教师喜欢公开课。公开课,越走越远,品质美味不再,风光何用?公开课,想说爱你不容易,何时脱下空有其表的华美外衣,重现“本色”?公开课,曾经很精彩!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常见形态,公开课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按不同用途,公开课可细分为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指导课、研究课、竞赛课、汇报课等多种“课型”。公开课曾备受青睐,在提升教师教育理念,推动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发挥过积极显著的作用。上过无数公开课的特级教…  相似文献   

12.
如今大凡公开课和优质课大赛,我们见到的大多是二、三十岁的青年教师。的确,让我们欣喜的是,这些教坛新秀给课堂带来一股新风,尤其是他们的教学热情与创新精神。这也体现了有关领导培养青年人的远见卓识:不断地推陈出新,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兴旺发达。然而每次观摩他们的课后心中总觉得似乎有些缺憾:为什么不多些成熟而经验颇丰的中年教师参加呢?此时作为教学中起骨干作用的中年教师为何在公开课中难觅踪影呢?原因大概有三:一是领导侧重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二是青年人在课堂上更显得有朝气和活力,三是中年教师个人大多因家庭…  相似文献   

13.
公开课理应真实、朴实、扎实,要讲究“原生态”,追求实效性,该怎样就怎样,决不做作,无需“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  相似文献   

14.
公开课理应真实、朴实、扎实、要讲究“原生态”,追求实效性,该怎样就怎样,决不做作,无需“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  相似文献   

15.
网络公开课背景下的高校课堂教学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公开课是近年来的新生事物,社会反响较大,尤其对当下中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它将中国高等教育的竞争背景扩大至全球范围,直接面临来自哈佛、耶鲁、牛津等世界名校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在育人理念、知识传播效果等方面提供了借鉴意义。积极应对网络公开课挑战的方式之一,是客观评析其优劣势和得失,以期对日常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在名师授课、培养全人、个性化教学等方面可吸收其成功经验;在尝试多元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营造集体氛围等不足的方面,可多作开掘。  相似文献   

16.
《福建教育》2005,(11A):6-6
公开课,中小学教学的一道“风景”。这种特殊的教学形式对于我们发现基层优秀教师,推广各地先进教学经验,发现、研讨甚至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功不可没:对于名家、名师传播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7.
公开课,顾名思义即在公开场合上课进行教研的一种课型。笔者认为,按照公开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来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教师个体为研究对象,突出个人教学水平的公开课。这类公开教学的目的在于对个人教学能力水平的诊断、对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等,关注个人教学的真实情况——好在哪里、存在哪些不足;另一类是以教学问题为研究  相似文献   

18.
变味的公开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评价一位老师的教学水平如何,首先想到的是看他的公开课如何;看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如何,听公开课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开课对于一名教师、一所学校可谓“至关重要”。所谓物极必反,由于对公开课的过分倚重,所以现在出现了很多变味的公开课。公开课成了追名逐利的跳板。评职、评优、提干,公开课是其首选要素,砝码极重。因此,每学期每学年的各级公开课比赛便成为不少教师和学校的头等大事。开学之初,教师便早早定下课题,潜心研究,然后再到不同的班级一遍一遍地讲,反复演练。学校方面也是极力支持不遗余力,成立专门的备课组,对参赛教…  相似文献   

19.
很长时间以来,质疑优质课、示范课等各类公开课的文章不时见诸报刊,什么“做秀”、“表演”,甚至“腐败”,不一而足,公开课似乎成了众矢之的。难道公开课真的那么惹人嫌、讨人厌吗?笔者作为一名有着近20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对此问题有着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不知从何时起,有人提议构建生态语文课堂。“生态”一词原是自然学科的一个概念,意思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如果硬要拿到语文课堂上来说,应指课堂的环境、语文课的特性和师生在课堂中的生成状态。那么,是什么破坏了公开课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