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中国在国际上的通称为“支那”(China)。“支那”之称是从何而来的呢?这是一个难以查考的问题。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它在印度梵文、希伯来文、栗特文、拉丁文、希腊文、亚美尼亚文、叙利亚文、阿拉伯文、波斯文以及中国史籍中都有记载,世界文明古国如印度、伊朗、希腊、罗马和许多发达国家如英、法、德、捷克、日本,都用“支那”或与之音近的语词来称呼中国。“支那”是译音,不同民族语言中的写法不一,拉丁文、意大利文、印度梵文皆作Cina,法语写作La chine,英、德、捷克等国写作china,日文则写作“支那”。 那么,外国人为什么称中国为“支那”呢?中外学术界曾展开过热烈的讨论。300多年前,明末西方传教士卫匡国率先指出:“支那”是秦的译音。秦统一中国之后,积极开展对外交流,西域各国就称中国人为“秦  相似文献   

2.
婚姻一语大约起于周时,周代以前称嫁娶,不称婚姻。婚姻是以嫁娶为主要内容,嫁娶用语早于婚姻,当母系社会婚制衰落以后,嫁娶婚以前。关于婚嫁有许多不同的称呼,《尔雅·释诂》谓嫁,如也、适也、之也、徂也、往也。《易》“蒙卦”、“咸卦”中多处讲到取女即表示嫁娶...  相似文献   

3.
梁武帝故里在何处?不久前,笔者前往丹阳萧王村作实地考察。萧王村,是一座依山傍水的自然村落,全村250多户人家俱姓萧,故村名别称“萧家”。这座小小的村落,出了齐、梁两朝皇帝,历史上称之谓“齐梁房”,也即齐皇房和梁皇房。两支宗脉中数梁皇房最为兴旺,自梁武...  相似文献   

4.
明王圻《稗史汇编》称罗贯中为“有志图王”,是关于《三国演义》作之性情行状的宝贵资料,对认识《三国演义》的创作动机及思想、艺术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对其“图王”事实语焉不详,迄今为止又乏旁证,故人们认识多存疑惑。本认为其或系指效法孔子作《春秋》,所图之王当为观念之王,而并非指实际地争做帝王。  相似文献   

5.
一、淮阳“泥泥狗”的文化渊源 淮阳,古称陈州,中国历史“三皇五帝”之伏羲氏建都地,也称“太吴之墟”。相传上古伏羲氏在此建立了“画八卦、制图腾、做琴瑟、定官职、教化先民”等6大功绩。据说,埋葬伏羲氏头骨的陵园在城北,史称“太昊陵”,又叫“人祖庙”。当地广泛流传伏羲和女娲结为夫妇,捏土做人,繁衍人类的传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太吴陵隆重举行“人祖庙会”并有传统娱乐活动和贸易交流。  相似文献   

6.
古玩也叫“古董”。“古董”,是指古代流传器物,可供了解古代文化的参考。“古董”也称“骨董”,所谓“骨”,取其肉腐而骨存之义,意指保存过去之精华;所谓“董”,即知道、了解,“骨董”即明晓古人多遗之精华也。“骨董”,初见唐代开元年间张萱的《凝耀》。当时,“骨董”二字系方言。“骨董”后演变为“古董”,直到清乾隆年间,人们才开始叫“古玩”。  相似文献   

7.
从一般意义上讲,文书大致分为公文书和私文书两类,清代文书亦然。私文书是私人之间往来的文书类型,如书信、便笺等函件,而公文书则是官府处理公务相互往来的文书。本文主要指公文书。依照文书在拟写和流转过程的基本情况,公文书可以分为这样三种类型:一是上行文书,如臣子给皇帝的奏章,下级官员给上级官员的呈等;二是下行文书,如皇帝的谕旨,上级官员给下级官员的批等;  相似文献   

8.
对“从起源中理解事物,就是从本质上理解事物”这句话,历史观察者特别有会心之感。古代制度的研究者亦然。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过各种等级样式,它们不但功能、性质不同,其名目也不相同,或称“爵”,或称“秩”,或称“品”。  相似文献   

9.
翻开《史记》,第一个进入我们视野的人物就是黄帝。司马迁称黄帝是“法天则地,四圣遵序”的远古第一帝王,从此确立了黄帝至高无上的始祖地位和“史从黄帝始”的正统史观,得到了后世史家和炎黄子孙的广泛认同。司马迁从黄帝开始记史,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一、从黄帝开始记史是汉代大一统的需要大一统思想产生于周代,秦统一六国后,将其确立为统治思想,《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就是《诗经·小雅》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翻版。西汉统治者,尤其是汉武帝,继承并完善了大一…  相似文献   

10.
魏亚光 《世界文化》2013,(11):53-55
在中国古代,皇帝们除了原有的姓名之外,还会有年号以记录年月,死后又以庙号来区分长幼,谥号则以其一生功过来定。如康熙、雍正是年号,唐高祖、唐高宗是庙号,汉文帝、汉武帝是谥号。但在欧洲,史学家对他们的君王除了用一世、二世这样凸显谱带宗亲关系的称呼来区分外,还会赠送一些绰号给他们,有例如“美男子”、“狮心王”这样光荣伟大的尊称,也有“歪嘴”、“失地王”这样损害君王光辉形象的戏称。欧洲君王们大部分都有绰号,有的还不止一个,千奇百怪,但是只要一听,我们就可以把此人的特性或外貌猜得八九不离十。  相似文献   

11.
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形式,也是历朝历代中国各级政府重要的"官职"、"官责",地方志因而又有"官书"之称。本文概述了地方志作为历代中国政府"官书"的主要行政特征。  相似文献   

12.
初次相识,要特别注意您新朋友的自我介绍。这很重要,因为他显然是在告诉您,希望怎样称呼他:是称姓氏,还是直呼其名.或是名字加父称,或是唤之以小称。俄罗斯人不习惯别人只称自己的姓。许多外国人——不论英国人、法国人还是西班牙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加上礼貌用语。以本国语或俄语“先生”相称。  相似文献   

13.
驿传制度是中国古代专门承担接待过往官员和邮递文书的交通制度,故又有邮驿、邮传、传驿、馆驿等称呼。这一制度自殷商创立,其接待和邮递的两种职能向来是合二为一的。唐代,始有递铺之设,专门传递文书,但尚未在全国形成统一的制度。到了宋代,则普遍设立递铺,专门承担文书传递任务,驿与专门供行人往宿的的馆舍合并,与递铺分立。驿与递在宋代分立后,在职能和建制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分属两种不同的交通管理系统。首先是职能的不同,宋代以前,驿同时承担文书传递和接待宾客之任务,并为过往宾客提供交通工具。到了宋代,文书传递之职能,为递铺所…  相似文献   

14.
古代战争中的「信」陈昌宁“兵不厌诈”这个说法起源很早。春秋初年,列国间战争已不仅是力的较量,而且很讲究战术的应用,如马身蒙虎皮、利用有利地形、避实就虚等。到了战国时期,不论战争还是政治生活,无不充满欺诈。“诈”在今人看来,即使不是伴随人类产生的,至少...  相似文献   

15.
阎盛国 《寻根》2005,(6):46-47
新莽之政,法禁烦苛,百姓力作所得,不足以给贡税。“奸吏因以愁民”(《汉书·王莽传》),雪上加霜。公元17年,临淮之人瓜田仪,凭借会稽长州险阻之地,聚众与王莽政府相抗衡,俨然成为王莽新朝的第一颗星星之火。公元21年,上谷名士储夏,向王莽毛遂自荐,愿意前往会稽长州劝说瓜田仪部众出来投降。王莽采纳了储夏建议,赐予储夏中郎官职,派遣前去招降瓜田仪。储夏如何劝说瓜田仪出降,《汉书》并没有明确记载,只是扼要提及此次招降的不愉快结局:“仪文降,未出而死。”何谓“文降”?唐人颜师古解释说:“上文书言降,而身未出。”说明瓜田仪只是通过文书…  相似文献   

16.
京剧小知识     
京剧素有“国剧”之称,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早在清朝乾隆五十五年,皇帝作八十大寿时,就曾诏令安徽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著名徽班进京献艺。徽调是二黄腔,唱词通俗易懂,于是很快就在京城赢得了观众。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徽班又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他...  相似文献   

17.
刘畅 《世界文化》2011,(3):45-46
一次去学校附近有韩国国家历史遗迹之称的健陵和隆陵参观,见到价目表上有“大人”1000韩元,“小人”500韩元,不觉有点好奇。在中国,绝对不会用“小人”来代表儿童的,因为它有众所周知的其它含义。这里用“小人”来称呼儿童,可以说是保留了这一词汇最原始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覃”字读音考辨覃承勤覃,本古字。作姓,当读秦(qn)。在中国姓氏中,覃氏并非偏姓。覃氏现有苗裔400万,广播国内9省(区)、海外15国,涉国内13个民族。按人口计,在全国5660个姓中,占第193位。中国习惯称前列之500个姓为大姓,覃氏亦在大姓之...  相似文献   

19.
王蕾 《华夏文化》2006,(3):18-20
花朝节,是我国民间岁时八节之一,也叫花神节,又称百花生日。自春秋起源,袭至明清,一直绵延不衰,其重要程度可与中秋相媲,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节日之一。因其经常与中秋节并举,中秋古时又称“月夕”,进而形成“花朝月夕”、“花朝月夜”等成语,流传至今,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然时至今  相似文献   

20.
老子《道德经》与中国古代军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学术名,自古及今,有不少人将它视为兵书,甚至王夫之将其称作“言兵之祖”。老子生当春秋衰乱之世,为了实现其“道法自然”的理想社会,在《道德经》中提出了一系列用兵治军的原则,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道家军事思想。老子的思想对后世兵家影响至为深远:一是开启了道家兵法的先河;二是通过《孙子兵法》广泛影响了历代战争理论和战场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