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洁 《华夏文化》2008,(3):26-28
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劝善思想贯穿于自身的哲学理论中,并与中国儒家文化和佛教外来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善”、“恶”观,影响着儒释道三教在善恶伦理观方面的发展。但道教的“善”、“恶”观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伦理观念,道教已经将“善”、“恶”提升到了哲学思辨的高度去思考。《道德经》第二十章就提出“善之与恶,相去若何”的问题。《太上感应篇》作为现存最早的劝善书,其中也包含了深刻的道教劝善思想,将深邃的哲学思想变成通俗易懂的文字,以便在民间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2.
道教的最高追求、根本信仰是道。道教继承了道家思想中道的哲学内涵,视道为宇宙的本原和主宰,并将其演化为宗教的至上神,以它为道教的根本信仰,由此推演出道教的宇宙观、生命观、伦理观和人生观。道教的道之追求不仅是一种理论探求,也是一种现实行为,重视道对治理国家整顿政治秩序和帮助人生命永存提升生命境界的作用和意义,有着丰富的人生论内涵,由此形成了道教独特的人生境界论、人生价值观、生存环境论和性别意识观念。  相似文献   

3.
<正>《化书》是五代时期道教的经典著作,通常被认为是道士谭峭所著。全书共分为六卷,分别是“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化书》中包含着丰富的死亡思想,谭峭一方面吸收了前人的优秀成果,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认为死亡与“食”有直接关系,死亡只是道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死亡不是终结,只是“化化无间”中的一环。此外,还给出了“尚俭”的方法,希望能够契合大道超出生死。一、认识死亡纵观整个人类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4.
吕洞宾信仰是道教生命观的终端体现,其思想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他的成仙不死本身就代表了道教对死亡的独特解释,是道教神仙信仰的具体表现;二,他选择由儒入道,成为自我生命的主人,这是道教对个体自我自由选择的重视,是道教生命观主体性的表现;三,他劝人向善,劝人忠孝、教人修心之法,把生命终极问题的解决与道德的善恶联系在一起,是道教生命伦理观的体现;四,他以济世度人来自度,是道教生命观利他又利己、度人终度己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曲彦斌 《寻根》2022,(5):133-139
<正>以往,曾关注过道家文化与道教,写过《道教与民间文化》之类文章,也在多部书中专门论及,如《隐语行话的神秘世界》一书中卷《从隐语行话考察、透析社会》第五章《社会杂流切口》,论及由于道教本即生长于汉语言文化环境之中,又与民间社会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或此即其接受民间文化影响乃至隐语行话语俗的根本机缘和“先天性”条件吧。据所见材料,道士中隐语行话颇多。而且,设计了中华书局锦语文化博物馆的《中国道教语言文化双葩:道书隐语与符·天书》单元。  相似文献   

6.
清静是《道德经》的重要范畴,也是早期道教派别太平道的修道思想之一。五斗米道的教义经典《老子想尔注》继承和发挥了老子的清静学说,并将《太平经》的清静修道思想一以贯之,以"清静"为基本教义,它体现在道教尊神太上老君的意志,道教俗世生活的戒律,道教修持方法与原则三个方面。《想尔注》重视清静之说并树立为宗教教义的做法对后来道教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首篇,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可以说是庄子哲学的核心内容,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在过往的庄学研究中,人们很少注意到其对道教丹道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内在联系。陈鼓应在《庄子今注今译》一书的开头部分写道:"他的哲学思想不仅是我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也逐渐内化,成为我内心世界的重要部分。每当人生跌入困顿之谷,庄子的理念总是成为我最大的精神支柱,支撑我继续前行。"(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修订版序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一书,一般认为是在唐玄奘西游的基础上改编加工而成的。作通过审慎的考证,认为《西游记》暗示的是道教全真教领袖丘处机的西游,而与玄奘无关。主要证据有:(一)《西游记》思想与全真教完全一致;(二)《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及细节与丘处机西游相一致,而与玄奘西游相左。  相似文献   

9.
《古书隐楼藏书》是清代道教龙门派十一代高道闵一得的重要著作,其中贯穿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医世”。本文以《古书隐楼藏书》为对象,考察其中医世思想及医世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上古神道传统把以天道为核心的宇宙生态秩序神圣化,认为建立和维护神圣的宇宙秩序是建立和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的基础.道教的生态宇宙观、生态伦理思想和生态控制思想发源于上古神道传统.  相似文献   

11.
东晋后期至南北朝前期,中国道教史上兴起了一次重大的变革潮流,使道教进一步成熟化、定型化、官方化,为尔后千余年的发展奠定了基本格局(参拙著《东晋南北朝道教的变革与发展》,《历史研究》1981年第5期)。此次变革潮流开始于晋哀帝前后道教从杨义与许谧、许翙父子之炮制上清经。  相似文献   

12.
西安古称“长安”,是道教的发祥地,是道教祖庭楼观台的所在地(周至县),亦为历代道教的主要活动地和道教学术成就的编集地。被道家奉为教主的老子,晚年来到楼观,将平生学说整理为《老子》一书,逝世后就葬于楼观附近。在道教正式形成之前,具有道教雏形的神仙方术在关中地区十分盛行。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对山东齐人的神仙之说和道家方仙之说的长生方术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把宋明理学视为封建社会后期统治思想而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这期间虽然涉及到佛道二教,但只是作为陪衬和点缀.因此对宋明时期的佛道研究尚很薄弱.特别是对于道教这个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总以为其理论思维层次低,思辨水平差,更是不够重视.孔令宏教授经过多年刻苦钻研,勤奋探索,著成<宋明道教思想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堪称这方面的力作,它是第一部宋明时期的道教断代史著作,就其系统性、全面性、深刻性而言,可以说是填补了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的一个空白.其努力挖掘宋明时期道教内部的思想演进过程,阐发这一时期道教学说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揭示出宋明道教理论所具有的深度和高度,全面展现宋明道教思想的历史面貌,因此对于中国道教史乃至于对整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综观全书,笔者以为其具有以下几点颇值称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在民众生活中有着深远而又广泛的影响,戏剧演出常常与宗教活动结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很多具有深厚宗教色彩的戏俗.本文考察福建莆仙戏的破台仪式,探究其与道教思想的不解之缘,并揭示其习俗化表演与道教净坛仪式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5.
巴蜀地区是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唐末五代之时,巴蜀高道辈出,他们与王室有着很紧密的关系,蜀中道教在其推动下蓬勃发展,文学创作也带有明显的道教因子。编纂于后蜀广政三年前后的《花间集》,既要契合后蜀后主孟昶高雅的文化品位,也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合乐可歌的范本,含有道教情韵的作品受到编者的重点关注,所以该书收录了诸多与道教典故相关的词调,如《女冠子》《巫山一段云》《临江仙》《河渎神》《天仙子》等,同时,也选择了许多使用道教意象的词作,以表达咏史、求仙、及第的主题,有着可供各阶层欣赏的道教风致。  相似文献   

16.
蒙文通曾云:“我国旧籍之讹误紊乱,无过於《老子》。”①此殆以其人其书具哲学之思辨,故清以前之注本几数干家,②今可考者尚有四五百种,③近代以还之研究专着亦数十百种;复以其人其书为道教所用,故行迹悦惚神秘,扑朔迷离,书主由治国而治身,牵涉仙道养生。  相似文献   

17.
王嘉兼具方士和道士的双重身份,其宗教思想分别表现为谶纬神学和神仙道教。从《拾遗记》关于伏羲的记载可见,王朝更迭的叙述顺序以及伏羲的出生、长相、功业等,反映了作为方士的王嘉的谶纬神学思想;神灵变化以授符、潜心修炼方得道之类的故事,反映了作为道士的王嘉的神仙道教思想。王嘉及其《拾遗记》,是时人思想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8.
论《太平经》中的儒家思想龙晦道教在古代号称"杂而多端",作为道教最重要的经典《太平经》,经王明先生加以整理后,为它写的《合校序》文中,也说《太平经》"全部内容多而且杂,杂而不纯"。王先生从宇宙观、认识论、社会思想三方面举出《太平经》里"自相矛盾的言论...  相似文献   

19.
关于《老子》经济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老子》经济思想初探朱森溥《老子》书文约义丰,意蕴广厚,自古聚讼纷坛,各识其是。当今学者,也是见仁见智,各有所取。本文仅就《老子》的经济思想,陈述一孔之见,以就正于海内外专家。从《老子》书中所反映出来的经济状况来说,大致有下列几个方面,其一是农业...  相似文献   

20.
周硕沂 《寻根》2001,(6):100-102
《寻根》今年第4期,发表了谢志民、宫哲兵两位先生有关女书字的论述。谢《论女书构成与古越稻作化》认为女书的形成系来自古越稻作化。宫《江永女书是清代的字》认为这种字是在清末出现。笔却认为两种看法都需商榷,现分别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