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07年-1909年的“间岛”交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重大步骤,清政府在两年余的交涉过程中,驳斥了日本在“间岛”问题上散布的种种谬论,论证所谓“间岛”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挫败了日本侵占这一地区的阴谋。日本在交涉过程中调整外交策略,以“门岛”为筹码,逼迫清政府在东三省五案交涉上作出让步,攫取了大量路矿权利。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吴禄贞、宋教仁在这一交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政府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清末中日“间岛”交涉为个案,揭示了日本歪曲利用中朝界务遗留问题,策划“间岛”事件,制造领土纠纷,通过协调与列强的关系,谋求对华扩张的有利局面,以六案交涉向清政府发起外交总体战,迫使清政府对其让步,使其在东北南部地区的势力得以大为扩张。  相似文献   

3.
1907—1909年的中日“间岛”交涉是清末围绕领土主权的一次重大外交活动,日俄战争后,日本利用外交上的有利时机,于1907年8月以中朝界务问题为由提出“间岛”问题。 “间岛”初指吉林光霁峪前图门江中一块滩地,日本歪曲“间岛”真相,将其扩大为涉及延边广大地区的领土纠纷。日本提出“间岛”问题时,即从派兵越境侵占配合其外交讹诈。清政府一方面在延吉地区组织有理有节的抵制,另一方面通过外交途径与日交涉,驳斥日方在  相似文献   

4.
1874年的日本侵台事件是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第一次武装侵犯。在这起事件中,清政府对日外交方略经历了抗议交涉、备战求和、外交谈判三个阶段,而贯穿其中的主线是清政府寄希望于通过谈判途径解决冲突的妥协态度。清政府的妥协让步助长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侵台事件拉开了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序幕,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及中日两国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晚清保守派在外交上的保守主张主要表现为:拘泥于传统外交礼仪;对外交涉坚持强硬态度;反对派遣公使外国;在“义和团运动”中盲目排外等,这些做法与主张严重阻碍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进程,对晚清政府的内政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代中朝边务纠纷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间岛"领有权问题,即对越境朝鲜人垦居之图们江以北的领土所有权问题;二是由此引发的中朝疆界划分问题。中朝两国"间岛问题"纠纷的近代后果是中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间岛协约)。中日在"间岛问题"的交涉中,虽说中国保住了东北边疆主权,但付出了"东三省五案"等沉重的权益代价。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全盘西化"论者陈序经心路历程的探析,尤其是对他所持的文化理论与主张的解读,以期发见其学者人格中对历史与现实的悲悯意识和以"西化"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虽然陈序经的文化理论与主张存在着缺陷与偏颇,但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却是不能抹煞的.  相似文献   

8.
实施伙伴战略,是当前中国外交的最佳选择.它的核心点就在于重对话、讲合作、结伙伴,重视全方位、多层次地与世界各国积极而广泛地发展良性互动的双边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目前在外交上奉行伙伴战略,实质上等于公开宣告自己既不会主动与别国进行对抗,也不会谋求霸权或者同别国结盟,而是要真心实意地与一切国家友好合作.中国实施伙伴战略,既有利于处理好本国外交所面临的"点”、"线”、"面”三大问题,也有利于使自己在外交上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9.
"可以"在<春秋左传>中宜分为两种情况助动词"可以1"和结构松散的两个词"可以2".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助动词"可以1"在<春秋左传>中处于绝对优势,"可以2"并非"可以1"的渊源.  相似文献   

10.
日俄战争后,日本挑起“间岛问题”争端,妄图侵占中国的长白山地区。为此中国政府与日本多次交涉,最终粉碎了日本的美梦,维护了领土的主权。在中日交涉中,吴禄贞、宋教仁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