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新安理学家程大昌周晓光程大昌(1122—1195年),字泰之,休宁(今属安徽黄山市)会里人。在南宋新安理学学派形成时期,程氏是与朱熹齐名的最重要二位人物。目前,朱熹在新安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学术界已有公论。而程大昌的学术思想及其在新安理学发展史上的...  相似文献   

2.
学界传统观点认为阎苦璩考证古《尚书》的真焦,出于羽翼朱熹,阐发程朱理学的动机。本从阎氏《尚书古疏证》所表现出的与朱熹学术思想的分歧,对宋儒图书易学的批判,对“虞廷传心”的考辨等方面,论证出阎氏的思想与理学已呈现出离心的倾向,显示了清初由理学的向汉代经学复归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3.
朱熹读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读书法刘杰光朱熹(1130—1200)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集理学之大成者。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无可讳言,他的哲学思想是唯心主义的,但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却功不可没。他一生讲学数十年,孜孜不倦,即使在为官期间,也从未放弃教育和讲学活动,并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4.
朱熹理学及其教育思想对徽州教育的影响广泛和深刻,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徽州书院的勃兴和发展缘于朱子学在徽州的传播发展;徽州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方法以朱子为宗;徽州教育的书院讲会制度与朱熹关系密切;徽州教育的课程与教材设置一本朱熹的学术和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四书正误》是颜元在学习、教授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过程中评价、批判朱熹思想的学术札记,内容包括《四书(章句集注)》之“正”和《四书(章句集注)》之误两个方面,刻画出颜元生活、思考、体验、教学以及学术思想发展历程的多维画面,呈示了颜元事功色彩浓厚的教育目的论、实质教育取向的教育内容观和以实驭虚的教育方法论等教育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朱熹与中国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与中国书院李才栋朱熹(1130─1200)是我国近古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丰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与书院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后人往往把白鹿薪传当作朱子学脉的同义语,1982年檀香山国际朱子会议期间,冯友兰先生纪庆诗就是这样吟唱的。...  相似文献   

7.
苏轼《议学校贡举状》与朱熹《学校贡举私议》为各自批判当时教育现状、总结学校贡举得失、系统提出各自教育主张的经典议状,针对不同的社会背景、出于各自的政治立场,苏、朱二人对教育有不同的议革主张,且多有冲突激烈之处.学术分异是苏、朱二人教育议革分歧严重的本质,从个体来看,这是苏轼、朱熹教育思想不合导致的冲突,从学术发展史看,可看作以苏轼为代表的蜀学与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之间的争锋.出于学术思想构成的不同和各自学说主张的存异,朱熹对以苏轼为代表的蜀学历来有所批判,朱熹《学校贡举私议》与苏轼《议学校贡举状》便是这种学术分异之下跨越时空的思想争鸣.  相似文献   

8.
陆九渊“心学”教育思想的特质及其历史命运(续)顾春(三)教育方法论的基本特质在教育方法论上,陆九渊将“以尊德性御道问学”作为其教育方法论的根本宗旨。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问题,是朱陆之争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朱熹认为,尊德性与道问学应并行不废,但又偏重于...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朱熹社会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阐述了严复从教育教化、社会运行制度、物质保障三方面对朱熹社会治理思想的吸收与继承,以及严复对朱熹社会治理思想继承与发展对当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对朱熹教育思想的探讨应当重视外缘研究.朱熹的心路一直徘徊于入仕从政和退隐从教之间,二者形成一个巨大张力,极大影响到朱熹的教育观念.入仕从政是儒者定位、士大夫身份和时代背景所赋予朱熹的首要使命;以道进退、学政分离、育才化俗则是退隐从教的不得已;"格君心之非"、教育立国、"庆元党禁"充分证明朱熹教育思想的强烈政治诉求,在政治与教育之间的出入徘徊构成朱熹教育思想的底色.  相似文献   

11.
儒家哲学的理性精神主要就体现在"尊德性"方面,而朱熹的"道问学"或"即物穷理"无疑包含着认知理性;朱熹的怀疑主义也是出自一种不迷信经典、不盲从权威的理性精神;在朱熹的民本主义思想层面上,人本主义与国家主义达到了有效的统一。朱熹哲学中的这种知识理性、科学怀疑精神、人本思想,是学校教育中最有价值的内容,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各类学校教育中最需要继承和发展的文化传统。朱熹所阐发的"做学问"与"做人"相统一的道理是教书育人的永恒话题,其国家理念和民本主义思想也是目前进行爱国、爱民教育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1472—1528)生活的时代,历明帝朱见深(宪宗),祐樘(孝宗),厚照(武宗),厚熜(世宗)四朝,是农民纷纷起义,少数民族群起武装暴动,政治腐败,阉宦当权,士风虚伪泄沓,朱熹派理学家独霸文教界的时代。这种历史背景对於王阳明的哲学和教育思想的发展,都有颇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初读朱熹     
综述朱熹理学的主要内容,阐述朱熹的教育思想,考证朱熹为官清廉的历史事实。文章认为,朱熹在抗金派与投降派的矛盾、理学与反理学的矛盾、清正为民与腐败集团的矛盾这三大矛盾中从事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并成为“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思想家,重视教育、躬行不懈、在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的教育家,具有民本思想的爱国廉政的好官。研究朱熹,进行批判继承、合理扬弃,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文蔚对朱熹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王炯尧(一)陈文蔚,字才卿,号克斋,南来信州上饶县人,生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卒年不详,约九十余岁而终①。《中国人名大辞典·陈文蔚条》,清光绪七年《江西通志·陈文蔚传》,均无生卒年代。《中国文学家大辞典·陈文蔚条...  相似文献   

15.
作为理学的集大成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婺源人),其学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巨大影响早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从其后学至今,对其学术思想的研究成果可谓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甚为可观。然而,初涉教育史研究的我,却对朱子在其一生辛勤的讲学、述以及短暂的从政生涯中展现出来的具有强烈教育意义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熹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儒,其教育思想对于南宋以后中国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朱熹以“明人伦”作为教育目标,期望通过明人伦,改变当时“风俗日蔽,人才日衰”的状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朱熹高度重视道德教育,他是中国教育史上以《须知》《学则》的形式来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第一人。朱熹把人的教育划分为小学、大学两个阶段,并就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这是朱熹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朱熹的读书六法,分别阐述了读书的不同方面,是朱熹教育思想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7.
朱熹的“切己体察”与“个性化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语文教育思想是他汲取孔孟、二程等前人教育的思想精粹并融合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进行深刻的总结与反思后形成的理论结晶。今天,我们从新时代的视角来审视朱熹的语文教育思想,笔者认为,其中许多富有真知灼见的主张和理论迄今仍对现代教育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学术思想上,朱熹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对朱熹的争议,从他在世时起一直延续到当代。人们正是在学术争议中逐步接近朱熹。对朱熹的争议是纵横交错的。从纵的方面看,不同时代的人们,评价朱熹的基调互不相同,甚至由全盘肯定变成了全盘否定,或者由全盘否定变成了全盘肯定;同一时代的不同时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研究朱熹的教育思想,发掘朱熹教育思想中的自由因子,来突出朱熹的自由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0.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南宋高宗建炎四年生于福建尤溪,卒于宋宁宗庆元六年,今年正好是他逝世880周年。朱熹是中国古代一位“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旷世大儒,同时也是毕生致力于讲学授道、卓有贡献的著名教育家。朱熹从事教育活动约五十年,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事业仍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