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巨塔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湖,湖中心耸立着一座很高很大的塔。一次,我回家乡看望爷爷奶奶,傍晚和奶奶一起到湖边散步。奶奶指着巨塔说:“这塔年代太久远了。去年,一万只麻雀在上面开会,摇晃得塔尖掉了下来。不过,塔尖现在还没掉到地上。”我朝天一望,连塔尖的影子都不见。奶奶乐呵呵地说:“你三年之后再来看吧,也许能看到。”三年后,我又回到家乡。我专门带了高倍望远镜,一望,塔尖还在半空中呢,真失望。五年后的一天,我在100公里外的家里听到一阵震耳欲聋的声音。我想,一定是塔尖着地了。我急忙坐车回到家乡,跑到湖边,顿时傻了眼———哪还有什么湖…  相似文献   

2.
日本全译《金瓶梅》的小野忍教授,十年前曾致感叹于中国读书界对待《金瓶梅》实在太不公道了,一提起便指为淫书,好象别的什么都没有了。难道研究明末的社会人情,还有比这部书更为重要和更为出色的吗?——其实,早在1933年郑振铎先生就深刻地指出《金瓶梅》是一部很伟大的写实小说,赤裸裸地毫无忌惮地表现着中国社会的病态,表现着“世纪末”的最荒唐的社会景象。  相似文献   

3.
中日两国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同的渊源,但在日本人的思想体系,义理人情却是日本本土的,是日本民族所特有的。作为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它也是日本民族心理中的一对特殊的矛盾关系。从日本古代至今,义理人情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它存在于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反映了日本民族矛盾的双面性格。通过对它的认识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日本民族的心理世界,更深刻地把握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4.
日本每十年对基础教育改革一次,成功的日本教育有力地推动了日本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水准.日本基础教育的政策、法规,教育理念,科学的课程设置,先进的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等,对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和明天的基础教育设计,都不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不久举行的重庆谈判,是1927年以后,国共两党领袖第二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谈判。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是中国内部国共两党关系长期发展的结果,而且是抗战胜利阶段美苏两国在对待中国问题上的一次交锋,它深刻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围绕中国政局的国际关系。因此,研究重庆谈判的国际背景,是了解这一时期国共关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国人普遍认同一种观点.就是德国的二战反思文学相比日本的二战反思文学来得更为深刻.即从不避讳自己在战争中的罪行.但对于德国人是怎样反思的、反思的内容和探讨出了哪些人类共性的东西都没有仔细加以研究.而对于日本的二战反思文学,长期以来都存在一直善意的误解,一厢情愿地认为日本人也在对其发动的军国主义战争进行着批判和忏悔,但和日本二战反思文学有着严重的偏差,更有学者指出疑问:日本是否有反思文学.正值中国学术界讨论这一主题时,随着柏林墙的倒塌,统一后的德国也出现了一股具有为历史翻案倾向的写作潮流--描写受害的施害者.这与日本惯对战争罪责进行回避、淡化与模糊化的矛盾处理方式既相同又不同.  相似文献   

7.
《学周刊C版》2019,(9):180-181
日本夫妇姓氏制度深植于儒家传统思想的土壤,曾历经夫妇别姓到夫妇同姓,再到当下夫妇别姓呼声渐高的历史演变。这一过程反映了儒家思想在日本被不断地衍化改造,对日本的家庭与社会产生着深刻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青年鲁迅在日本度过8年,形成对日本深刻的观察和冷静的思考.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以“窃火”者的姿态,介绍日本进步文艺,号召国人向日本人学习.从1920年代后期起,鲁迅逐步接受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随后又鉴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加剧,其“日本视域”明显转换,他不仅旗帜鲜明地对日本“支那通”及“转向”文人提出批评,而且对日本的武力入侵表示坚决反对,借鉴日本和反抗日本两种取向明显此消彼长.  相似文献   

9.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深刻地表现了日本民族与文化的精神,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该作品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0.
刘兆芳 《考试周刊》2008,(3):226-22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女性地位不断提高,女性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在各个职业领域都可以看到女性活跃的身影.她们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促进日本女性就业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有一次,电台请了一位商界奇才做嘉宾主持,我非常希望能听他谈谈成功之道,以对自己的发展有所帮助。但他只是淡淡一笑,说:“还是出一道题考考你们吧。”“某地发现了一处金矿,于是人们一窝蜂地拥去开采。然而,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道,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绕道走,就是费点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日本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虽然日本确立了美国式课程制研究生教育制度,但是长期以来并没有充分贯彻课程制研究生教育制度的精神.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日本基于进一步贯彻课程制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宗旨,开启了战后最全面、最深刻的一次研究生教育改革.不过2005年以前的改革重点放在扩大规模和改善制度上,2005年以来的改革则将重心放在了提高质量上.2005年以来的改革以研究生教育实质化作为提高质量的切入点,大力强化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的到来迎来了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竞争的优势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当前的素质教育是一次深刻的教育革命,是一次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是一次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的深刻变革,是一次育人模式的深刻变革.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因此,推进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二叶亭四迷是日本近代文学的鼻祖,他所倡导的文学理论和独特的小说创作形式开辟了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推动了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他的代表作《浮云》标志着日本近代文学的开始,从第一次运用言文一致的文体进行小说创作的意义上来说,其历史性贡献是毋庸置疑的。该文以《浮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人公“内海文三”和与其关系密切的周围人物形象的分析,探究日本近代社会初期人们的内心生活以及作者的批判意识。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小说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5.
川端康成是一位热情地、执着地追求芙的作家.他一贯热心地探索美,热心地表现美.他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古都>,立足于本国文化传统,继承日本自平安朝<源氏物语>以来的古典美学,并结合西方的现代派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以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美学风格,表现日本文化中特有的对自然美的偏爱.文章从季节感、色彩感和空灵感三个方面分析<古都>中无处不在、细致入微的景物描写,进而探讨意蕴深刻、情景交融的自然美所蕴涵的象征意义,以及川端康成独特的日本美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中日文化教育交流史上,曾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隋唐时代,第二次是在清末时期(约公元1896——1911年).第二次文化交流,主要表现为中国大量地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大规模地译介近代日本著作,传入教育思想、教学内容等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入东方以后,中日关系起了剧烈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日本则学习西方较早较快,十九世纪的后三十年中,迅速地发展为近代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明治维新,使国家富强起来的政策和经验,引起了当时中国人的注意.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打败了.这给予中国人以更大的刺激.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于危亡,必须发愤图强,“变法维新”,“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毛泽东选集》1359页).  相似文献   

17.
陈丽娟 《文教资料》2009,(16):110-112
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让人们在现实层面深刻地感受到了职业教育的威力。本文回顾了日本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分析了日本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希望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养分。  相似文献   

18.
现在,一元三次方程的求解公式,称为“卡丹塔塔利亚公式”.1535年,塔塔利亚通过自己的钻研击败了费厄,得出三次方程的解法.卡丹给塔塔利亚写信询问解法,开始遭到了塔塔利亚严词拒绝.卡丹于是用恳切的语言邀请塔塔利亚到米兰做客,卡丹以基督教徒的身份起誓,至死也要保守秘密.塔塔利亚受了感动,于是把方程x3+mx=n的解法告诉了卡丹.后来,卡丹给他的学生费拉里讲了塔塔利亚的解法,两人一起研究,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他们把x3+mx=n形式的方程推广到一般的一元三次方程x3+bx2+cx+d=0,然而他的解法依赖于塔塔利亚的成果,由于对塔塔利亚的誓言,卡丹自己…  相似文献   

19.
冼玉清创作《悲秋八首》中深刻地揭露了日本人入侵广州的凶残嘴脸进和恶毒行为,反映了广州民众在日本人入侵下的苦难生活。诗歌寄寓了诗人对日本侵略者的强烈愤慨,对受难民众的同情,对国家的忧患和浓郁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20.
诺门坎事件是1939年日本和苏联之间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武装冲突.这次冲突以日本的失败告终,而这个结果对日本的侵略方向产生了重大影响,直接促成了日本由北进转为南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