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活动目标 (一)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几种动物过冬的方式,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初步懂得动物采用不同方式过冬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二)愉快认真地参加活动,乐于观察、大胆讲述及表演。二、活动准备一幅冬天自然景象挂图、贴绒板、插图动物教具若干,几种动物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色笔、纸、剪刀等。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知识童话“过冬”。 1.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扮小白兔跳、小燕子飞进入活动室 2.引入课题。教师:“小朋友刚才扮演谁?”幼儿:“小白兔、燕子。”教师:“小朋友想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3.教师讲述知识童话“过冬”。 4.讨论:小兔是怎样过冬?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全身长满密密的毛过冬?小青蛙、蚂蚁又是怎样过冬?  相似文献   

2.
(一)小动物脸谱制作材料; 蟹壳(清洗干净并消毒),彩色纸,泡沫纸等,粘合材料。制作方法: 取蟹壳作为动物脸型,用各种纸剪贴出多种动物的五官,便可制成不同的小动物的脸谱。用途: 1.把材料提供在美工区,让幼儿根据自身能力选材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幼儿动手制作的兴趣,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 2.用于室内环境装饰。  相似文献   

3.
情况分析时值深秋,常常有孩子会问“青蛙到哪里去了?”“燕子怎么不见了?”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可见,幼儿对动物过冬的知识了解甚少。因此,我抓住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结合时令,设计了“动物过冬”常识活动。内容与要求1.丰富幼儿动物过冬的知识。2.培养幼儿关心小动物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3.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有关动物过冬的录像带一盘(或相关的图片),一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角,在观察、实践活动中学习照顾自然角里小动物的本领。 2.正确说出自然角里小动物的名称,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二、教学准备: 1.自然角里的动物:乌龟、螃蟹、河蚌、金鱼、螺蛳、龙虾、泥鳅、红鲤鱼。  相似文献   

5.
游戏目标:认识远和近,体验远和近的相互关系。 游戏准备:沙包3个,各种小动物头饰若干,小动物卡片若干。 游戏过程:请一名幼儿当小猎人,手拿3个沙包站在前面,其他幼儿戴上小动物头饰扮小动物,集中站在“小猎人”的后面。当“小猎人”往前走时,“小动物”也尾随在“小猎人”的身后轻轻往前走。  相似文献   

6.
一、设计意图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孩子在喜欢动物的基础上,探索各种动物的食性,知道不同的动物有不同食性,激发幼儿探索小动物食性的兴趣。因此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不同动物有不同食性, 2.引导幼儿用观察、尝试、探究、讨论的方法客观记录事实,培养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各种实物:小鸡、小鸭、小兔,小米、小鱼、虾、玉米面、葱和菜叶。 教具:小动物头饰和图片,食物图片。 2.经验准备 通过平时聊天,了解幼儿目前的生活经验,找到教育目标与幼儿  相似文献   

8.
幼儿时期是掌握口语的最佳时期,同时,口语能力是丰富幼儿知识、发展幼儿智力的重要工具。口语训练仅靠在语言活动中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各种活动中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一、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增强幼儿说的需要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的活动量比较大,兴趣很高。如在《小动物接力赛》活动中,幼儿要戴上小马、青蛙、小乌龟的头饰模仿动物的行进动作,我请模仿动物的幼儿讲一讲是怎样做的。有的说:“我像小马一样飞快地跑。”有的说:“我像青蛙一样蹦蹦跳跳的。”还有的说:“我像小乌龟一样慢慢地爬。”…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的: 1.学习诗歌《动物的伞》,理解诗歌内容,并能有表情地朗诵。2.引导幼儿学习以排比的方式仿编、续编诗歌。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1.实物伞一把,下雨的背景图一幅。2.贴绒教具:小鸟、青蛙、蚂蚁、蝴蝶、小鸡、小兔以及乌云、大树、蘑菇、荷叶等。活动过程:1.出示实物伞,导入课题。①这是什么?做什么用的?②下雨的时候,我们常常用伞来避雨。那么小动物们会用什么当伞呢?2.边出示贴绒教具,边用生动的语言把幼儿带人诗的意境中,引导幼儿想象。  相似文献   

10.
我们这儿动物不多,在开展《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时,我就注意充分发挥环境布置的作用,在墙上布置了一个“动物园”。“动物园”里的“小动物”是幼儿收集、制作的。我先向幼儿介绍某种动物,然后让他们去寻找这种动物的图片。他们有的从图书或画片上剪下小动物,有的用废旧材料制作。我和孩子们共同将这些“小  相似文献   

11.
教师请六位幼儿戴上小动物头饰,并发给每人一件实物,另请一幼儿当小猴子。游戏开始时,老师说:“今天,小猴子过生日,森林里的动物都来向它祝贺,小猴子心里真高兴。”(音乐起)“小松鼠”拿着帽子跳出来对小  相似文献   

12.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小鸡、小鸭、小兔、小蝌蚪等小动物的主要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喂养这些小动物的简单方法;培养幼儿喜爱并主动照料小动物的情感。活动内容:一、集体教育活动在各科作业中组织幼儿用多种感官观察,认识小鸡、小鸭、小兔、小蝌蚪等  相似文献   

13.
设计意图: 3-4岁幼儿需要在操作活动和游戏中获得发展,同时这个阶段的幼儿具有"泛灵性"的特点,表现为对动物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因此,本次《一起去郊游》的活动就以与森林里小动物做游戏为情节,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体验与小动物做朋友的快乐,感知4以内的数量,理解4以内数字的实际意义。活动目标:1.积极参与游戏,体验与小动物做朋友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袁芒 《学前教育》2008,(2):42-43
随着我院小班主题探究活动“动物宝宝”的深入,我们生成了活动分支——有趣的蛋宝宝。3~4岁幼儿属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对数概念的获得需要运用大量的操作活动和游戏来完成。幼儿喜欢小动物,对动物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因此,本次活动我抓住小班幼儿“泛灵”这,一生理特性,以幼儿爱不释手的蛋宝宝为载体.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及游戏中体验点数的乐趣,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  相似文献   

15.
秦晓丽 《幼儿教育》2001,(11):23-23
设计意图:在散文欣赏活动中,我曾尝试让幼儿根据原文线索及结构进行创编活动,幼儿很感兴趣。本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欣赏、理解“小动物们是如何打扮大树的”,难点是启发幼儿想像和创编,如“还有哪些小动物来打扮大树了?它们是怎样打扮大树的”等。  相似文献   

16.
一、活动目标1.能说出动物的名称及它们喜欢的食物名称。2.练习发音:吃;学习语汇:小猫、小鱼、小狗、骨头、小兔、萝卜。3.喜欢小动物,并愿给小动物“喂”食。二、活动准备1.小儿扮演小动物进入活动室,寻找其它小动物  相似文献   

17.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幼儿将整张纸涂得绿绿的,其中什么实物也没有。当你问他画的是什么时,他会说:“这是一片草地,小动物们在玩捉迷藏。”有时还会将小动物们是怎样玩的也说得非常清楚。如果你再问他:“小动物们在哪?我都看不到呀。”他会说:“躲在草里呢,当然看不到啦。”相信这种“说的比画的好”的幼儿每位教师都遇见过。其实这些幼儿是有很强的创作欲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绘画技能,就只能用简单的色块、符号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情感了。是不是就任由这类幼儿“说得越来越好”而“画得越来越差”呢?这样长此…  相似文献   

18.
狄静 《教育导刊》2006,(3):18-20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它能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思考工作中好的与不足的地方,并根据实践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地把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幼儿的发展。下面是我对教学反思前后两个活动情况的分析与介绍。活动一结合主题《有趣的小动物》,我设计了《能干的小猫》的活动:先请小朋友扮演小猫在草地上游戏,突然在草丛中发现老鼠;猫妈妈鼓励大家争当能干的小猫,把老鼠抓住(把地上的老鼠捡起来)。再请小猫们把抓住的老鼠贴到自己的纸上(帮助幼儿巩固粘贴的技能);为了不让老鼠跑掉,猫妈妈鼓励小猫们做一个牢牢的笼子,把…  相似文献   

19.
设计意图: 幼儿对打电话很感兴趣,以此为诱发点,通过有趣的情境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引导示范,使幼儿掌握有关打电话的知识。融激发兴趣、传授知识、发展语言、培养能力为一体。目的: 知道使用电话的好处;了解打电话的一般程序及应注意的事项,初步学会打电话;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述和交往能力。准备: 小动物头饰、玩具电话机。过程: 一、以情境活动引出主题1.幼儿分别戴上各种小动物头饰,扮动物学校的小朋友;由教师扮演山羊老师。先在室内自由活动,电话铃响后,由山羊老师接电话:“喂!森林大王,您  相似文献   

20.
内容与要求 1.让幼儿知道十二生肖包括哪些小动物及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 2.发展幼儿的语言,丰富词汇“生肖”、“属相”。 3.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1.课前让幼儿熟悉家庭成员的属相。 2.每组一套小动物卡片(其中包括十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