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素质教育的思想在80年代的中国教育界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这是教育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素质教育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进入21世纪,素质教育有其特殊的现实内涵和时代特征,探讨这种内涵和特征,对于认识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加强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977年高考匆忙恢复,当年超过50%的考生不是应届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此后高考考生才以应届为主。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复读便逐渐成为一种“气候”,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早在2002年教育部便发布通知叫停公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在江西、海南、广东、福建等省公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已被叫停,但事实上,“复读”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复读生已成为重要的高考人群。  相似文献   

3.
三、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需要澄清的若干认识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育界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以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上,对素质教育的概念、本质等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释。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在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上逐步明确。  相似文献   

4.
90年代中期以来,成为学研究的中心话题之一。其原因,在于“现代性”确实是20世纪中国学的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采用这一视角和框架,有助于用客观存在的“现代性”,取代以往主观政治视角的所谓“反帝反封建”的描述(严家炎语),从而更切近学历史的真实,切中学对百年来民族心灵史的描述,以获取更有理论价值的研究成果。如对于晚清学作为思潮意义上的中国学“现代性”起源的认知,不能不说是一重要的突破;而运用“现代性”概念对于启蒙学、革命学等的阐释,也有其深刻性。  相似文献   

5.
吴靖 《现代语文》2005,(9):84-86
在当代,"对话"一词不仅在政治、经济领域里被频繁地使用着,而且已经并正在继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所以有人声称,一个交往和对话的时代已经来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便开始从交往的角度重新认识教育教学,认为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起源于交往,教育(或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交往过程.而对话是交往的一个理想形态,这样,人们又提出用对话来改造教育教学,于是"对话式"教育和"对话教学"应运而生.由此,阅读教学也应接受这种精神的洗礼,走向对话式阅读教学.新事物刚刚诞生时往往不被人们理解,对话式阅读教学也潜存着诸多难题:  相似文献   

6.
选择题一直是命题专家着力探讨的一种题型,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选择题已经实现了命题专家企盼的“考查除文字表述之外所有学科能力要求”的考查目标,选择题的测试功能得以全面发掘,从而确立了其在历史学科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主体地位,成为决定高考成败的重要题型。选择题主要考察教材的主干知识,从不回避重点难点,这样对其命题技巧有了较高的要求。下面我就尝试结合上海部分高考试题来浅谈其命题激活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