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曾祺的散文大多是在他晚年写成,在经历了解放时期、文革岁月后的沉淀和发酵后,汪曾祺的散文以一种"闲话"的方式缓缓铺展,流溢着诗性和谐:汪曾祺散文有着个人化的题材、平实的叙述以及极具生命力的语言风格,从而构成平淡闲适中的诗意盎然;汪曾祺对于民间风俗有着浓厚的兴趣,排以大量笔墨记述和描写,他的散文甚至可以做为"风物志";基于民间立场下的汪曾祺散文中又有着浓厚的人文精神。本文将用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旨在通过对汪曾祺散文之诗性、风俗、人文等的研究来分析其散文的创作特色及其对现代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是士大夫文化熏陶出来的最后一位作家。其“士大夫文化”主要来自于家庭,来自于他的祖父和父亲。他的小说创作与自己的生活贴得近,虚构的成分较一般小说家少,作品人物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家自己的生活理想。最典型地写出了士大夫神韵,写出了汪先生的士大夫情结的是写于1996年的《名士与狐仙》,作品主人公杨渔隐就是晚年汪曾祺心灵的投影,精神的慰藉。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和"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这展现了他文学创作的纯粹性。汪曾祺善于创作短篇小说,其笔下的人物也独具特色,是当代文学中关怀平凡人生、体察冷暖世界最多的作家之一。本文简要探析了汪曾祺笔下的文学人物塑造,特别是以市井人物为主,体味了他创作中下层平民的悲苦与无奈。  相似文献   

4.
明清易代之际的文坛领袖钱谦益出降满清,做了"贰臣",过后他又不能自安,晚年为抗清复明活动极力奔走。钱谦益曾为"贰臣"的复杂心态对他后期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在他晚年的重要作品大型组诗《后秋兴》诗中时时流露出愧疚颓靡之意。文章对钱谦益的"贰臣"心魔和《后秋兴》诗文本进行解读,对《后秋兴》大型组诗的创作中"贰臣"心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任娜 《文学教育(上)》2008,(15):142-143
汪曾祺是来自小城的作家,以故乡高邮为背景的作品构成了其创作的核心部分,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童年和谐自由的生活形成了他宽厚的品格。汪曾祺散文中的记人作品,从父亲母亲到恩师沈从文,以及其他师长、朋友、邻里等等,丰富多彩,感情真挚。汪曾祺强调文学是“滋润”,他对“和谐”有着天然的爱好,“滋润”、“和谐”也正是他重要的文学思想和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是来自小城的作家,以故乡高邮为背景的作品构成了其创作的核心部分,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童年和谐自由的生活形成了他宽厚的品格。汪曾祺散文中的记人作品,从父亲母亲到恩师沈从文,以及其他师长、朋友、邻里等等,丰富多彩,感情真挚。  相似文献   

7.
从扬雄《自序》考察他的立身行事与思想著述,发现他晚年悔赋之语并非其真实想法的表达;而是反映他在目睹道之不行和赋之不用的情况下。对辞赋接受者的失望心态和对自己辞赋创作的回环自释。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欧阳修晚年退休归颍时期的诗文,结合其人生经历探析其晚年心态。晚年的欧阳修仍延续着一生中对人生衰亡的悲叹,但最终达到了闲适平和。当他回到魂牵梦绕的颍州时,德业、政绩显著,在生命逼近衰亡时又找到“立言”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在新时期的"故乡系列"创作中,主体的创作心理状况即选择"回乡"的心理动因和创作<受戒>最佳心态的出现,作品中人性探索的不断深化,以及"现实系列"创作中直面现实的勇气和信心不断增强.上述三个层面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汪曾祺在新时期"主体性"回归的状况.由此可看出政治对文艺、政治对知识分子精神心灵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创作个性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是当代中国引人瞩目的作家,他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个性。本从童年情结和传统化情结两个方面,探究汪曾祺创作个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文章抓住汪曾祺小说的特点--"散"来阐释他的创作个性和风格,展示了汪曾祺小说的艺术追求和美学质素.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是江苏高邮县人,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他曾经创作过很多优秀的作品,因此他也被世人称其为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他在小说和散文甚至戏曲领域都有很大的成就。汪曾祺从1940年开始创作和发表小说和散文,八年后开始出版了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相继他有发表了作品《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等。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的《大淖记事》的短篇小说还曾经获得过奖项。本文主要以汪曾祺小说散文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作品的语言特色进行详细论述。汪曾祺的作品语言特色可以将其总结为几个特点,主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口语化的语言形式。这种文章的口语化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并富有韵味的语言文字形式。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与汪曾祺的小说都带着"桃花源"式的归隐情结,在表现这一情结时,沈从文与汪曾祺表现出诸多不同之处。沈从文着重赞美湘西人情事态的原始,而汪曾祺则着重渲染高邮水乡的和谐淡雅;沈从文憎恶都市人奢侈、畸形的生活,他通过都市与乡村的强烈对比,将自己深深寄托在湘西土地;汪曾祺则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城市,他的小说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小城文化;沈从文注重人物生活形式及文体形式刻画,而汪曾祺则注重人性本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过去的教训和“文革”后的处境。使丁玲晚年的创作心态变得复杂而又矛盾。矛盾的创作心态使丁玲晚年的作品呈现了外在表现和内在价值不一致的现象。其作品外在表现为政治性的面目,内在价值却表现为丁玲对女性问题的执着关注和对封建专制主义、宗派主义的强烈反抗。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小说在新时期里独树一帜,他的小说的特殊性在于以边缘心态选择"远视角",描写边缘化的民间人事,建构象征意味的情调模式,以平和冲淡的叙事语调,形散神聚的情绪结构,共同构成了独特的"边缘叙事".同时也可看出汪曾祺在民间这个图腾式象征里曲折表达了作为知识分子"精英意识".  相似文献   

16.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独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创作程式,在艺术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创作出“系列”的散文化的小说,形成他独特的文体特色。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表现为:人物描写的散文化;叙述的写意性、主观性;结构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小说充满着对人的关怀、尊重与欣赏,呈现出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士大夫人格的继承,使其在创作上融合了中国传统价值取向与自身气质上的异质因素,成为“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士大夫情怀深刻影响了汪曾祺的人道主义书写方式,他以雅趣表达底层关怀,以美德构建人道理想,以温情进行现实批判,以闲笔滋润世俗心灵,流露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以及对生命品质的思考。基于汪曾祺兼收并蓄的思想特质,从接受人道主义、在士大夫情怀影响下形成中国式的人道主义思想、小说特色书写三个层面,探讨汪曾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是一位跨越现当代并有着独特风格的作家,思潮的影响又使他的创作观念和创作实践兼具了现代意识,“传统”和“现代”的特色。他的小说充满了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但是西方文学本文将就汪曾祺创作观念和创作实践来论述其小说的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的小说《大淖记事》,在人物塑造、风俗描写、文学观念上无不体现出作家"以民为精粹"的"民粹"倾向。这种倾向也成了汪曾祺创作的一大特色,表现出他发自内心地对平凡民众的敬仰和崇尚。  相似文献   

20.
文章抓住汪曾祺小说的特点-“散”来阐述他的创作个性和风格,展示了汪曾祺小说的艺术追求和美学质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