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借鉴建构主义、合作学习和自主型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语文》课程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组成要素和体系结构,重点分析了《大学语文》网络课程学习的步骤.  相似文献   

2.
武警院校少数民族学员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他们文化基础薄弱,在文化课程学习上形成了短板。大学语文课程相对易学,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课程的引导优势,提升少数民族学员的德育水平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少数民族学员大学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重视大学语文的基础学科地位,丰富授课形式,提高学科吸引力的具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至今已在高校开设多年,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大学语文课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以昌吉学院少数民族学生为例,探讨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大学语文》课程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建明 《文教资料》2010,(31):44-47
隐性课程包含的内容很广,本文作者主要就《大学语文》中的隐性课程因素谈一些看法。教师首先要重视《大学语文》教材中的隐性因素,通过努力挖掘《大学语文》教材中内含的隐性课程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隐性因素,可分为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要构建《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隐性课程,主要是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创设主题情境。课外教学活动利用《大学语文》课程资源构建实践性隐性课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会语文课程中人文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只有充分激发学员的兴趣,才能调动理工科学员学习《大学语文》等人文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者立足于我校学员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奇、情、辩、新、旧、新等方面探讨了激发学员学习兴趣的具体方法,并指出“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兴趣的激发要做到因材择言,因生施言。  相似文献   

6.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大学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显。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不够重视,《大学语文》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材不够新颖,教学内容陈旧。充分发挥《大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营造和谐校园的作用,必须合理定位《大学语文》课程的基础作用,选用优质教材,弃除《大学语文》教材的陈旧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高职高专院校通识课程教学中,《大学语文》课程被边缘化是不争的事实。怎样才能重拾《大学语文》教师工作者的信心,将学生拉回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改变社会对《大学语文》固有的偏见,归根到底就是如何上好《大学语文》课。笔者认为突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实践性教学模式是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军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该文引出对教学改革的思考,提出应重视军校学员的主体地位,开创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文化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及现代化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教改措施与实践,体现人文关怀,以期实现军队《大学语文》课程培养未来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9.
《航材仓储防霉》是青岛校区航材管理专业生长干部任职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本文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理念分别介绍了网络课程的结构框架和知识模块的设计。教学实践表明,网络课程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有利于增强学员的自主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10.
课题组构设切合学员实际的导学栏目,研制学以致用的多媒体网络课件,所开发的开放教育本科《工程力学》网络导学课件,具有共享性、非线性、交互性和时空性等特点,能发挥学员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实现了《工程力学》网络课程新的远程教学导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全国高等院校多数学校都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只不过有的高校将《大学语文》课列为必修课,有的高校则列为选修课。虽然众多高校都在开展《大学语文》课教学,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师资力量薄弱、使用的教材陈旧、授课教师教学质量不高等多种因素,引发了很多高校学生对《大学语文》课没有学习兴趣,旷课、逃课现象常有发生,导致一些大学不得不将《大学语文》课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即使这样,《大学语文》课教学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课程建设中,导学设计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中央电大《建筑材料》网络课程开发过程中导学设计的实践,揭示了导学设计必须要有先进的教学理论作指导,要彻底改变教学观,要努力贴近远程教育学员的自主学习需求。设计了《建筑材料》网络课程导学模式、导学栏目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结合《大学语文》课程,就其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思考。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是强调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相结合的“大语文”,是具有鲜明基础性特点的开放性课程。因此需要根据不同能力要求来设计岗位驱动和任务引导的互动教学模式,结合课内课外学习环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将《大学语文》课程融入学生整体学习、生活过程中,真正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79):27-28
《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人文素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在各大高校的处境越来越尴尬。文章以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为例,在分析《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过程性评价的教学模式,以期《大学语文》课程在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中发挥真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高等职业院校(下文简称"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很少能得到充分的认可和理解,因此延申而来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语文课简单且"无用"论以及随意敷衍即过的观念随之而出。针对此种现象,本文将从《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意义、《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以下简称"教改")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为该门课程的教学提供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16.
课时与学分的萎缩,师资的不足,教师地位的不受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缺乏,导致《大学语文》课程呈现边缘化趋势。在重视和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给《大学语文》课程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是高专各专业的公共课程,《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职业修养和职业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完美地落实高专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专业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明确《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并以此为出发点,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高专教育特点,实施适应学生心理、课程结构和时代要求的教学创新,是每个高专《大学语文》教师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高专《大学语文》基础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课程定位,探索了《大学语文》的教学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围绕"服务专业,拓展内涵,注重素质培养"改革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强调改变教学现状的必要性,并总结归纳了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学语文》教学一直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利用音乐与文学的相通性、一致性和互补性,将音乐手段引入《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课堂的活力,也使课堂的功效得到更大限度发挥。  相似文献   

20.
加强网络课程建设是实施现代化教学、实现教育信息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利用"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通用平台,建设开发《弹药系统分析与设计》网络课程,包括网络课程总体设计,网络教材制作和动画、视频、图片、文本等素材资源和试题建设等,与课堂教学相互协调补充,为学员提供丰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使学员的学习活动更加自主化、个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