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作为伦理型文化的重要传承手段与方式,历来重视模糊感知,而现代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企图在追求精确化中走向科学化。而这种以西方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追求,忽略了语言信息、教学状态和接受主体的认知行为与过程的模糊性特点,在偏执中丧失了以人的精神创造产物为载体的语文教学的文学审美与教育功能,从而在急躁中走进了偏隘。重新认识语文教学中模糊性的合理存在,使其成为语文教学理念的两翼之一,对于现代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重要补正。  相似文献   

2.
一、现代语文教学片面追求精确的弊端语文教学追求精确性确实是其走向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标志。“目标模式”的引入与研究 ,尤其是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教学信息量化理论的研究与运用 ,的确使语文教学向精确境界跨近了一步。然而 ,由于语文教学精确性诸理论的自身缺陷 ,以及教育者的片面追求精确性 ,语文教学中精确性带来的弊端也就日益暴露。1 教学目标明确化中的隐性缺席明确化是一种平衡态 ,是静止的、稳定的 ,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事实上 ,认知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动态过程。对于学生而言 ,信息接受过程和知…  相似文献   

3.
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谈了如何引领学生披文入情。  相似文献   

4.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认为,从文学创作看,作者是先有情思才发为文辞,成诸文章;而从文学接受看,读者则是先看文辞,通读文意,才了解作者通过作品表达的情思。篇章的深奥只因接受者识鉴浅薄。一旦鉴识微妙隐幽。定会感到灵魂的悸动。阅读者只有具备了较为丰厚的知识积累。才能有较高的艺术素养、艺术才能,才能最大限度地与作者的情感遇合,成就古今知音。以《荷塘月色》与《前赤壁赋》为例,结合作者的阅读感悟试图阐释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5.
如今活力四射的语文阅读课堂层出不穷,而流于表面的粗放式阅读教学是我们所面临的令人担忧的现状之一。如何使语文课堂重回正道?语言课堂之所以绚烂的源头活水即是回归文本,细读文本。我们要从文本入手,以读促思,披文入情,用想象填充文本的空白,并关注文本的外部空间,巧妙地引导课堂的动态生成,从而使学生超越文本,获得真切的体验和深刻的领悟。  相似文献   

6.
一般说到语义模糊性,大多数人就会有排斥的感觉,因为语义会因此产生很多麻烦,但是我们无论是生活还是文学上又依赖于这种语义的模糊表达的特定含义.语义模糊性产生有三个方面的原因,模糊性存在的合理性则体现在日常语言能够更好交流,文学语言加深对其的理解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元素.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其他三个元素的载体,语文教学必须以其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以语言为着手点,带领学生紧扣言语的形式,加强文本的理解,从而打开思维之门,探究文本丰富精妙深刻而又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9.
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拓展与提升,课外阅读越好,课内学习的智力背景就越广阔,知识、技能就掌握得越牢固,自我感觉就越轻松。然而,受课堂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学生课外阅读基本上是自学,阅读效果大多不尽如人意。本文依据笔者几年来的阅读教学经验,就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自学策略提供些许指导,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增加课外阅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具有模糊性的,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也必然存在着模糊现象。本文结合语言学方面的有关理论,对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存在原因进行探究,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可以归结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不仅是人类认知局限和思维模糊的必然,也是人类语言自身发展局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实现广告功能,英语广告语言往往带有很大的模糊性。本文用丰富的案例论述了广告英语模糊性的实现途径及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如何选择适当的策略,以求最大限度地在译文中体现原文中模糊性词句原有的功能,使消费者在轻松愉快中接受广告信息,进而达到广告的诉求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一、英汉翻译的模糊性及其特征从现代符号学的观点看 ,翻译的实质就是以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表达同一思想 (意思 ) ,因此 ,翻译的中心任务是再现原文的思想而不是原文的语言符号。从现代语义学的观点看 ,翻译有两个步骤 :一是透彻理解原文的意思 ;二是用译文语言确切地把它表达出来。无论是原文还是译文都必须运用语言这一载体。语言有一基本特性——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和模糊语言包括语音的模糊性、语法的模糊性、语义的模糊性和模糊词语等诸多方面。语言的模糊性必然引起英汉语言翻译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在英汉语言翻译实践中俯拾皆…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言普遍存在模糊性现象,而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鉴于东西方在民族性格、思维模式及审美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模糊性在两种语言中的表现迥然不同:汉语重模糊,英语重精确。本文通过分析中英模糊语言的异同,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翻译策略,以调和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的矛盾,使信息完整准确地传达。  相似文献   

14.
康玉  马媛 《考试周刊》2009,(49):218-218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口语交际中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发音和语音语调上。然而适当范围内的模糊并不会妨碍到信息的正常传递。因此,在语音教学中,教师不应该过于强调发音标准。而应该把重点放在鼓励学生多说多练上面。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它体现在语音、词语、句子、语篇等层面。在翻译实践中,对翻译有着很大的影响。根据语言模糊性的特征,我们可采用直曲、增减、正反、虚实和顺逆等翻译补偿策略处理模糊语言,从而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6.
模糊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是现实生活中,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模糊语言在具体运用中主要体现出三个交际特征:含蓄性、包容性、概括性。语言模糊性与翻译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的有机结合将会极大地促进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数词通常用来表示精确的数目与数量,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表达的准确性,具有严格的界限与确定性.但另一方面数词语义本身具有模糊性,它们在语用中也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从中西文化的视角,探讨了英汉数词的语义模糊性,并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其语用模糊性.  相似文献   

18.
英语句法的模糊性可以分为三类,即宾语、状语和补语的模糊性,主语、补语和状语的模糊性,状语和补语的模糊性。在英语翻译中,遇到句法模糊的句子时,要根据具体语境对其进行分析和翻译,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原文意思。为达到语言交际功能最大化,可以采用求似法和判断名词或短语性质的具体方法,准确把握英语句法的模糊性翻译,实现语言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所组成的符号系统,可以说这些语言单位都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使语言成为人们手中最方便最灵巧的交际工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