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个封建淑女的典型,这个典型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化内涵。曹雪芹在塑造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时成功地运用了含蓄笔法,展示其隐微复杂的精神世界,深入挖掘出这个形象丰富的文化意义。本文主要揭示出薛宝钗隐藏在“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下真正的一面及其复杂的性格。  相似文献   

2.
由于社会或人的自身需要,现代人的交往行为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语言的交主也是如此。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常常运用各种不同的语言去达到各自的目的。因此,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技巧即口才的艺术性在人际交往中是不可缺少的。薛宝钗的人缘给现代人很多的启示。她对不同类型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的冷香丸和薛宝钗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它是作者刻画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冷香丸的配制包含了一种哲理:自然之巧方掩盖下的人的毅力与耐心,这正是宝钗所具有的显性和隐性的双重性格特征的缩影。  相似文献   

4.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多姿多彩的一个艺术形象,历来许多论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她进行了评析、探究,真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我们认为,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而复杂,表现出了“直”而“曲”的对立统一辩证关系的特点。文章从“直”而“曲”两方面对薛宝钗的个性进行了分析、阐述,试图对这一文学典型人物作出较为客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薛宝钗是一个很有美德修养的少女,是那个时代有德有才的青年。曹雪芹和高鹗对薛宝钗都是赞美和同情的多,指责的少,是把她当作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当作那个时代品质优秀的青年,当作世界东方女性美的典型形象来塑造的。封建社会不能让这样的女性得到幸福,薛宝钗成了悲剧人物。曹雪芹和高鹗的《红楼梦》就是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英、把东方女性美毁灭给人们看,所以产生了经久不息的艺术震撼力。我们过去评价薛宝钗时,一味地说她是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把一个人具有的传统美德修养,把几千年来我国世代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美德都划归于封建礼教,这是极端错误的,要认真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作为《红楼梦》最具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之一,人们公认薛宝钗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主流文化确实为她增添了丰厚意蕴和迷人风采。就薛宝钗个性而言,道义感和责任意识、宽仁忠恕、自信自强、乐观通达等人格内涵准确传达中国文化推崇的理想人格——君子人格——的种种要义,可以说薛宝钗形象正是君子人格难得的标本,中国传统文化对理想人格的设计和思考可以成为透视这一艺术典型的有效视角。  相似文献   

7.
清代评论家对《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形象评价褒贬不一。脂砚斋在薛宝钗与林黛玉之间并没有厚此薄彼,评点派关注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品德,题咏派以赏玩心理评价林黛玉和薛宝钗。他们对林黛玉、薛宝钗形象的评价可以用读者期待视野理论进行分析。读者期待视野受到时代背景、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影响评论家对林黛玉、薛宝钗形象关注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在《红楼梦》的研究历史上,薛宝钗的恋爱婚姻问题历来被当作宝黛爱情的对立面,也即主要是被当作批判的对象而立论的。近些年来,论者们从人性的普遍欲求和行为出发。逐渐肯定了薛宝钗对贾宝玉的恋爱追求。通过对薛宝钗的恋爱方式和恋爱心理做进一步的探讨.论述其恋爱悲剧。  相似文献   

9.
摘要:对困扰宝钗形象分析的几个问题,作了全新的解释:“待选才人”.宝钗多才多艺之幼学渊源;“改嫁雨村”.是泼向“晶莹雪”的最不堪的污水;“翠亭扑蝶”,宝钗并非一味知书识礼女夫子,而是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柳絮词”,翻得好气力和宝钗寡居心态的传神写照。对宝钗向上爬与嫁祸黛玉等“贬薛论”进行了反驳。  相似文献   

10.
在《红楼梦》的研究历史上,薛宝钗的恋爱婚姻问题历来被当作宝黛爱情的对立面,也即主要是被当作批判的对象而立论的。近些年来,论者们从人性的普遍欲求和行为出发。逐渐肯定了薛宝钗对贾宝玉的恋爱追求。通过对薛宝钗的恋爱方式和恋爱心理做进一步的探讨.论述其恋爱悲剧。  相似文献   

11.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薛宝钗无疑是《红楼梦》中人物形象塑造最成功也是最受争议的。过去人们在评价她时,一味地将其说成是封建礼教的忠实恪守者,将其沉稳曲解为"冷酷无情"。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甚至违背了曹雪芹塑造这一"才女"的初衷。在笔者看来,薛宝钗非但不"虚伪做作",反倒是大观园内众多人物中最真实、仁义的一位。  相似文献   

12.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可爱、可悲的美丽女子。容貌美丽,聪颖过人;博闻强记,博古通今,见解独到;同情弱小,乐于助人;追求淡极之艳的美,举止娴雅。她有高过男人的行止见识,表现出超出一般人的才能。薛宝钗身上品质、才能和精神气质,是传统儒家的理想人格的具体化,代表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封建理想。薛宝钗最终的结局是悲剧性的,这集中表现在她的婚姻问题上。造成她的悲剧的原因主要在她自己,她参与了对自已美的毁灭,她是自觉地而又不知不觉地毁灭了自已。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影》是《红楼梦》续书的一种,也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第一部由女性撰写的小说,作者清代著名女文学家顾太清将女主人公薛宝钗的情感世界刻画得细腻深刻,塑造出一个既端庄沉稳又时常真情流露的封建少妇形象。  相似文献   

14.
薛家进京的主要目的是送宝钗待选、参加选秀,但在进京寄居贾府后,选秀却从此没了任何音讯。有人认为薛宝权无意也根本没有参加选秀,“待选”不过是薛家此番进京的藉口,目的是为了促成宝权、宝玉的“金玉良缘”。也有学者提出,薛宝权置参加选秀因无奥援而失利。我们认为:薛宝权进京待选的目的毋庸置疑。说薛宝权选秀失利亦属主观臆断缺乏事实依据。应是薛宝钗进京、特别是经历了元春省索的盛筵后。了解到身居宫中、贵为妃子的贾元春内心的痛楚和无奈,认识到皇宫的残酷与虚伪,主动放弃了选秀。作者迫于压力没有昭示原委,是造成薛宝钗选秀之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不同于才子佳人小说,也不同于以前的言情小说,这也是它如此富于影响和震撼人心的所在。而《红楼梦》营造的时代、文化和人生悲剧,又从多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一种民族精神的觉醒,也彰显出作者对现实、文化和人生的反思与探索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这部著作内容宏大,其中有关建筑方面的描述令人惊叹。通过对蘅芜院建筑装饰及内外环境的分析,试图让我们从建筑学的角度进一步了解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7.
李清扬 《文教资料》2007,(34):32-35
薛宝钗作为曹雪芹笔下封建社会的完美淑女,德言容工,无人能够出其右。但是最后却被贾宝玉抛弃,凄凉度日,成为《红楼梦》中又一个典型的女性悲剧。本文就薛宝钗的悲剧结局进行一些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8.
罗璇 《考试周刊》2011,(32):34-35
《红楼梦》中林黛玉这个经典文学形象是丰满真实的。本文将其比照小说中的另一位主要角色薛宝钗,尝试辨析这两个人物形象之间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塑造了许许多多经典人物形象,因其丰富的内涵,几百年来,一直都深深吸引着人们去关注、探讨。其中,最引人注意而意见又最不统一的应属薛宝钗,有人认为她善解人意,以诚待人,集淑女、才女、孝女、美女于一身;也有人认为她"市侩化",虚伪、圆滑、冷酷无情,甚至阴险。曹雪芹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赋予他笔下人物丰富内涵,绝不是一眼能看透的简单的格式化人物,但他自己的"真情"却在文中细节处若隐若现。  相似文献   

20.
薛宝钗是封建制度的“补天”,客观上又成为一个“拆天”。薛宝钗的“补天”行动首先表现在以金钱为纽带,“施小惠”而“全大体”;其二是不厌其烦履行“劝人”职责;其三是恪守主仆之分,维护封建统治等级制度。与此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她的封建阶级忠实女儿的行动,在客观上即起到了“拆天”的效果,突出反映在她对自己爱情、婚姻态度上,对贾宝玉心动神摇、不能恪守女德、开始了与封建淑女不相称的疯狂追求。但这绝不是她个人的偶然举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