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若冰 《文教资料》2013,(35):66-67
东汉末年,公文写作形成浮华之风.曹操留下了150余篇公文,一改汉末不务实际的公文文风,语言简练,直说其事,对后世公文写作影响深远.本文将浅谈曹操对公文文风的改革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乔霞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6):119-120
通过黄巾起义发家的曹操,在不断地战争中有了统一天下的愿望。由于曹操的谋略、品行和军事才能,在其周围聚集了一批文臣武将,在他们的协助下,曹操的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立的政权。建安元年,曹操建都许昌,以许昌为基点展开了统一天下的一系列军事征伐。曹魏政权对许昌也进行了一定的开发,一方面促进了许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曹魏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鲁迅结合汉魏之际的政治情势考察了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破除历史偏见,突出了曹操在建安文学风貌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文学史上首次为曹操正名。他着重论述了曹丕影响下建安文风的发展变化,认为文学风格的“华丽”“壮大”是曹丕提倡的结果,充分肯定了曹丕的功劳。他还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审视曹植的“辞赋小道”说,分析曹植的矛盾心理,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鲁迅结合汉魏之际的政治情势考察了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破除历史偏见,突出了曹操在建安文学风貌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文学史上首次为曹操正名.他着重论述了曹丕影响下建安文风的发展变化,认为文学风格的"华丽""壮大"是曹丕提倡的结果,充分肯定了曹丕的功劳.他还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审视曹植的"辞赋小道"说,分析曹植的矛盾心理,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建安时代,我国诗坛上涌现出许多优秀诗人,以曹操为首的诗人开创了反映社会、质朴刚健的文风,称为"建安风骨".曹操的诗反映了当时动乱的社会,抒发了自己雄壮的胸怀,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壮美的图画.  相似文献   

6.
北朝文风除了质朴这一特征外,还有悲凉的一面。所谓悲凉,是指在悲伤感叹之中有壮健刚硬的成分,即悲壮苍凉。钟嵘谓曹操的诗“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陈祚明也说曹操的诗“跌宕悲凉”(《采菽堂古诗选》卷五)。此处的悲凉大约可看作是刘勰论建安文学的注脚。刘勰说建安文学是“雅好慷慨”,“梗概而多气”(《文心雕龙·时序》),在很大程度上悲凉就含有悲壮刚健的成分。北朝文风的悲凉感自然与建安文风有区别,如果从区域上看,建安文风所包括的范围最多指中原一带,更确切地说是指曹魏邺下汉族文人  相似文献   

7.
曹操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登高必赋,乃造新诗,披之管乐,皆成乐章",鲁迅先生说他的文风"清峻","通脱","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其实曹操文的魅力,在于它们淋漓尽致而且非常自信的披露了作者的性格。曹操占主导性格的是他那大丈夫的胸襟和气魄,而他作为普通人的所思所想更让读者感动。曹操的文明白的  相似文献   

8.
曹操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登高必赋,乃造新诗,披之管乐,皆成乐章”,鲁迅先生说他的文风“清峻”,“通脱”,“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其实曹操文的魅力,在于它们淋漓尽致而且非常自信的披露了作者的性格。曹操占主导性格的是他那大丈夫的胸襟和气魄,而他作为普通人的所思所想更让读者感动。曹操的文明白的展示出曹操作为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心路历程,透过他的文章,我们可以了解曹操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
汉末三国之际,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不少优势,为他统一北方赢得了不少机会和时间。但一直以来,人们对此多从政治角度予以解释,以为曹操"挟天子"取得的只是政治上的优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质上是曹操对其时儒家文化意识的正确运用,这一举措深蕴文化内涵,而曹操正以此形成了有利于自身强大的舆论和伦理道德优势。这种舆论和伦理道德优势在两汉以来所造就的社会环境里又因战争适时转化成了政治优势,从而使"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以政治面目出现。事实上,如果脱离了其时的文化意识环境,"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小战争不计其数,其中衍生而来的管理哲学,具有很多可鉴之处。比如在赤壁之战中大败的曹操。应该说,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即挟天子以令诸侯,其他诸侯  相似文献   

11.
晚唐五代艳冶浮靡的文风承接到宋代,致使宋初七十余年的文学始终都无法根除其气格赢弱的特点。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这种浮靡文风显然已不适于新时代的要求了。新的时代将树立一种怎样的文风,将形成一种怎样的时代特征,往往体现在这个时代初期文学家们对前代遗留文风的质疑和反拨中。作为北宋初期著名的现实主义文学家,王禹偁毫无疑问地承担起这个承上启下的历史使命。王禹偁散文中所体现出的特点与宋代文学最终形成的特有的时代风格和审美追求,有着内在的暗合之处。在王禹偁的散文中体现出了现实主义与人文精神的复归;主体意识与浪漫色彩的凸现;简约朴素行文风格与注重辞采、力戒浮华的艺术追求。这也是王禹偁对五代文风进行反拨和变革的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12.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一场战争。曹操在这次战争中以少量的兵力战胜了袁绍的数十万大军,为其后占据北方、发展势力打下了基础。而考其"以少胜多"的原因,乃在于曹操的善于用人和袁绍的不善用人,说明了"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  相似文献   

13.
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曹操的诗歌充满着尊法反儒思想,风格清峻通脱,开创了“建安文学”的一代诗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东汉末年,豪强大地主与儒家学派结成反动的神圣同盟,各据一方,称王称霸,造成汉末割据分裂的混战局面。曹操在豪强地主势力被黄巾起义军削弱之后,登上政治舞台,他的历史功绩,主要在于结束了我国北方的分裂局面,坚持了统一进步的法家路线。因此,在他的诗歌里,无论是记  相似文献   

14.
曹操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东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三国时代著明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二十岁举孝廉,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担任洛阳北部尉、济南相时,他在政治上打击豪强.经济上惩治贪污,思想上反对迷信,锐意纠正时弊,政治态度非常鲜明.公元190年,曹操以兄弟子侄的家兵、部曲组成了自己的基干队伍,参加讨伐董卓的勤王战争.同年冬天,收编黄巾军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人,选其精锐,组成青州兵.与此同时,曹操根据"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的残破局面,采纳了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  相似文献   

15.
曹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典型的人物形象之一。在史学家笔下,曹操形象已很复杂。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曹操从历史上的英雄逐渐演变为奸贼。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既带有千余年来各种文化的印迹,又倾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美学理想,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政治、历史、道德观念和爱憎态度,因而这一形象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曹操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各家通史和魏晋断代史对曹操屯田积谷为其统一北方战争提供了充足的军粮着墨较多,而对如何把大批军粮源源不断地运到战争前线却很少详究。本文试就曹操在统一北方战争中修凿的几条运河作点阐述,以供大家参考。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与袁绍对峙十个月,军队的食用靠陆运供给。《三国志·魏志·任峻传》载:“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钞,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阵以营之,贼不敢近。”用这样的办法运输,费人多,效率低。因此到战役后期,曹方军粮遂呈危机状态。  相似文献   

17.
曹操的很多管理理论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原理的,在他的时代,对取得战争胜利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对现代企业管理也是非常有效的。因此,从现代管理原理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去分析曹操的管理思想,并用于指导现实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曹操对三郡乌桓的战争,是一九五九年史学界关于曹操的讨论中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拟就曹操对三郡乌桓战争的目的和性质问题,谈一点肤浅的见解。(郑天挺先生主编的《三国志选·武帝纪》P33—34有注云:“三郡乌桓,指辽西、上谷、右北平三郡中乌桓,详《乌丸传》。但查《三国志·魏书·乌丸传》卷30:“汉末,辽西乌丸大人丘力居……上谷乌丸大人难楼,各称王,而辽东属国乌丸大人苏仆延……自称峭王,右北平丸大人乌延……自称汗鲁  相似文献   

19.
应对一千余年来曹操的历史争论,作出合乎时代的评价。曹操一生为国家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又做了许多坏事,在三国政治军事斗争中,不惜残害人才,大量杀人,以至灌城屠城,来完成他的统一事业,其所表现的险恶诈伪品格,对当时历史和后代的影响都是相当恶劣的。曹操只能是三国时代军阀色彩很浓的有作为的封建统治者。  相似文献   

20.
乱世呼唤英雄,建安时期是战乱的年代,形成了英雄崇拜的高潮。建安文人虽然普遍有着强烈的英雄情结,但是真正具备英雄气质并作出英雄行为的,除了曹操再无他人。建安文人处在时代和个人命运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有着悲凉慷慨的心理体验,曹操心境的悲凉还基于他对战争的人道主义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