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本文对《拿来主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拿来主义”是在我国三十年代文艺界大论战的背景下产生的,是鲁迅先生根据当时文艺思想斗争的需要提出来的。鲁迅署名霍冲发表的《拿来主义》一文,用生动的语言,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文化的问题;同时,批判了对待西方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其中之一就是“接受一切”,即“全盘西化”,鲁迅称这种人是“废物”。当然,在这篇文章中,鲁迅也提出:对待外国文艺“一把火烧光”的“虚无主义”和“不敢走进门”的“避主义”也是错误的。显然,《拿来主义》精辟地论述了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内容是丰富而又深刻的。“拿来主义”的实质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然后,加以“挑选”,“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区别对待。用今天的语言说,就是批判地继承文艺遗产。这些思想,在《拿来主义》中本来是十分清楚的,然而,却被一些人误认是“全盘西化”论。  相似文献   

3.
目前各种教参几乎认为: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所说的那“一所大宅子”,是用来比喻“文化遗产”的,而且比喻得“非常贴切”.新编高语一册关于此文的“预习提示”,更进一步认为:“这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杂文.”所谓“继承文化遗产”,是从时间的纵向关系而言,当是指后人继承自己的前人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财富.而鲁迅的《拿来主义》,却立论于中外地域的横向关系,是针对当时中国的对外问题而发的.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本文对<拿来主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先破后立,首先有力地揭露和批判“送去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送来”的实质和危害,接着集中精力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了使深刻的道理浅显化、明晰化,作者用接收一座大宅子作比喻,通过下面两个多重复句批判了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 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  相似文献   

6.
关于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的主题,一般认为是论述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我以为这样概括不够准确.应该说,文章论述的是如何对待外国事物和外国文化的问题,包括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是“文化遗产”还是“外来文化”──关于《拿来主义》中“大宅子”比喻的本体文小燕关于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拿来主义》一文中的“大宅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认为是比喻“文化遗产”,课本的预习提示也认为《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只是送出去”的卖国主义行径和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批判了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的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态度,指出只有采取“拿来主义”,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才能使无产阶级新文化不断发展。鲁迅先生自己在吸收外国文化、介绍和翻译外国作品方面,就做了大量的工作,是实践“拿来主义”的典范。今天,认真学习《拿来主义》这篇作品,对于我们如何吸收外国文化,向外国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更好地为实现“四化”服务,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今天,我们对  相似文献   

9.
李汝中 《现代语文》2006,(8):63-63,44
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是中学语文教材乃至高校公共语文课《大学语文》常选的课文。该文笔锋犀利、比喻精妙、逻辑严密、说理透彻,在观点的破旧立新中还昂扬着民族自尊、自强和自信意识,是一篇难得的能兼顾语文训练和人文教育的典范文章。文中,鲁迅提出并主张“拿来主义”,号召人们善于并敢于“拿来”。那么,要“拿来”的是什么呢?长期以来,比较一致的说法是“文化遗产”。但是,仔细推研教材,我觉得,要“拿来”的应该是“外国文化”。  相似文献   

10.
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大多数认为《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文章”。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有根据。由唐弢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认为:“在《拿来主义》里鲁迅又从批判与继承的关系作了进一步发挥。他把遗产比作一所祖传的大宅子,认为重要的首先是把它‘拿来’!”结合当时社会历史现状,纵观全文内容和结构,《拿来主义》中的“拿来”,当指“融合新机”,以“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即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而不是“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所作的一篇著名的杂文,体现了鲁迅先生20世纪30年代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问题所持的一种态度和原则。这里,笔者借用“拿来主义”一词,想说说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些现象的反思,故本文说的“拿来主义”,泛指通过下载或拷贝等形式从他处获取历史教学资料,如教学课件、  相似文献   

12.
谢森 《文教资料》2010,(15):8-10
“拿来主义”一词出自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七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运用它对待古今中外文化遗产,它成为我们处理问题的科学理论;它的内涵充满着深刻的哲理性,使用者要正确把握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掌控拿来主义的精魂,与时俱进,不断刷新,使之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场景]运用比喻论证是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一个主要的写作特点。在讲到“还有一些姨太太”的比喻时,课堂上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学生A:鲁迅先生在本文阐述了他对文化的态度,人所尽知,态度是以人的存在为基础的。使中国青年接受“拿来主义”当然不是态度问题,他还需要冲破一些寄生于腐朽文化的人的阻碍。“姨太太”自然是指这些人。学生B:差矣!“姨太太”所指的应是整个“宅子”,即整个外国文化中那些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文化。比如:“五四”运动前期的中国思想界找不到前方的路,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国进步人士的思想是一个很大的撞击,可能他…  相似文献   

14.
对待文化遗产要实行“拿来主义”,是《拿来主义》所要阐明的中心论点。在正面论证时,鲁迅先生集中使用比喻进行论证。喻中设喻,前后四步,喻喻勾连,层层深入,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抽象道理,说得十分生动,非常形象。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拿来主义》是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名篇。遗憾的是教学参考书对这一名篇的解读,却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的最新版本《教师教学用书》,依然沿袭旧说,未作更正。《教师教学用书》在对《拿来主义》作解读的“领悟内容”中的第一句就是:“在本文中,作者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教师教学用书》基本上都是紧扣这一观点来解读《拿来主义》的,只是在针对课本课后练习所作的“解题指导”,感觉到如果把“拿来主义”仅仅解读为针对“文化遗产”来谈,有点不能自圆其说时,才说…  相似文献   

16.
<正>《拿来主义》是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重要文章。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语文老师众说纷纭,分歧较大。现就其中的一些焦点问题,作简单辨析。一、“拿来”的对象是外国文艺还是中国文艺《拿来主义》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进入高中教材,笔者中学学习这篇文章时,就记得老师讲过:“拿来主义”论述的是如何对待我国传统文化遗产。后来笔者做教师后也这样教学生。直到前不久我校组织同课异构再次教学,经过深入研读、广泛碰撞后才发现,  相似文献   

17.
《拿来主义》的教学设想庞晓丽《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一篇具有强烈战斗性和高度艺术性的杂文。鲁迅先生针对国民党反动派奉行的卖国主义政策,针对封建复古主义和卖国来荣的“全盘西化”的主张,针对左翼文艺队伍中存在的是否继承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的混乱思想,运用辩证...  相似文献   

18.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这篇课文所在的专题,名称叫什么? 众:“文明的对话”. 师: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从时间来说,是现代与传统的对话.这我们已经学过.那么,从空间上来说,是什么与什么的对话? 众:中国与外国的对话. 师:对.也可以说是本国与外国的对话,或者说是本土与外地的对话.当然,我们通常研究得最多的还是中国与外国的对话.大家已经预习了《拿来主义》,本文说的是哪一种对话?  相似文献   

19.
一、学习要点领会“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对待外国文化遗产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懂得“拿来主义”的基本精神在当前“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中的现实意义;弄清先揭露反动统治阶级由奉行“闭关主义”到奉行“送去主义”的演变过程,然后从正面阐述“拿来主义”的这一从批判中立论的论述方法;学习以小见大,运用比喻,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来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和运用反语、讽刺手法,以增强批判力量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师:《拿来主义》体现了鲁迅先生思想的光辉。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加入了WTO,再读《拿来主义》,更有特殊的现实意义。面对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我们应该如何去“拿来”呢? 生(1):鲁迅先生说,“首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他认为,“拿来主义”首先要是“拿来”“占有”,再“挑选”,我觉得应该先“挑选”再“拿来”,这样我们就不会拿来无用之物、腐败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