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三学生对洋务运动有基本认识:这是一次地主阶级在危机下的学习西方技术的失败自救,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深渊的命运。基于这样的情况,本课设计试图以“挑战和应战”为重点,围绕材料主题整合教材,将理论认识贯穿其中。通过“时代的挑战…‘中国的应战”“历史反思”“继续应战”四个环节引领学生认识洋务运动:通过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影响;借助材料呈现的不同观点,多维度评价洋务运动;通过联系与对比,认识中国近代在挑战和应战中器物之变到制度之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伊犁民歌《WANG HU LU》是一首控诉统治阶级残酷压迫,表达广大劳动者怨怒的徭歌,对于研究伊犁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歌名实为汉语“望河楼”的译音变异词,多年来误传为“往后流”或“往回流”。为其歌名探源,拨开迷雾,还其本来面目,有利于正确理解这首歌曲。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以“变为天道”的宇宙观来观察人类社会,创立了以“公羊三世”说为形式的社会历史进化论.这是他致力于维新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他的这一创论不但给“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崇古倒退史观以致命的打击,同时也对一治一乱、治乱更迭的历史循环论以根本的否定,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性角度考虑,对中国现代文学传统进行性别意识的反思,将有利于当代文化的精神建构。从中国现代文学自身的现代性要求考虑,反思其男性中心意识符合“历史观点”这文学批评标准。倡导男女两性主体性平等,在主体性平等的前提下尊重性别和个体的差异性这一价值立场,包含着对封建性别等级文化的批判,也包含着对以平等为名义用政治化的男性类特性压抑性别差异性、压抑个体生命差异性这一历史的反思。这一种性别立场是对男权文化传统的本体性否定,而不是男女轮回式的反叛。  相似文献   

5.
“缘情”:朱熹治经之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治经时反思的依据乃是“人之常情”,中国哲学家常以“常情”作为反思依据而“缘情察闻”。“缘情察闻”之所以既可能又必要,乃是因为自天地以观之则必然存在“人之常情”。“人之常情”与“常识”不同,它的存在也并不否定认识的必要。作为反思依据,中国所谓“常情”与西方所谓“理性”并非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6.
否定辩证法与"星丛":阿多诺的反思批判精神及其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否定的辩证法集中体现了阿多诺的反思批判精神,其具体表现之一是阿多诺从“总体性”社会出发对哲学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反思。阿多诺不仅张扬着批判反思精神,同时他提供了使这一精神实现的方法——“星丛”式思维方式。“星丛”式思维内含于否定的辩证法之中,又不完全等同于否定的辩证法。在解除“概念”的封闭性方面,“星丛”式思维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孙焕英 《教育艺术》2002,(11):46-47
新中国的中小学语文课程 ,曾经有过异化为时事政治教材的历史。我想 ,对于这一点 ,经过了历史反思和拨乱反正 ,不会再有人持异。这种异化 ,发展到“文革” ,可谓达到了极端———有些学校干脆取消了中小学的语文课本 ,语文课成了“老三篇”、“最新指示”的世界。这种中小学语文课程异化为时政教材的问题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和中国的文学事业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我以为 ,这是一个专门的且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不再谈及。经过了历史反思和拨乱反正 ,人们对这种异化虽然有所认识 ,但是 ,这种异化并没有根本绝迹。近两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作文…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曾经有过异化为时事政治教材的历史。我想,对于这一点,经过了历史反思和拨乱反正,不会再有人持异议。这种异化,发展到“文革”,可谓达到了极致———干脆取消了中小学的语文课本,语文课成了“老三篇”、“语录本”、“最新指示”的世界。这种中小学语文课程异化为时政教材的问题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我以为,这是一个专门的且待深入研究的课题。经过了历史反思和拨乱反正,人们对这种异化虽然有所认识,但是,这种异化并没有根本绝迹。近两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作文命题,这种异化有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9.
在欧洲历史之中,宗教曾经是科学的强敌。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都遭到宗教势力的打击和压制,是大家都知道的。科学也回受到政治权威的干预和扭曲,遗传学在斯大林时代的苏联遭训排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现代数理逻辑在苏联和“文革”时的中国受到批判,被宣布为伪科学。而现在,对科学价值的否定,又以人文的名义控诉科学的霸权。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大革命”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内容体系中有其特殊性。教学中应准确把握并重点讲清四个方面的问题:对“文革”发生的原因做全面的分析;对文革的性质做准确的阐释;引导学生认识毛泽东所犯错误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阴谋活动的本质区别;使学生明确不能因否定文革而否定这十年的全部历史。  相似文献   

11.
在欧洲历史之中.宗教曾经是科学的强敌。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的进化论都遭到宗教势力的打击和压制,是大家都知道的。科学也回受到政治权威的干预和扭曲.遗传学在斯大林时代的苏联遭训排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现代数理逻辑在苏联和“革”时的中国受到批判,被宣布为伪科学。而现在.对科学价值的否定.又以人的名义控诉科学的霸权。  相似文献   

12.
历史的进程表明,有些曾长期被钦定为经典性的东西,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步被人怀疑和否定,这并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而恰恰证明它是符合历史辩证法的。我们这里所要加以反思的,是师范院校长期被奉为经典性的一个口号,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以来的四十年文学,自始至终都对历史叙述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此间各个时期的文学对历史的叙述都不是在纯粹审美修辞的维面上展开的,它们分别肩负了不同的意识形态启蒙使命。“十七年文学”为巩固现实政权的合理/合法性提供了形象上的依据。新时期文学接续“十七年文学”的传统,以笔为枪,控诉和反思刚过去不久的民族劫乱,探索国家发展的前途。质疑过去文学赋予历史话语的崇高意义,新历史小说以解构的立场与姿态,通过具体的艺术实践,颠覆了历史话语的神话。新历史小说以消解“十七年文学”权威历史叙述为初衷,然而后来的种种迹象表明,它正沦为一种新的历史叙述霸权。  相似文献   

14.
一、发散的思维能力。包含三种因素:一是怀疑与探索。对已知的事物发生怀疑而再思考,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探索而有新发现。二是推陈出新,敢于否定所谓“权威”的定论,也不怕被视为“谬论”,从而提出自己的新见解。三是自变而更新,即敢子否定自己一向认为“是”的事物,通过再认识,发现其中的“非”,敢于自我改变过去的认识,更新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问题的认识,经历了“八大时期”、“曲折时期”和“新时期”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新时期”的认识是对“八大时期”正确认识的继承和深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既要防止和反对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又要防止和反对忽视以至放弃阶级斗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极其丰厚,但历史理论却相对匮乏。自先秦诸子到司马迁,以至于后世,历史认识的基本特点是注重历史经验的积累,记述和认识历史的目的在于“资治”,表现为历史认识的唯一功利性。本文认为,走出经验型传统史观的局限,需要尽力突出史家的学术个性,使历史认识的主观性得以充分延展,为此必须提倡历史研究方法论的多样化,多元化。同时,还要对历史研究的现实价值与唯一功利性进行区分,肯定前者,否定后者。以史家本应具有的人文精神去激活和体味“历史人物”的心路历程及其情感纠结,以期对于当今时代的人类尊严和生命的意义给出最能“近真”的合理的人文阐释。  相似文献   

17.
“知青小说”作为“文革”时期“上山下乡”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记载了知青们那一时期的心灵苦闷、所思所感,较之最初群体的的声讨、控诉,史铁生、朱小平这二位在其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桑树坪纪事》却从插队知青的视角写出他们对所插队的陕北的清平湾与桑树坪独有的一份情怀,对于底层劳动人民的平凡人生价值与人性的探讨使其成为知青反思小说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8.
百年中国宪政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论近代中国宪政的坎坷,大多归因于传统文化的阻力。文章认为,宪政在近代中国未能如设计者所愿,原因恰恰是因为未能找到传统的动力,西方宪政之“花”只有与中国传统之“木”对接,才有可能扎根中国之土。“礼”是中国传统的主干,“礼治”是中华文明的标志。近代以来在对传统的批判中,礼治成为首当其冲的靶子。但是,彻底的否定和持续一个多世纪的批判却没有抹掉历史留给我们的印记。从容地反思中国的礼治,探讨改造、更新礼治,而不是一味地批判或抛弃礼治,这也许是中国宪政改革成功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严复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翻译家,一生致力于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无论是早期力批中国传统文化而推崇西方文化,还是晚期批判西方文化而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否定之否定,严复始终坚持重塑植根于传统文化而又超越中西文化之上的新文化体系这一宗旨,这反映出其文化思想"变中不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初期,毛泽东放弃发展新民主主义的计划,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有着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但实践表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过早地消灭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毛泽东的这一“放弃”和“提出”,是与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出现偏差密切相关的。反思这段历史对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