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2年9月中旬,央视王牌谈话节目《实话实说》换主持人引起众人关注。据说:崔永元暂避幕后,主要原因是身体太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评析道:“国外有许多谈话节目都是一天一期,每期都要50分钟,他们的工作量比崔永元大得多。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一种话语状态,崔永元的《实话实说》做的成分太大,与自然的说话状态不符,所以他累。”“做的成分太大”,不仅道出了崔永元暂避幕后的原因,也  相似文献   

3.
1994年我应聘到一家广播电台做主持人。一天晚上,我负责为一个老主持人导播,接热线电话。我接的电话是一个年轻男子打来的,他说他很绝望,想自杀。当时老主持人说:“你等一会儿,我点根烟。”他点着了烟,打开话筒问:“你抽什么牌子的烟?”之后20分钟,他们聊了烟和酒的话题,20分钟之后,年轻男子说:“我要睡觉了。”  相似文献   

4.
电视谈话节目的现实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电视谈话节目经过了最初的躁动与热闹之后,渐趋稳定,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而其弊端与不足也开始显露。可以说,谈话节目越谈越难。让我们以《实话实说》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文化背景和媒介功能两方面来展示此类节目的现实困境。一、电视谈话节目运作的文化背景: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相互整合在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中国的文化发展呈现出三种文化形态相互整合的态势,这三种文化形态就是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主流文化、市民大众所认同的大众文化和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精英文化。目前这三种文化形态既相互融合,又相互分化,共同影…  相似文献   

5.
沈伟利  崔柳 《新闻传播》2006,(10):57-57
目前,我国电视谈话节目有新闻类、社会类、生活类,其中虽然不乏精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节目确实留不住观众的眼球,拴不住观众的心。像“两把椅子两张嘴”这样普遍存在的低成本经营的谈话节目屡见不鲜,而盲目跟风、缺乏个性也是现在谈话节目的通病。主持模式、谈话方式包括话题的雷同带来的不仅是千人一面的乏味,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多数谈话节目没有对目标受众进行准确定位,模式固定化,节目个性不突出等。  相似文献   

6.
易文 《新闻知识》2005,(7):24-26
目前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开始注意“好看”了。主要表现在:一是开始注重讲故事,注重主持人与嘉宾、场内与场外的戏剧冲突;二是在语言和视角上强调平民化、生活化;三是表现形式上多种元素的综合运用;四是娱乐性的谈话节目也在增多。应该说,这是谈话节目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表现。然而,在这“好看”后面隐藏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兆丰 《新闻记者》2007,(12):69-71
近年来,电视时事(谈话)节目与协商民主的密切关联成为西方学者关注的话题。在我国,从协商的意义来说,电视时事谈话节目与西方有着发展的共性,但对于现实的作用也有着不同的背景,尤其当这一节目形态以利益攸关的民生问题为话题时。  相似文献   

8.
林坦 《新闻传播》2018,(15):84-85
伴随现代化城市进程深入推进,公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审美观念和精神娱乐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新形势下对于电视谈话节目而言,如何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口味和期待,拉近和群众之间的距离,更好地打造特色性栏目,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电视谈话节目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和成效,但是受到社会大环境影响,加上公众心理等发生变化,电视谈话节目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境,本文对电视谈话节目目前遇到的困境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存在的困境,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对策建议,希望为进一步推动电视谈话节目走向长远发展之路提供一定的建设性参考。  相似文献   

9.
左瀚颖 《视听界》2009,(6):50-53
《实话实说》在央视新闻频道的改版中被“踢到”了央视一套,如今又在央视一套改为高清频道的变革中被淘汰,正式退出荧屏。《实话实说》的倒掉,引起了我刊对这类节目命运的关注,本期刊发相关文章两篇。欢迎业界、学界对此话题作进一步的探讨。据CSM媒介研究的相关统计,仅在2009年1月1曰至4月10日的100天内,在全国153个城市市场上,在电视收视比较集中的晚间18:00-24:00时段,就有190个谈话类节目在全国数百个频道进行了5400余小时的播出,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背景和媒介功能看电视谈话节目的现实困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发展呈现出的主流、精英、大众三种文化相互整合的态式;以及对电视谈话节目运作的影响,并分析了由此构成的现实困境:在三种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下,电视谈话节目倾向于调和、缓和矛盾,形成了一种"夹缝里求生存"的状态;由于缺乏真正意义的沟通,观众对主持人的依赖性导致了节目的模式化。  相似文献   

11.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电视台重要的节目类型,深刻地影响着观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中央电视台于1996年3月6日开播《实话实说》开辟了人际交流的新空间,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谈话类节目。在《实话实说》的影响和带动下,各省市电视台纷纷开办谈话类节目。一时间大江南北,“家事国事天下事”尽付笑谈中。然而谈话节目由于本身独特的节目形态,决定了谈话节目的制作是一次性完成的,之后就只能做减法,或删减或放弃,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实话实说》节目为例,分析了当前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在话题、主持人、节目定位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中的民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民主意识既体现在它对于公共领域的建构上,也体现在谈话空间、嘉宾以及话题的双重性上。这使得谈话节目从形式和内容上具有了民主的色彩,即让公众意见进入到公共论坛中产生碰撞、交流,并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最终实现在国家空间、私人空间中产生思想观念的协商和情感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贺苗 《视听界》2002,(4):30-31
如果要问这几年中国哪一类电视节目发展得最为迅猛,答案非谈话节目莫属。综观国内电视频道,周一到周日,日日有谈话;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有说头。谈话节目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中国电视屏幕上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仅像《实话实  相似文献   

15.
美国艺术理论家沃尔夫·里拉曾经说过:"电视是我们时代的顽童,它现在处在进入成年的门槛上……但谁也不知道它将会成长为怎样一种怪物。"也许,那时的他确实无法确定电视将给人们带来什么。但现在,电视被认为是所有大众传播媒介中最便于展现人际传播的媒介。中国电视业已出现的趋向,开始让它成长为"人类的朋友"。谈话类节目的兴起和传播:自从1996年央视的《实话实说》播出,引发了中国电视的谈话浪潮,这就是有些  相似文献   

16.
电视谈话节目是当下台湾流行的一种舆论形式。它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不仅创造了低成本、高收视率、高广告回报的传媒业奇迹,而且制造了难以匹敌的舆论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电视谈话节目在国外十分盛行,很受观众欢迎,大牌谈话节目主持人同样被受众视为明星级人物,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近些年来,国内电视谈话节目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越办越多,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广大观众。这种被称作“脱口秀”(talk show)的电视谈话节目该怎样来界定呢?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电视谈话节目进行不同的分类。从谈话形式上,可以按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的人数分为:一对一,一对X(两位及两位以上嘉宾),一对x y(多位观众,或者z(两位及两位以上主持人)对x y等多种;从参与人数和节目规模上,可以分为小型与大型两种;从栏目定位及话题对象方面看,又可分为青年、老年、妇女、球迷等多种类型。同时,从节目的内容和性质等方面,我们可以对目前知道的电视谈话节目进行如下的分类:  相似文献   

18.
吕丽 《视听纵横》2006,(4):37-38
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最早出现在央视《实话实说》《、对话》等节目,到目前可以说进入成熟期了。电视谈话类节目根据内容来分,有严肃、娱乐类等形式,也可以细分为人物性的、事件性的、话题性的、情感性的等几类,有时界限也不明确。由于电视谈话节目的样式众多,加上创作作者的随意  相似文献   

19.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高度接近、极具真实感的节目形态,在西方已有多年的历史,1954年美国NBC推出《今夜》节目,开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先河。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登上我国电视荧屏,1996年3月6日开播《实话实说》,开辟了人际交流的新空间,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谈话类节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谈话类节目在我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  相似文献   

20.
卢爽 《记者摇篮》2006,(8):44-45
辽宁北方电视台的《有话大家说》栏目自2006年1月8日开播,历经初创、调整和完善,很快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在市场运作中也表现突出,到四月份左右,收视率持续稳定在索福瑞4个点左右。作为周播的谈话节目,《有话大家说》达到的收视率在辽台及全国同类节目中是前所未有的,可见这个栏目在开始期和成熟期是非常成功的。经过三个多月的实践完善,目前这个栏目步入了稳定发展期。出人预料的是,节目的收视率却开始逐步下滑,为什么曾经一度受到广泛好评的大型谈话栏目,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了收视疲劳呢?作为《有话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