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卜生的戏剧,在一九一八年《新青年》第四卷第六号的《易卜生专号》里,给大张旗鼓地介绍进来了。这期专号刊载了易卜生的《娜拉》、《国民公敌》、《小爱友夫》等重要作品,还刊载了胡适的《易卜生主义》以及袁振英的《易卜生传》。易卜生的另一重要作品《群鬼》也在《新潮》一卷五号里发表了。为什么在新文化运动的黎明期,这样推崇易卜生呢?十年之后(一九二八年),鲁迅在《〈奔流〉编校后记》中有一段话可作为这个问题的答复:“因为要建设西洋式的新剧,要高扬戏剧到真的文学底地位。要以白话来兴散文剧,还有,因为事巳亟矣,便只好先以实例来刺戟天下读书人的直感;这自然都确当的。但我想,也还因为Ibsen敢于攻击社会,敢于独裁多数,那时的介绍者,恐怕是颇有以孤军而被包围于旧垒中之感罢。”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挪威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Henrick Ibsen,1828—1906),不仅对斯堪的纳维亚文学有重大的贡献,而且对整个世界文学有显著影响,他的影响远及德国的霍普特曼,英国的肯伯纳。易卜生改变了欧洲戏剧的道路,成为近现代剧的伟大的创始者。在欧洲戏剧发展史上,他的剧作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的作品媲美。在易卜生的全部创作中,最重要的是现实主义的社会问题剧(CFesellsehaftsdramn)。象《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人民公敌》  相似文献   

3.
《新青年》是最早关注中国现代戏剧改良的中国现代杂志。胡适虽不是戏剧家,但是他率先于1918年在第4卷第6号《新青年》上开辟了第一个中国现代戏剧文学研究的专号"易卜生专号",并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关于戏剧改良的文章《易卜生主义》。之后又于1918年10月15日在第5卷第4号《新青年》上组织了戏剧改良的第二个专号,发表戏剧理论文章《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这是胡适戏剧改良的两篇重要文章,文章提出了自由主义、写实主义戏剧观,以及戏剧进化论和悲剧观念。这些观点不仅对初期的文学革命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对整个中国现代戏剧的改革和发展有着开创性的意义。但文章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从而左右着整个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和走向。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挪威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在中国并不是陌生的,早在“五四”前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就介绍过他的戏剧。“五四”前后,易卜生及其戏剧对中国人民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妇女解放运动起过积极作用。即使是现在易卜生的作品,仍然启人睿智,发人深思。易卜生不仅对挪威文学、斯堪的纳维亚文学有重大的贡献,而且对整个世界文学有显著的影响。他是欧洲近代剧的伟大创始者。在欧洲戏剧发展电上,他的戏剧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的作品媲美。易卜生出身于破产的商人家庭,生活与创作在挪威资本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5.
用社会生态学把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新思路来考察挪威伟大的剧作家易卜生的著名社会问题剧<人民公敌>,我们认为易卜生从人道主义社会生态关怀出发,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无情解构,把资本主义社会华丽的外表撕成碎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顾人民健康,资产阶级官僚主义迫害持不同政见者,资本主义宣传机器放弃真理和正义.这一切使资本主义社会人类陷入危险的自我毁灭的社会生态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易卜生研究家迈克尔·迈耶在他写的《易卜生对现代戏剧的影响》一文里说:“易卜生的成就可以与他同时代的三位伟人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在他们各自领域中的成就相媲美。易卜生的剧作登上舞台,使戏剧的面目为之一新。其影响深远,无与伦比。……易卜生是戏剧史上的罗马,条条大路出自易卜生,条条大路又通向易卜生。”的确,易卜  相似文献   

7.
<正>英国著名学者埃德蒙·葛斯著、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王阅翻译的《易卜生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并不是中国出版的第一部《易卜生传》。据我所知,中国大陆至少已经出版过3部完整的易卜生传记:哈罗德·克勒曼著、蒋嘉和蒋虹丁译的《戏剧大师易卜生》(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王忠祥先生著的《易卜生》(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和比约恩·海默尔著、石琴娥译的《易卜  相似文献   

8.
不同于早期的浪漫主义和中期的现实主义戏剧的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旨意,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晚期的易卜生开始怀疑个性反抗能否成功,怀疑个人理想能否实现,开始踏进他的第三个创作阶段:象征主义戏剧创作阶段。本文主要通过对"野鸭"的象征意义的分析,对易卜生的第一部象征主义戏剧《野鸭》进行解读,借以管窥易卜生后期象征主义戏剧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不同于早期的浪漫主义和中期的现实主义戏剧的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旨意,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晚期的易卜生开始怀疑个性反抗能否成功,怀疑个人理想能否实现,开始踏进他的第三个创作阶段:象征主义戏剧创作阶段。本文主要通过对"野鸭"的象征意义的分析,对易卜生的第一部象征主义戏剧《野鸭》进行解读,借以管窥易卜生后期象征主义戏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胡适的<终身大事>和鲁迅的<伤逝>都是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影响下产生的作品.胡适通过<终身大事>把易卜生的个人主义、女性解放以及现代戏剧的形式引进中国.同时,胡适也吸取问题剧批判现实的精髓,通过<终身大事>揭示中国旧婚姻制度的反人性的文化根源.鲁迅则是继续思考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提出的问题,他不仅揭示"中国娜拉"出走后的悲惨命运,更暗示娜拉,不仅指子君这样的女性,也包括涓生,挣脱玩偶的命运之路是艰苦卓绝的.胡适从文化着眼,批判旧文化,引入新文化,要建设新文化新制度推进现代化进程;鲁迅则围绕"人的解放",揭示人里面的软弱自私黑暗,提出要战斗要有牺牲的爱,要肩住黑暗的闸门,要立现代化的人.  相似文献   

11.
若问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哪一个外国剧本对中国的影响最大?毫无疑问,要首推挪威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又名《娜拉》)了。 不是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不是法国英里哀的喜剧,也不是德国的席勒、意大利的哥尔多尼诸人的作品,而独独是北欧半岛上一个偏僻小国的这位剧作家的这个剧本,最先从中国的舞台上产生了最大的影响于中国社会,这绝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据阿英同志考证,第一个把易卜生介绍到中国来的,是鲁迅先生。他在一九○七年发表的《摩罗诗力说》和《文化偏至论》两文中,相继对易卜生作了评介,指出“伊孛生之所描  相似文献   

12.
程诺 《学周刊C版》2019,(16):187-187
易卜生是现代戏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晚期戏剧进入当代才开始大放异彩,但鲜少有学者整体把握这其中的象征手法。因此,对易卜生晚期戏剧进行整体的分析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对易卜生晚期戏剧中象征手法的整体把握,能够凸显其象征的独特性及其晚期戏剧重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中.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如潮水一般涌人中国,“易卜生主义”也是其中之一,并且由于其直接涉及到当时知识青年特别关注的个性解放问题.而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1918年,《新青年》杂志出了“易卜生专号”介绍易卜生。  相似文献   

14.
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曾因胡适的大力倡扬而在国内产生巨大影响,但胡适的阐释和介绍并未触及易卜生文学观的实质内涵。观照二者的现实主义文学观,易卜生关注心灵世界的开掘,而胡适则强调人生问题的反映。针对中国特定的历史语境和现实国情,胡适从启蒙主义立场出发对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文学观进行了功利化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日本"白桦派"作家有岛武郎在美国留学时通过勃兰兑斯的作品初识易卜生,留学日本的鲁迅几乎在同一时期通过日本文坛的介绍了解了易卜生。留学时期有岛共鸣于《布朗德》中的"all or nothing"思想,鲁迅则更偏爱《人民公敌》中的个人主义精神。回国后,二人均将对易卜生的关注转向《玩偶之家》为代表的女性解放题材创作。文章以留学和归国两个时期为节点,对两位作家的易卜生接受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易卜生是"五四"时期,对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一位外国作家。胡适先生,是"易卜生主义"的大力提倡者。在他看来,"易卜生主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写实主义",二是"健全的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7.
走近易卜生     
笔者对易卜生的兴趣来自于一个巨大的疑问:为什么但凡西方的戏剧史、文化史乃至思想史,都无比尊敬地称他为“现代戏剧之父”?为什么在西方戏剧界关于易卜生的评论汗牛充栋,并且有人总结为“条条道路出自易卜生,条条道路又通向易卜生”?  相似文献   

18.
易卜生是"五四"时期,对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一位外国作家.胡适先生,是"易卜生主义"的大力提倡者.在他看来,"易卜生主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写实主义",二是"健全的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9.
<正>亨利克.约翰.易卜生(1828年—1906年),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是继莎士比亚之后世界上作品被上演最多的剧作家,直到今天,他的剧作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持续不断在世界各地上演。在易卜生的戏剧创作过程中,无论是题材的选择、主题的表现、人物的塑造,还是细节的描绘,都凸显了积极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光辉和强烈的社会批判锋芒。易卜生共创作发表了26部戏剧和1部诗集,他的作品常被  相似文献   

20.
作为易卜生一系列戏剧的"收场白",三幕剧《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是一部探索人性、解剖灵魂、审视艺术与自我的反思性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与深刻的内涵,具有多重阐释的代码,同时也为现代戏剧艺术开拓出一个神话般的表现领域。本文以《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剧中四组地理空间的设置入手,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析易卜生对象征手法的具体应用,挖掘这些地理空间的象征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